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对贵州省黔南州2013-2016年手足口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的分析,为今后手足口病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手足口病监测数据,对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综合分析,对部分手足口病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2013-2016年全州手足口病病例报告1207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3.01/10万,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3-7月,在10-12月出现小高峰,以3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居多.部分患者的病原学检测结果以柯萨奇病毒A16 型(CoxA16)其他肠道病毒为主.结论:黔南州近年来手足口病发病逐年呈下降趋势,但在2016年又反弹升高,仍然是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今后手足口病防制工作应加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风疹疫情暴发及流行的规律,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对都匀市2013年4月发病的风疹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在2013年4月28日,黔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发现9例风疹病例,其发病率为2.07%。这9例患者均来自都匀市江州镇某小学。导致风疹疫情在该小学暴发流行的原因在于该校未及时隔离感染疫情的学生及该校学生未按时接种风疹疫苗。结论:这是一起由校内病例引起并在人群中传播的风疹疫情。未及时隔离感染疫情的学生是导致疫情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因此,疾病防控中心应加强学校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按时为重点人群接种疫苗,这是防止风疹疫情流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贵州省黔南州2012年度学生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有效降低学生传染病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黔南州学生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贵州省黔南州学生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67.07/10万,死亡率为0.062/10万,病死率为0.093%,发病数占黔南州全人群传染病数的12.82%。发病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占发病总数的90.06%。死亡病种为乙脑、狂犬病,各1例,死亡数占全州全人群死亡传染病数的1.27%。全年均有病例报告,2月为全年发病低谷,月发病高峰为5和11月,但是各类传染病有不同的发病高峰季节。2—6岁组发病占学生总病例数的45.43%,但各类传染病发病数高的年龄组不同。结论2012年贵州省黔南州学生法定报告传染病中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应加强学校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猪囊尾蚴的特异性抗原进行筛选、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方法 四川省雅江县呷拉乡猪带绦虫病患者,口服槟榔-南瓜子驱虫,收集、制备虫卵悬液(8万个/ml)。将6头20 d龄三元杂交乳猪均分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每猪灌胃虫卵悬液1 ml。40 d后,分别制备实验组心脏血混合血清及对照组心脏血混合血清;收集、制备实验组猪囊尾蚴蛋白,进行双向电泳(2-DE)分析。将凝胶蛋白斑点转移至聚偏氟乙烯膜(PVDF膜),用实验组混合血清及对照组混合血清(均为1 ∶ 10)为一抗,羊抗猪HRP-IgG(1 ∶ 200)为二抗,进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比较两组杂交蛋白点的差异,确定猪囊尾蚴抗原抗体阳性杂交斑点,据此挖取双向电泳与之对应的蛋白点,用电喷雾离子阱型质谱仪(ESI-Trap MS)进行质谱鉴定。搜索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网站信息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 双向电泳凝胶共检测到207±9个蛋白质斑点,相对分子质量为Mr 14 400~94 000,等电点(pI)为3.0~10.0。筛选出7个特异性抗原,其中的4个分别为AF239799-1膜联蛋白(AF239799-1 annexin)、细胞支架肌动蛋白-2(cytoskeletal actin-2)、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和肌动蛋白-1(actin-1)。前1个蛋白已被鉴定为猪带绦虫特异性抗原,后3个蛋白抗原与NCBI网上登录的亚洲带绦虫成虫蛋白一致,为猪囊尾蚴特异性抗原。 结论 共获得3个猪囊尾蚴特异性抗原,即细胞支架肌动蛋白-2、原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1。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的特异性抗原进行筛选、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6头20d龄三元杂交乳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头灌胃亚洲带绦虫虫卵悬液8.4万个;20 d后,分别制备实验组及对照组心脏血混合血清;收集、制备实验组亚洲带绦虫囊尾蚴蛋白并进行双向电泳分析,将凝胶蛋白斑点转移至聚偏氟乙烯膜,用实验组及对照组混合血清(均为1∶10)为一抗,羊抗猪辣根过氧化物酶- IgG(1∶200)为二抗,进行蛋白质印迹分析和质谱鉴定.结果 双向电泳凝胶共检测到( 204±11)个蛋白质斑点,相对分子质量为14 400 ~94 000 kPa,等电点(pI)为3.0~10.0;筛选出6个特异性抗原,经质谱鉴定出其中2个蛋白,分别为ATP酶管家基因3-类蛋白2(AT-Pase family gene 3-like protein 2)和ATP合成酶β亚基(ATP synthase beta subunit),均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网上登录的亚洲带绦虫成虫蛋白一致,确定为亚洲带绦虫囊尾蚴特异性抗原.结论 获得2个亚洲带绦虫囊尾蚴特异性抗原,其免疫原性有待进一步研究,以便为研制抗囊尾蚴病疫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肖靓靓  杨茂文  祝俊  罗彤 《贵州医药》2013,(11):1036-1037
2013年6月4日瓮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该县白沙乡高坪村大沙土组发生一起疑似炭疽暴发疫情,州、县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前往现场调查处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炭疽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5—1997),病例定义为发病前2周内有牛、马、猪等牲畜及其分泌物、排泄物频繁接触史,或死家畜及其污染物接触史,包括剥剐畜皮、食用畜肉史,皮肤局部出现红斑水疱,继而呈溃疡性坏死和黑痂及周围皮下组织出现广泛无痛性水肿,或检出炭疽杆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猪带绦虫卵实验感染中间宿主家猪后,不同时期囊尾蚴在家猪体内各个器官的分布及发育情况.方法:以猪带绦虫卵实验感染20~30日龄的家猪4头,在感染后不同时间宰杀感染家猪,肉眼观察囊尾蚴在家猪体内各个器官上的分布数量及大小.结果:感染后第40天剖杀家猪,多数脏器和组织,如肝脏、心脏、腩、肺、舌、四肢及驱干肌肉内有未成熟囊尾蚴寄生;感染第80天时各器官及组织内囊尾蚴先后发育成熟,囊尾蚴随感染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大;感染第120天或第150天时,除肝脏外各器官及组织内仍可见大量成熟囊尾蚴,且无死亡和钙化现象,而此时肝脏内囊尾蚴几乎全部死亡和钙化;在实验全过程中,肾脏和脾脏未见囊尾蚴寄生.结论:猪囊尾蚴除在四肢肌肉等主要寄生部位生长外,还可以在猪的肝脏内寄生,但是随感染时间增加会逐渐死亡和钙化,表明在当前生猪快速出栏养殖过程中,猪肝脏无囊尾蚴寄生时,其余主要寄生部位如四肢和驱干肌肉内仍有囊尾蚴寄生,提示在生猪检验检疫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双向电泳(2-DE)结合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ting)技术分析猪囊尾蚴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表达。方法用猪带绦虫卵1 mL(8万个/mL)灌胃20d龄健康乳猪6头,于感染后40d、80d和120 d分别宰杀2头猪并取含囊尾蚴的肌肉及肝脏(120 d除外)制作4μm厚石蜡切片,采用Envision二步法,观察不同时期寄生在肌肉及肝脏的猪囊尾蚴GST的表达;同时制备感染后40d取自肌肉的猪囊尾蚴蛋白进行2-DE分析,将凝胶蛋白斑点转移至聚偏氟乙烯膜(PVDF膜),用本课题组自制的大鼠抗猪带绦虫GST血清作为一抗、健康大鼠血清作为阴性对照进行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不同时期寄生在肌肉及肝脏的猪囊尾蚴均表达GST,随感染时间增加,寄生在肌肉的猪囊尾蚴GST的表达变化不大(P〉0.05),寄生在肝脏的猪囊尾蚴GST的表达升高(P〈0.05);双向电泳凝胶共检测到207±9个蛋白质斑点,相对分子质量(Mr)为14 400-94 000,等电点(pI)为3.0-10.0。Western-blotting分析显示,实验组特异性抗原抗体阳性杂交斑点为1个,阴性对照未见阳性杂交斑点。将Western-blotting检测的抗原抗体阳性杂交斑点与原双向电泳凝胶斑点进行比对,找到对应蛋白斑点,经ImageMaster 2D Platinum 5.0软件分析后初步确定该蛋白斑点的pI/Mr为6.6/25 548,与猪带绦虫GST的理论推导值接近。结论感染时间及感染部位组织学特征不同,猪囊尾蚴GST的表达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实验家猪感染猪囊尾蚴不同时间组织中细胞因子IL-6、IL-8、TNF-α和sIL-2R含量变化,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家猪抗猪带绦虫免疫应答的机制。方法用猪带绦虫虫卵直接灌胃20d龄健康乳猪4头,并以健康乳猪4头作对照。于感染后第40、60、80和120 d取实验组猪肝脏、骨骼肌、心肌、舌肌及脑组织中囊尾蚴寄生处组织200 mg匀浆,用ELISA法测定匀浆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6、IL-8、TNF-α和sIL-2R的含量。结果1.肝脏病变组织中4种细胞因子的含量在40d时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随感染时间延长,4种细胞因子的含量逐渐降低,至80d时与同期对照组差别缩小(P<0.05),120d时肝脏已无囊尾蚴寄生;对照组肝脏组织中4种细胞因子的含量在不同时间始终保持基本稳定。2.肌肉和脑部份病变组织中4种细胞因子的含量在40d时也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随感染时间延长至80d时与同期对照组差别变小(P<0.05),120d时与同期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3.对照组家猪肝脏中4种细胞因子的含量绝对值高于肌肉和脑组织(P<0.01);实验组肝组织在40d时各种细胞因子的增量更明显高于肌肉和脑组织中的增量(P<0.01)。结论家猪感染猪带绦虫早期,IL-6、IL-8和TNF-α作为前炎性反应因子在家猪肝脏的高水平表达诱导肝脏发生严重的炎症反应,限制和杀灭肝内的早期囊尾蚴,而肌肉和脑组织中这些细胞因子表达稍低,炎症反应相对较轻,因而囊尾蚴易于在这些部位存活。这一点可以从感染后期肌肉、脑组织中的囊尾蚴数量远多于肝脏而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