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基因rs2479409位点多态性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在中国江苏省如皋县开展的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共纳入了1 707例年龄70~84岁的研究对象,使用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HDS-R)评价该人群认知功能,并检测了该人群中PCSK9基因rs2479409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情况。结果该人群PCSK9基因rs2479409多态性主要以GG和AG基因型存在。认知障碍组和对照组在rs2479409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分布有差异(P0.05)。A等位基因为认知障碍保护性因素,GG基因型相对于AA基因型1.66倍增加认知障碍发生风险(OR=1.66,95%CI 1.16~2.36,P0.01),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CSK9基因rs2479409位点多态性与认知障碍相关。  相似文献   
2.
近年研究表明,糖尿病与认知障碍有关,糖尿病相关认知功能改变主要包括糖尿病相关认知功能减退、轻度认知功能损伤(MCI)及痴呆,而老年人出现糖尿病相关认知功能减退可能为痴呆的早期阶段。本文主要综述了1型、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改变、脑影像学特征、危险因素及其血管性危险因素的控制、诊断、管理等,以期为糖尿病患者认知障碍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衰弱已被公认为老年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然而目前对于衰弱的定义与筛查多只体现了身体生理因素方面,与衰弱相关的认知及社会心理方面的概念与研究仍需完善。本文介绍了由国际营养与衰老研究所和国际老年医学和老年医学协会于2013年首次提出的认知衰弱的概念,即同时存在身体衰弱和认知损害,并排除老年痴呆或其他类型痴呆,叙述了认知衰弱概念的提出及完善,并简述了认知衰弱可能的机制及可能造成认知衰弱的危险因素,还归纳了涉及认知衰弱的一些流行病学研究。分析表明,认知衰弱的提出是衰弱研究进程中重要的一部分,个人和社会应对这一新兴概念予以足够的重视,最终为制定预防老年人认知衰弱的策略做出贡献。此外,根据生物-心理-社会模型的假设,衰弱作为一种综合概念,还应该包括社会心理方面,未来应将与衰弱相关的社会心理因素作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背景 听力下降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既往研究表明,听力下降影响老年人的认知水平。目前,国内听力下降与认知关系在老年队列人群中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江苏省如皋市长寿及衰老队列中听力下降和认知障碍的相关关系,以期为认知障碍在听力方面的早期预防与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4-11-13至2014-12-21,从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镇卫生局提供的11 198例老年人(70~84岁)名单中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法抽取1 960例,共包括江安镇31个自然村,共1 788例组成基线样本。分别于基线调查1.5年后(2016年4-6月)和3年后(2017年11-12月)进行了第一次和第二次重复调查。本研究人群为同时参加基线调查和第二次重复调查的参与者,共1 375例。其中,1 117例具有完整的2014年自评听力数据和2017年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估的认知障碍数据,最终被纳入本研究。收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听力水平为受试者对自身听力情况进行自我评价,采用MMSE对受试者的认知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1 117例受试者中听力较好916例(82.0%),听力下降201例(18.0%);认知障碍575例(51.5%),无认知障碍542例(48.5%)。听力下降者年龄高于听力较好者,MMSE评分低于听力较好者(P<0.05)。无认知障碍和认知障碍者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吸烟状况、饮酒状况、自评健康状况、糖尿病所占比例、听力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听力水平是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OR=1.51,95%CI(1.06,2.15),P=0.022〕。结论 听力下降的老年人易发生认知障碍。及时发现老年人听力下降并给予干预措施,可能减少或延缓老年人认知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横断面研究,在2014年11月13日至2014年12月21日对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镇人群进行调查。样本来自“如皋衰老纵向研究”,纳入31个村的1 788名对象,年龄70~84岁,均为汉族,其中男830名,女958名。确认脑梗死病史根据二级以上医院神经科诊断或头部CT证实。认知功能的评价采用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对该人群的定向力、记忆力、近记忆力、计算力及常识5个维度进行评价,总分21.5为无认知功能障碍,≤21.5为有认知功能障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结果 (1)1 788名受检者中,合并脑梗死病史133例(7.4%),无脑梗死1 655名。合并脑梗死患者高血压的比例高于无脑梗死组[63.9%(85例)比41.7%(690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无脑梗死组[(1.40±0.29)mmol/L比(1.47±0.33)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合并脑梗死患者在定向力和计算力方面存在部分受损,总体认知功能评分为(20±7)分,较无脑梗死患者的(21±6)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33例脑梗死患者中,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76例,发生率为57.1%,其中女性59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肌酐平均值为(59±15)μmol/L,较无认知障碍者(66±14)μmol/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学以下教育程度(OR=2.86,95%CI:2.19~3.72)、女性(OR=1.85,95%CI:1.50~2.28),是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较高血肌酐浓度(OR=0.96,95%CI:0.95~0.97)是保护因素。结论 脑梗死后的老年人总体认知功能下降,尤其是定向力和计算力方面受损明显。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和女性是发生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较高水平血肌酐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 跌倒既可直接造成伤害,又可导致害怕再次跌倒的心理状态,继而降低老年人的活动能力、灵活性和独立性。已有研究显示认知功能障碍可能增加跌倒的风险。然而,二者的因果关系并未完全阐明。目的 探讨中国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和跌倒的关系,以期为跌倒或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2018年7—9月选取如皋长寿和衰老研究的子队列中1 692例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和跌倒数据。根据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HDS-R)得分将老年人分为无认知功能障碍组(HDS-R得分>21.5分,890例)和认知功能障碍组(HDS-R得分≤21.5分,802例)。根据近1年(2015—2016年)跌倒发生次数将老年人分为无跌倒组(0次,1 316例)和跌倒组(≥1次,376例)。比较无认知功能障碍组与认知功能障碍组一般资料(2016年第1次随访数据),无跌倒组与跌倒组一般资料、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分析认知功能和跌倒的关联。结果 无认知功能障碍组与认知功能障碍组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吸烟状况、饮酒状况、BMI、自评健康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跌倒组与跌倒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自评健康状况、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吸烟状况、饮酒状况、BMI后,HDS-R得分≤21.5分情况〔OR=1.36,95%CI(1.01,1.84)〕、HDS-R得分每增加1分〔OR=0.96,95%CI(0.94,0.99)〕、HDS-R得分每增加1个标准差〔OR=0.77,95%CI(0.66,0.91)〕与跌倒有关(P<0.05);在调整了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吸烟状况、饮酒状况、BMI、自评健康状况、高血压发生情况、糖尿病发生情况后,HDS-R得分每增加1分〔OR=0.97,95%CI(0.95,0.99)〕、HDS-R得分每增加1个标准差〔OR=0.81,95%CI(0.69,0.96)〕与跌倒有关(P<0.05)。结论 女性、文盲、目前没有婚姻伴侣、自评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障碍和跌倒的发生率较高,且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与跌倒发生显著相关,提示认知功能障碍可能是跌倒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在评估老年人跌倒风险时,认知功能可以作为参考依据之一,及早识别认知功能障碍可能有利于跌倒的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人衰弱特征及肾功能对衰弱的影响,以期为老年人衰弱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于2014-11-13至2014-12-21在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镇31个村按人口数和性别比例随机抽取1 653例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受试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等;采用衰弱表型评估方法评估受试者衰弱特征,根据评估结果将受试者分为强健组(n=1 542)和衰弱组(n=111);通过实验室检查,收集受试者生化检查结果,并根据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将受试者分为非慢性肾脏病(CKD)组〔n=1 339,eGFR≥60 ml?min-1?(1.73 m2)-1〕和CKD组〔n=314,eGFR<60 ml?min-1?(1.73 m2)-1〕。结果 1 653受试者中,衰弱的发生率为6.7%(111/1 653)。强健组和衰弱组受试者性别、年龄、糖尿病史、脑卒中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健组和衰弱组受试者高血压史、冠心病史、肾功能下降史以及血浆清蛋白(AL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SUA)、血肌酐(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CKD组和CKD组性别、衰弱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CKD组和CKD组力量减少、步速降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质量减少、乏力感、活力下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CKD组中,强健组和衰弱组受试者Sc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组中,强健组和衰弱组受试者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功能下降的老年人衰弱的表现形式可能为力量减少和步速降低。非CKD的老年人群或可在较高的Scr水平下获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