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总结膝关节强直术后大芬戈尔德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膝关节强直术后大芬戈尔德菌感染的临床资料,并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膝关节强直术后切口不愈合,渗出液厌氧菌培养结果为大芬戈尔德菌,应用敏感抗菌药物头孢西丁和青霉素钠联合治疗4周,切口干燥无渗出,愈合良好出院。结论临床应充分认识到厌氧菌感染的临床意义,在骨与关节感染中,尤其是普通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时,应考虑到厌氧菌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床旁CRRT应用全程护理的效果。方法自本院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选择39例,CRRT护理模式采用全程护理,对其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患者的血清钾、血肌酐指标于治疗后2h下降,到4h基本正常,8h后维持正常水平。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床旁CRRT应用全程护理的效果已得到证实,细致严谨的监护,熟练的操作技术,正确的管道护理与液体管理是治疗成功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成人EB病毒(EBV)感染导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和EBV相关噬血综合征(EBV-HLH)患者临床特征,探讨IM发展为EBV-HLH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17例EBV感染者,按照是否发生噬血分为IM组和EBV-HLH组,回顾性收集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特点,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IM进展为EBV-HLH的危险因素。结果EBV-HLH组患者中位发病年龄显著大于IM组[25(21,56)岁vs.21(18,25)岁,Z=-2.658、P=0.008],IM组患者较EBV-HLH组更易出现扁桃体炎[83.1%(167/201)vs.25.0%(4/16),χ^(2)=26.556、P<0.001];而EBV-HLH组患者较IM组热峰更高[40.3(39.8,40.9)℃vs.38.9(38.4,39.3)℃,Z=-5.723、P<0.001]、热程更长[30(18,44)d vs.7(4,12)d,Z=-5.469、P<0.001],且更常见肝肿大、腹泻、黄疸、肺炎、出血(χ^(2)=18.341、13.444、27.344、68.405、32.967,P均<0.001)、心力衰竭(Fisher’s确切概率法:P=0.005)等表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IM组相比,EBV-HLH组患者血常规指标中白细胞[2.2(1.4,3.0)×10^(9)/L vs.11.2(7.7,14.4)×10^(9)/L,Z=-5.883、P<0.001]、血红蛋白[(87.8±17.1)g/L vs.(134.4±16.5)g/L,t=-10.806、P<0.001]、血小板[45.5(27.0,74.5)×10^(9)/L vs.165.0(133.0,205.5)×10^(9)/L,Z=-6.316、P<0.001]均显著降低;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58.2(13.9,108.3)μmol/L vs.12.3(9.1,16.7)μmol/L,Z=-4.119、P<0.001]、乳酸脱氢酶[3000.0(953.8,6665.8)U/L vs.1459.5(991.0,2023.6),Z=-3.206、P=0.001]显著升高,白蛋白[(26.9±4.6)g/L vs.(40.1±4.6)g/L,t=-11.054、P<0.001]显著下降;凝血功能提示D-二聚体[4.8(0.8,10.4)mg/L vs.1.0(0.7,1.7)mg/L,Z=-3.063、P=0.002]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0.9(0.7,2.9)g/L vs.2.7(2.2,3.1)g/L,Z=-3.395、P=0.001]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BV-HLH组患者较IM组患者C-反应蛋白[51.7(31.6,90.0)mg/L vs.17.2(7.1,23.0)mg/L,Z=-3.206、P<0.001]、铁蛋白[7835.0(2101.5,23481.5)ng/mL vs.563.3(213.9,1215.5)ng/ml,Z=-4.859、P=0.001]、甘油三酯[2.5(1.8,2.9)mmol/L vs.1.6(1.1,2.2)mmol/L,Z=-2.809、P=0.005]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BV-HLH组患者CD4^(+)T百分比[36.28(28.90,46.02)%vs.13.07(9.49,18.16)%,Z=-4.698、P<0.001]、B细胞百分比[6.50(1.36,9.74)%vs.1.89(1.06,4.05)%,Z=-2.217、P=0.027]较IM组升高,CD3^(+)T细胞百分比[80.14(70.17,87.59)%vs.91.71(89.02,94.40)%,Z=-3.750、P<0.001]、CD8^(+)T细胞百分比[35.60(23.58,50.98)%vs.72.98(65.02,80.00)%,Z=-4.938、P<0.001]以及所有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均较IM组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发热天数(OR=1.171、95%CI:1.010~1.357、P=0.036)为影响IM发展为EBV-HL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BV感染引起的IM患者有持续发热表现、伴多系血细胞下降和器官功能损伤者,应完善噬血细胞综合征筛查,尽早予以治疗以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BV与EB病毒(EBV)重叠感染在HBV相关性肝病[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肝细胞癌(HCC)]中的意义。方法对2016年5月-2018年8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确诊的487例HB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合并EBV感染者194例(39. 8%)。分别按照EBV DNA拷贝数(≥400 IU/ml)、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B、C级)及肝病进程分组(CHB组、肝硬化组、HCC组),比较组间的临床指标差异。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非参数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Bonferroni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HBV DNA拷贝数在CHB组患者中高于肝硬化和HCC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 417,P=0. 017; t=3. 258,P=0. 001),而EBV DNA拷贝数在HCC患者中有高于CHB和肝硬化患者的趋势,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 161,P=0. 315); Child-Pugh分级排除肝功能影响后,A级患者HCC组EBV DNA拷贝数高于CHB和肝硬化组(t=2. 062,P=0. 041; t=2. 615,P=0. 010),C级患者肝硬化组EBV DNA拷贝数高于CHB组(t=2. 647,P=0. 072)。双重感染特异性临床变化指标有ALT/AST、Glb、淋巴细胞百分数。结论 HCC患者EBV载量升高,可能与HBV共同参与了肝脏疾病的进展,动态定量检测HBV感染者EBV DNA对早期干预肝病进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