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总结分析后交通动脉圆锥部破裂动脉瘤急性期介入栓塞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1年8月2013年8月所收治的后交通动脉圆锥部破裂动脉瘤9例(同期收治后交通动脉瘤共36例)。结果:9例病人成功获得介入治疗。其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例,双导管技术栓塞2例,单纯弹簧圈4例。完全栓塞5例,近全栓塞3例,大部栓塞1例。结论:术前对动脉圆锥部破裂动脉瘤形态的观察,选择正确的栓塞方案,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CENP-F过度表达与脑膜瘤生成及增殖活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着丝粒/动粒复合体蛋白F(CENP—F)表达与脑膜瘤的生成及增殖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5例脑膜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石蜡标本的CENP—F表达,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11例新鲜脑膜瘤和10例新鲜正常脑组织标本中的CENP—F。结果 CENP—F在脑膜瘤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随着肿瘤病理分级的增加.CENP—F表达的阳性率和表达水平也增高(P〈0.05)。结论 人类CENP-F的过度表达与脑膜瘤的生成及增殖活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解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价值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2013年颅内破裂窄颈动脉瘤患者32例,全部行电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32例患者全部成功栓塞,24例100%栓塞,4例95%栓塞,4例90%栓塞,术中无动脉瘤再出血。半年后常规复查DSA:无动脉瘤复发。结论电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窄颈动脉瘤,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改善了患者的预后,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颅内血管畸形。近年来随着微导管技术和栓塞材料的发展,脑动静畸形经血管内治疗的指征不断被拓展,α-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经血管内栓塞已成为治疗脑AVM的成熟方法之一。作者就近5年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NBCA栓塞治疗32例脑AVM的临床资料及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重型脑室出血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将42例脑室出血病人随机分成两组。采用单侧或双侧侧脑室置管引流,脑室外引流术后3~5 d行腰大池引流,复查CT环池出现后拔除脑室外引流管,继腰大池脑脊液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22例,与单纯延长脑室外引流时间治疗组20例对照。结果:治疗组病死率及脑积水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GOS评定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室置管外引流辅助腰大池引流序贯应用,能尽早消除脑室梗阻,改善脑脊液循环,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旋转DSA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方法 使用飞利浦V5000数字减影系统,对疑有脑血管病变的30例患者首先进行常规DSA检查,其中21例进行旋转DSA检查.结果 21例患者(脑动脉瘤16枚,颅内动静脉畸形2例,血管狭窄致脑缺血3例),动脉瘤、AVM及血管狭窄的形态、位置及毗邻关系得到清楚显示,使病变血管的供血...  相似文献   
7.
胡再虎  陈节  崔明 《安徽医学》2012,33(2):189-191
目的总结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经验,探讨栓塞的技术、并发症以及预防。方法对10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动脉瘤100%栓塞,1例栓塞95%,2例栓塞90%,1例栓塞80%,急性脑梗死1例,血管痉挛2例,无动脉瘤破裂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重要方法,选择正确的栓塞技术可以减少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陈节  胡再虎  於永  崔明 《安徽医学》2014,35(1):52-54
目的 探讨分析双微导管技术在宽颈动脉瘤栓塞中应用.方法 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科收治急性破裂宽颈动脉瘤中使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宽颈17例.结果 17例患者技术成功率100%,完全栓塞13例,近全栓塞3例,部分栓塞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脑缺血症状2例.结论 对急性期破裂宽颈动脉瘤使用双微管技术是安全有效,且经济困难的患者能节省费用.  相似文献   
9.
胡再虎  陈节  崔明 《安徽医药》2012,16(11):1638-1639
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5例颅内囊状宽颈动脉瘤,分别采用单微导管技术治疗4例,双微导管技术治疗1例。结果栓塞后造影显示动脉瘤获得90%以上填塞3例,80%以上填塞2例,100%填塞0例。术后3~6个月随访,未发现动脉瘤再出血。结论单微导管或双微导管技术对宽颈动脉瘤的弹簧圈栓塞是可行的、安全的,特别是不适合球囊或支架辅助的病例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