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大血管病变患者中的血浆脂联素水平,探讨血浆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02/2005-02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03例,根据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分为2组,糖尿病并大血管病变组49例,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组54例;同时选择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均知情同意.测定以上观察对象的血浆脂联素水平应用放射免疫法,同时测定血糖、血压、血脂、C肽水平.比较各组间血浆脂联素水平、低脂联素血症发生率(以血浆脂联素水平<5 mg/L判为降低),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脂联素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的相关性采用相关分析以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大血管病变组49例,无大血管病变组54例,正常对照组35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血浆脂联素水平: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显著低于无大血管病变组和对照组[(4.08&;#177;3.24)mL/L,(6.69&;#177;4.42)mL/L,(16.37&;#177;3.03)mL/L,(t=3.440,17.606,P<0.01)].无大血管病变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12.257,P<0.05).②各组低脂联素血症发生率:大血管病变组、无大血管病变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3.5%,40.0%,0(x^2=42.050,16.815,P<0.01)],其中大血管病变组显著高于无大血管病变组(x^2=9.894,P<0.01).③脂联素水平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血浆脂联素水平与收缩压呈负相关(r=-0.309,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并发大血管病变者降低更加明显,且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收缩压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提示血浆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腹型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成分,也是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当前腰围(WC)已成为临床上和流行病学调查中衡量个体是否存在腹型肥胖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观察进餐对腰围测量值的影响,2003年11月我们在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时,选择496人在清晨空腹及早餐后分别进行了腰围、臀围(HC)测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解广西壮族人群D1S80位点群体遗传资料,方法,使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Flp)和PCR结合聚丙烯酰胺凝电脉及银染技术,对300名文本地区壮族无关个体D1S80位点多态性分析,结果,观察到23个等位基因,74个基因型,杂合度,非交排除率,个体识别力及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824,0.763,0.968,0.875,其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对5个家系相关个体分析符合孟德尔定律,结认,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特点。  相似文献   
4.
采用PCR技术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检测法 ,对 15 0名广西地区汉族无关个体进行DIS80位点的VNTR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果检出 2 1个等位基因 ,6 3个基因型 ,杂合度、个体识别力和基因频率分布为 0 .873、0 .973、0 .0 0 3~ 0 .190。其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定律 ,对 3个家系相关个体分析符合孟德尔定律。提示DIS80位点为高度多态的遗传标记 ,在个体识别、群体遗传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柳州市成人中高血压患病情况,为人群干预作基线调查.方法整群抽样市区常居人口10408人,平均年龄37.4±10.7岁.调查一般人口学指标,测定血压,体重指数,腰围及血液有关生化参数.结果本组人群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 16.97%,男 19.56%,女 14.23 %;一级高血压占72.05%,二级占22.40%,三级占5.55%;高血压组中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P<0.001);超重组、肥胖组高血压患病率均显著高于BMI正常组,其OR值分别为3.93、10.85;腰围增大组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腰围正常组,OR值为5.29.结论柳州市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达到较高水平,高血压病人常伴有糖代谢及脂代谢异常,年龄、超重或肥胖是影响高血压患病率的重要因素.应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其危险因素和心血管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腺苷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影响。方法17例SSS(1组),19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组)和46例健康受试者(3组)。用大剂量腺苷及食管调搏术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矫正后的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及ADO:CSNRT(腺苷激发后的CSNRT)。结果SNRT长于2200ms和CSNRT长于550ms判定窦房结功能异常。食管调搏法CSNRT1组(3173.80±3377.07)ms,2组(342.59±264.54)ms,3组(282.45±83.24)ms;SNRT1组(4372.80±3159.58)ms,2组(1039.41±322.45)ms,3组(1016.45±85.22)ms;ADO1组(1921.25±1713.65)ms,2组未影响,3组未影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腺苷对SSS的诊断有意义,而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内脏脂肪厚度(VFT)测量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9月到2009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166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代谢综合征采用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MS全球共识定义中国标准,其中男性85例,平均年龄(58±11)岁,女性81例,平均年龄(60±13)岁.记录所有患者的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检测受试者的血脂、空腹血糖(FPG)、尿酸、肾功能等指标,同时应用超声测量腹部内脏脂肪厚度(VFT)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男性组IMT与年龄、甘油三酯、尿酸、高血压病、糖尿病、腹部内脏脂肪呈正相关.女性组IMT值与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型糖尿病及腹部内脏脂肪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校正腰围后,VFT仍然是IMT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代谢综合征患者中,无论男女,随着VFT的增加,IMT逐渐增加,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代谢综合征患者VFT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相关,VFT测量可以作为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评估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定,为早期研究动脉粥样硬化(AS)提供了客观指标。我们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IMT进行了彩超测定,并将IMT与年龄、病程、血压、BMI、血糖、血脂质的相关性进行了多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结合常规运动疗法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态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的贴扎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及足印分析法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FMA评分、FAC分级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患侧的平均步长、步宽及步速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肌内效贴结合常规运动疗法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1994年柳州市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初筛时血糖升高的一特定人群5年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方法:于1994年7-8月及1999年10月,2次对703例血糖升高行冠心病危险因素调查,包括;SBP、DBP、DMI、TC、TG、HDL、空腹血糖(FBG)及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SBP、DBP、BMI、TC、TG、FBG均值1999年高于1994年(P<0.01);②1及≥3项冠心病危险因素发生率1999年均高于199折(P<0.05);③BMI≥24组中,1-3项冠心病因素发生率2年度多数指标高于BMI<24组(P=0.04-0.0001)。结论:1994年初筛时血糖升高的特定人群中,5年后冠心病危险因素平均水平和发生率明显增加,体重指数增高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