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病例报告 患者,男,67岁。因头晕、心悸、胸闷3d,反复抽搐4次于2006年3月13日8:30急诊入院。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心悸、胸闷等不适。活动后上述症状加剧.平卧及休息缓解;3d前家人发现其猝然倒地,神志不清,眼球上窜,四肢抽搐,小便失禁,持续1~2min自行缓解,未行任何诊治,上述症状未改善。类似发作共4次,故来本院就治。既往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12年余,间断服药治疗(具体用药及量不祥),血压控制情况不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胺碘酮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1年6月至2004年8月在我科住院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有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3例。在常规抗心衰的基础上21例已使用美托洛尔(25~50mg/d),在此基础上加服胺碘酮用法0.2g,每日3次;1周后改为0.2g每日2次;再1周后改为0.2g,每日1次,以后每日0.1~0.2g。另42例同时服用胺碘酮和美托洛尔,胺碘酮用法同上。美托洛尔12.5mg每日2次。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满8周总有效率为82.5%(52/63),治疗前后比较:LVEF值略上升(P〉0.05)无统计学意义,QTc延长(P〈0.01)。但QTcd减少(P〈0.05),不良反应轻。结论:胺碘酮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疗效较好,使用安全。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胺碘酮在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3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65),对照组予以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疗效优、良、中、差人数分别为21、32、8、4例,总优良率81.54%;实验组疗效优、良、中、差人数分别为27、35、3、0例,总优良率95.38%;实验组总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5%,稍高于对照组4.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广,不良反应少且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患者均在常规强心、利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初始荆量为1.25mg/d,每2周剂量上调1次,剂量递增幅度为1.25~2.50mg/次,直到最大耐受剂量或推荐的靶剂量(10mg/d),用药16周。治疗前后检查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及测量血压、心率变化以作对照。结果 治疗16周后心功能改善Ⅱ级24例,改善Ⅰ级17例。总有效率为85.4%,超声心动图示:左室收缩内径(LVESD)较用药前缩小(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心排血指数(CI)、心输出量(CD)及每搏量(SV)较治疗前显着增高(P〈0.001和P〈0.01),治疗后心率减慢、血压下降(P〈0.01),差异有显着性意义,未见毒副反应发生。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比索洛尔可使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胺碘酮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1年6月~2004年8月在我科住院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有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3例,在常规抗心衰的基础上21例已使用美托洛尔(25~50mg/d),在此基础上加服胺碘酮用法0.2g,每日3次;1周后改为0.2g每日2次;再1周后改为0.2g,每日1次,以后每日0.1~0.2g,另42例同时服用胺碘酮和美托洛尔,胺碘酮用法同上,美托洛尔12.5mg每日2次.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满8周总有效率为82.5%(52/63),治疗前后比较LVEF值略上升(P>0.05)无统计学意义,QTc延长(P<0.01),但QTed减少(P<0.05),不良反应轻.结论胺碘酮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疗效较好,使用安全,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15 mg/d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30 mg/d进行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TC、LDL-C及HDL-C水平变化,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TC、HDL-C及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和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低于对照组的52%(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30 mg/d对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降脂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15 mg/d,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医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试验组使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则使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监测指标、体内凝血标志等情况。结果: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酯类抗心绞痛药物使用剂量明显高于试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明显低于试验组的9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氯吡格雷同时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以及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较为安全有效,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患者均在常规强心、利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初始剂量为1.25mg/d,每2周剂量上调1次,剂量递增幅度为1.25~2.50mg/次,直到最大耐受剂量或推荐的靶剂量(10mg/d),用药16周。治疗前后检查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及测量血压、心率变化以作对照。结果治疗16周后心功能改善Ⅱ级24例,改善Ⅰ级17例,总有效率为85.4%,超声心动图示:左室收缩内径(LVESD)较用药前缩小(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心排血指数(CI)、心输出量(CD)及每搏量(SV)较治疗前显着增高(P<0.001和P<0.01),治疗后心率减慢、血压下降(P<0.01),差异有显着性意义,未见毒副反应发生。结论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比索洛尔可使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辛伐他汀10 mg/天,每晚9时服用,非诺贝特0.2 g/天早上服用;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10 mg/天,每晚9时服用,疗程为8周。服药期间均不用护肝及干扰血脂代谢的药物。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组在TG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降脂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降脂结果明显,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一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最重要的病理形式,其临床表现具有不稳定性和多样性,未经有效治疗,极易发展为AMI或心源性猝死。因此,迅速正确的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早期干预治疗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预后,而老年冠心病患者常合并其它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且它们又相互影响,加重原有的疾病和代谢紊乱。本文就此问题做一探讨,旨在为老年UAP患者合理溶栓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