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实质器官移植术后血浆中白介素18(IL-18)、白介素10(IL-10)、白介素4(IL-4)水平的检测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中的意义。方法 对24例实质器官移植受者,用免疫组化法监测HCMV抗原血症。然后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IL-18、IL-10及IL-4的水平。结果 HCMV抗原阳性组IL-18的水平高于阴性组(P<0.01),IL-10及IL-4的水平低于阴性组(均P<0.05)。结论 血浆IL-18的水平可作为预测移植患者HCMV感染的一个有效指标,IL-10及IL-4的水平则可作为患者HCMV感染后体内免疫抑制程度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制胸腺肽α1(Tα1)单克隆抗体,为Tα1作用机制的阐明奠定基础。方法:用戊二醛将Tα1和牛血清白蛋白进行交联,以其交联物为抗原,按常规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并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Western免疫印迹来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结果:建立了分泌抗Tα1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能特异性地与Tα1结合,但与单纯牛血清白蛋白、酵母抽提物和转染Tα1酵母未诱导表达产物无反应。其抗体效价为1:10240,Ig亚类为IgG2b。结论:本研究建立了针对Tα1高效价、高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细胞株。  相似文献   
3.
拉米夫定耐药者HBV P基因rtL180M和rtM204V/I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米夫定(Lamivudine)等核苷类似药物已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它能抑制HBV复制中的逆转录过程,显著降低HBV DNA载量。但长期使用会引起HBV多聚酶基因RT保守区发生点突变并导致临床耐药。我们对141例拉米夫定临床耐药者和60例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P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以探明突变发生频率以及与耐药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八项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比较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比较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B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 Ⅲ)、Ⅳ型胶原(C Ⅳ)和层黏连蛋白(LN)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TIMP-1 mRNA、MMP-1 mRNA在肝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常规肝穿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RT-PCR检测PBMCs中MMP-1 mRNA、TIMP-1 mRNA水平;酶标法检测血清PDGF-BB、TGF-β1、TIMP-1和MMP-1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A、PC Ⅲ、C-Ⅳ和LN含量。结果经ROC曲线分析,血清PDGF-BB、TIMP-1、HA、PC Ⅲ、C-Ⅳ、LN和TIMP-1 mRNA的AUC分别为0.985、0.726、0.318、0.728、0.727、0.583、0.463、0.876;血清PDGF-BB和PBMCs中TIMP-1 mRN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95%,73.7%、100%;两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7.4%,特异度为95.0%。结论八项指标中,血清PDGF-BB的诊断价值最大。在筛选肝纤维化患者时,以血清PDGF-BB、PBMC中TIMP-1 mRNA联合检测最佳。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用五种不同的包被抗体(抗-IgM,Dako 抗μ、Cappel 抗μ,本所抗μ和抗μ链单克隆抗体).经 IgM 捕捉免疫测定法对104份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不同的血清和36份正常人血清作了 IgM 抗-HBc 的对比检测,结果揭示本所自制的抗μ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用本所抗μ仅在 HBeAg 阳性和 HBsAg 单独阳性血清标本中测到IgM 抗-HBc(与其他几种包被抗体无区别);而在抗-HBe 阳性的血清标本中检出率却很低,与用抗μ链单克隆抗体检测结果相似。其结果与其他几种包被抗体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作者将EHFV有关产物经过多种电泳和不同染色剂的对比检测,揭示了EHFV的多态性(呈现六条格外整齐、深浅不一、迁移率互异的染色带)和极端的不稳定性(在-30℃冻存下也会出现裂解等),从而解释了诸多学者在电镜观察中为什么对EHFV大小和形态作出如此不同的报道,这与他们所用病毒材料和(或)抽提时所用的溶剂、温度以及提纯后贮存期的长短等密切相关.冻融裂解的应用将加速对EHF病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利用冻融裂解Dane颗粒的方法提取HBsAg,免疫小鼠后,取其脾细胞与FO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4株分泌抗HBs 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接种同系小鼠腹腔诱生的腹水用ELISA测定抗HBs效价达3.2~6.4×10~6。所制成的抗HBs McAb与纯化HBsAg、高滴度HBsAg阳性血清能产生沉淀反应。用HRP标记的抗HBs McAb作ELISA测定血清HBsAg,与用放射免疫检测的30份血清及用北京302医院EIA试剂测试的40份血清的结果符合。  相似文献   
8.
通过EHFV化学裂解和自融现象的研究,揭示乙醚所致的化学裂解属纵深裂解而非浅表式的剥离,因此不管分子大小、是峰形还是非峰形所在处管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血凝素抗原活性;而在自融现象研究中,意外地发现,在4℃这个特定环境温度中,无牛血清病毒液内的病毒颗粒会自发地不断脱落大量包膜蛋白(主要由血凝素抗原加上极小量核衣壳蛋白组成),从而为制造EHFV亚单位提供了最廉价的简易手段.这种不受约束的外膜脱落现象可能是诱发、推动病毒变异的一种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临床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膜γ干扰素受体1(IFN-γR1)反应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及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细胞膜IFN-γR1表达及血清IFN-γ水平变化,并与血生物化学指标、肝组织病理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重型肝炎淋巴细胞膜IFN-γR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28.89%±11.77%)与(9.23%±1.3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Z=3.988,P<0.05)。各组间单核细胞膜IFN-γR1表达水平变化差异无显著性。肝硬化、重型肝炎两者血清IFN-γ水平较正常对照,差异有显著性升高,肝硬化、重型肝炎IFN-γ水平组内差异较大,组间无差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淋巴细胞膜IFN-γR1与总胆红素显著相关(r=0.575,P<0.01),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显著相关(r=0.621,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淋巴细胞通过上调膜IFN-γR1参与免疫病理。  相似文献   
10.
鼠糖尿病模型蛋白C活性及通心络干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蛋白C在鼠糖尿病模型中的改变及通心络胶囊干预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经链尿佐菌素诱发的糖尿病模型 (DM)组 ,另一组为血糖正常对照组 (C) ,两组均再随机分为DM1组、DM2组、C1组、C2组 ,其中DM2、C2组给予通心络治疗 5周。治疗前后称体重、监测血糖 ,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蛋白C活性。结果 DM1、DM2、C1和C2组血浆蛋白C活性分别为 4 95± 1 2 4% ,6 48± 2 0 2 % ,3 61± 1 12 %和 5 0 8± 1 43 %。DM2组高于DM1组 ,DM1组高于C1组 ,C2组高于C1组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蛋白C活性在鼠糖尿病早期就出现增强 ,蛋白C参与糖尿病性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通心络能使正常鼠蛋白C活性增强 ,也能使蛋白C活性本已增强的糖尿病鼠的蛋白C活性进一步增强 ,可能对糖尿病致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