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在肝脏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最早是由ZUK等[1]从抽脂术中抽取的脂肪组织悬液中分离、培养得到的,并证实为多能干细胞.这些细胞在适当的诱导条件下能向肝细胞[2-4]、脂肪细胞[5]、软骨细胞[6]、成骨细胞[7]、肌肉细胞[8]、内皮细胞[9]和神经细胞[10]定向转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阴性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及其意义。方法应用鼠抗人细胞角蛋白(CK-19)单克隆抗体、鼠抗人癌抗原(CA72-4)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方法对65例可切除性胃癌病人的385个阴性淋巴结进行微转移检测,对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两种单克隆抗体联合检测共检出17例(26.2%)胃癌33个(8.6%)淋巴结有微转移,淋巴结微转移与胃癌组织分型、侵袭胃壁深度有关(χ2=6.776、10.860,P0.05)。随访28例病人,5例检出淋巴结微转移,其中无复发组2例,占9.5%(2/21);复发及死亡组3例,占42.9%(3/7),复发及死亡组微转移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复发组(χ2=3.977,P0.05)。有微转移者5年生存率(65.3%)明显低于无转移者(87.4%),差异有显著性(χ2=16.590,P0.01)。结论单克隆抗体联检可以提高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检出率,提高临床病理分期准确性,指导术后综合治疗,并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病人抑郁焦虑状况及其流行病学情况。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试验组213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病人及对照组200例健康人群进行测评,对试验组焦虑、抑郁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SDS、SAS评分标准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18.15、15.74,P<0.01)。其中病人性别、职业状况、住院费用来源、婚姻状况、家庭收入、日常身体状况、对疾病及手术恐惧情况、担心给家庭增加负担、有无并发症、疾病分期9项因素与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病人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均显著相关(t=4.359~103.194,F=4.098~54.680,P<0.05、0.01)。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病人普遍存在轻度焦虑抑郁状态。在职、自费、婚姻不和谐、家庭收入低、平时身体状况差、对疾病及手术恐惧、担心给家庭增加负担、有严重并发症、疾病分期晚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更易产生焦虑、抑郁症状,女性病人较男性病人更易发生抑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人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6日—4月20日在青岛市胸科医院住院治疗的40例COVID-19病人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肺部影像学特征及疾病转归.结果 40例病人中,37例(92.5%)有症状,17例(42.5%)有基础疾病,31例(77.5%)出现发热...  相似文献   
5.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最早是由ZUK等从抽脂术中抽取的脂肪组织悬液中分离、培养得到的,并证实为多能干细胞。这些细胞在适当的诱导条件下能向肝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肌肉细胞、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定向转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病人抑郁焦虑状况及其流行病学情况。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试验组213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病人及对照组200例健康人群进行测评,对试验组焦虑、抑郁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SDS、SAS评分标准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18.15、15.74,P〈0.01)。其中病人性别、职业状况、住院费用来源、婚姻状况、家庭收入、日常身体状况、对疾病及手术恐惧情况、担心给家庭增加负担、有无并发症、疾病分期9项因素与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病人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均显著相关(t=4.359~103.194,F=4.098~54.680,P〈0.05、0.01)。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病人普遍存在轻度焦虑抑郁状态。在职、自费、婚姻不和谐、家庭收入低、平时身体状况差、对疾病及手术恐惧、担心给家庭增加负担、有严重并发症、疾病分期晚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更易产生焦虑、抑郁症状,女性病人较男性病人更易发生抑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斜前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青岛市胸科医院收治的行斜前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的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20例,分析其临床症状、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治疗转归、植骨融合的情况,以及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白细胞(WBC)、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检测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本组手术中时间40~90min,平均(65.00±8.21)min;出血量200~400ml,平均(290.53±37.25)ml。在手术显露过程中出现腹膜损伤1例,术中给予修补;腰椎4~5手术导致交感神经链损伤1例,术后对侧神经根疼痛再手术1例,均治愈。末次随访VAS评分[(1.31±0.96)分]、WBC[(4.56±1.02)×10 9/L]、ESR[(25.53±3.56)mm/1h]、CRP[(13.61±7.65)mg/L]较术前[分别为(7.43±1.07)分,(9.65±2.38)×10 9/L,(81.22±12.27)mm/1h,(59.08±20.39)mg/L]明显改善(t=29.37,P=0.000;t=12.49,P=0.034;t=39.93,P=0.000;t=15.82,P=0.008)。术后随访6~18个月,无1例复发,20例植骨融合均满意。 结论 斜前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是治疗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理想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