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8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偏心距重建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标准股骨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颈长和股骨距保留对偏心距重建的作用,并分析偏心距重建对软组织平衡的影响。方法68例(71髋)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并获得随访。术中确定双下肢等长、髋关节稳定及周围软组织紧张度适中。术后采用Harris评分评估手术结果,Cybex-6000等速测定患髋外展肌力,通过手术记录和X线片测量获得偏心距、股骨距、假体颈长、外展肌力臂,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假体颈长对偏心距的影响较股骨距大(P<0.01),并与偏心距呈正相关关系(r=0.642,P<0.001),但两者对于Harris评分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后的偏心距较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P<0.01)和股骨颈骨折患者小(P<0.01)。颈于角与偏心距外展肌力臂比呈正相关关系(r=0.25,火0.05)。偏心距重建较好的髋关节术后外展肌力较偏心距重建不足者优(P<0.05),且两者呈相关关系(r=0.29,P<0.05)。结论偏心距的重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软组织平衡中主要起到增强术后外展肌力的作用。采用标准股骨假体重建术后股骨偏心距,股骨假体颈长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偏心距的重建作用大于股骨距的保留,在诸多影响因素中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椎间盘退变与细胞死亡的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被认为是临床下腰痛的重要原因,其分子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椎间盘退变的分子基础研究已经成为热门.椎间盘独特的生理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导致了它易于退变的特点.椎间盘退变开始与椎间盘细胞学行为的改变有关,包括细胞死亡的增加和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然而,在退变椎间盘中的细胞死亡机制仍不明确,主要包括细胞凋亡和自噬.对椎间盘退变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能够为将来进一步改善和治疗椎闻盘退变打下基础.虽然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学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椎间盘本身的生物环境对生物学治疗的发展仍具有挑战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1(t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ata 1,TGF-β1)基因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诱导成软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BMSCs,探索病毒感染最佳条件,取第3代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慢病毒载体将外源性TGF-β1基因转染入细胞,观察绿色荧光表达情况,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TGF-β1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7、14 d时行Ⅱ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Real-time PCR检测Ⅱ型胶原及聚集蛋白聚糖的表达。[结果]TGF-β1基因转染BMSCs后能够稳定表达。转染7、14 d时,实验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均为阳性。转染7、14 d时,实验组II型胶原mRN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转染7 d时,实验组聚集蛋白聚糖mRNA变化不明显,而14 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病毒介导的TGF-β1基因可成功转染大鼠BMSCs,并诱导其向软骨细胞分化。在此过程中软骨特异性标志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的mRNA表达具有时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体质分布特点及其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病例对照设计,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和正常人群进行体质分类及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人群的体质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瘀血质的构成比高于正常人群;不同程度、不同年龄段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体质分布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主要体质类型为阳虚质,早期气虚质分布增加,晚期以阴虚质、瘀血质分布增加,这种规律与中医理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综述人工关节假体周围骨溶解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查阅近10年有关人工关节假体周围骨溶解相关文献,并进行回顾及综合分析。发现人工关节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影响因素主要涉及到假体材料、假体固定方法、界面微动、界面密封程度、假体周围高液压等;更主要的是生物学因素,包括磨损颗粒种类和大小、细胞因子释放、对磨损颗粒的致敏反应等。在防治假体周围骨溶解的措施主要有改进人工关节材料及设计、改善人工关节固定技术、注重手术操作技术。在药物防治研究领域,二膦酸盐类化合物证实具有正面效应,有望成为防治假体周围骨溶解的有效药物。随着基因治疗的研究深入,在不久的将来,基因治疗方式会成为假体周围骨吸收一种很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白附片含药血清对大鼠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1月龄的SD大鼠膝关节关节软骨Ⅱ型胶原酶消化,建立软骨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甲苯胺蓝染色鉴定后,取体外培养第3代软骨细胞随机分为6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空白血清(5%、10%、15%),不同浓度白附片含药血清(5%、10%、15%),继续培养24、48、72h后,采用MTT比色法检测软骨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白附片含药血清组吸光度值(OD值)显著高于空白血清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白附片含药血清能有效促进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7.
经粗隆下股骨头倒Ⅴ形钻孔加丹参灌注治疗股骨头骨坏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1987年起我们设计并运用股骨头倒Ⅴ形钻孔加丹参灌注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54例,经过2 ̄8.5年临床观察显示,该方法疗效明显,总优良率达81%,Ⅰ ̄Ⅱ期优良率达94%,该方法与同类其它方法比较还具有手术难度小,创伤小,对患者机体负影响小等优点。适用于Ⅰ ̄Ⅲ期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相似文献   
8.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是世界性的难治病,其主要受限于局部坏死骨组织修复作用的不足,最终造成股骨头塌陷而导致肢体的功能障碍。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具有强烈的诱导骨组织形成作用的局部生长因子之一,能弥补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理过程中骨组织修复的不足。该文简要介绍当前对BMP的基础研究,重点回顾总结了BMP单独或联合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方法及其疗效以及优缺点,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多光谱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动态观察和评价大鼠骨性关节炎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取3月龄SD雄性大鼠15只(180±20)g,利用碘乙酸关节腔注射法建立骨性关节炎模型:左膝关节腔注射碘乙酸50μl建立OA模型组,右膝关节腔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做为正常对照。分别于建模2、4周时进行X-ray活体成像观察,测算骨密度。4周后处死大鼠,取双侧关节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X线和组织病理学参考Kellgren-Lawrence和Collins进行分级。结果:OA模型造模成功,活体成像观察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出现关节面不平整、骨赘形成、关节变形、软骨缺损等典型骨性关节炎表型,并伴有股骨远端骨密度下降明显(P〈0.01),胫骨近端骨密度下降不明显(P〉0.05),病理学结果一致;2周后模型组膝关节接近Collins 1级、Kellgren-Lawrence 2级,4周后模型组膝关节接近Collins 4级、Kellgren-Lawrence 3级;对照组关节面平整,关节间隙正常,软骨未见明显缺损,Collins及KellgrenLawrence 0级,股骨远段及胫骨近端骨密度正常。结论:多光谱小动物成像技术可用于骨性关节炎模型的影像学活体动态观察及骨密度检测,对骨性关节炎模型评价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而累及关节的骨折约占75%.其处理相当棘手,治疗不当常遗留跟痛、创伤性关节炎、扁平足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肢功能,病废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