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9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四川省色达县居民棘球蚴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当地进一步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10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3个行政村,每个村随机抽取20~40户,每户调查1~2名村民。采用入户问卷调查了解调查居民棘球蚴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居民防治知识合格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60份,回收有效问卷748份,问卷回收率为98.42%。色达县居民棘球蚴病防治知识合格率为56.42%(422/748),其中"人是怎样感染棘球蚴的?"知晓率仅为48.40%;调查对象棘球蚴病防治积极态度持有率在64.71%~94.79%,防治行为正确率在10.40%~82.45%。单因素分析表明,居民棘球蚴病防治知识合格率影响因素包括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是否曾经接受棘球蚴病筛查服务及健康教育(P均<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主要职业为牧民、小学及以下受教育程度、未接受过棘球蚴病筛查服务及健康教育是导致防治知识知晓率不合格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四川省色达县居民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偏低、行为正确率不高,需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疾病防治知识宣传,并进行适当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2.
含糖饮料是指在饮料制作过程中人工添加单糖(葡萄糖、果糖)或双糖(蔗糖、乳糖或麦芽糖),含糖量在5%及以上的饮料,涉及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运动饮料、茶饮料、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和咖啡饮料等[1].含糖饮料摄入过多可导致一系列直接或间接与糖有关的疾病,如肥胖、2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脑卒中、肿瘤以及龋齿等[2-5].哈佛大学Puasant等[6]研究成果显示,相对于每日含糖饮料摄入不超过1杯者,每日摄入量超过2杯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21%,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31%,癌症死亡风险增加16%.含糖饮料对人类健康的损害被广泛研究,如何降低含糖饮料的摄入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研究就含糖饮料消费与儿童肥胖的关系及其相关政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减少儿童含糖饮料摄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中国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受损情况,并探究身体素质与ADL之间的关系。方法 数据来源为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全国追踪调查(CHARLS),采用 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率的差异,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身体素质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 297例(6.6%)老年人存在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的情况,1 167例(26.0%)老年人存在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的情况。BMI、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活动能力都与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存在密切关系,而血压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不显著。结论 身体素质与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受损情况存在相关关系,BMI值过高或过低、肌肉力量较差、平衡能力和活动能力不佳的老年人发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的可能性高于身体素质较好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子女在不同流动特征下儿童保健服务利用行为现况,确立该行为潜在特征分类。方法 采取分层、多阶段、与规模成比例的PPS方法进行抽样调查四川省1 943名0~7岁流动人口子女(“外流者”605人、“留守者”468人、“常驻者”822人和“回流者”48人)。利用潜在类别分析(LCA)进行流动人口不同流动特征子女儿童保健服务(体检卡、健康体检、预防接种卡、疫苗注射)利用行为潜在特征分类。HTH]结果 流动人口子女总体体检卡建卡率、过去一年免费体检接受率、预防接种证(卡)建卡率、国家规定疫苗接种率分别达到84.30%、68.90%、97.70%、94.30%。“留守”与“外流”子女、“留守”与“常驻”子女的体检卡建卡率差异和过去一年免费体检接受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8)。而四种流动特征子女在预防接种卡建卡率与国家规定疫苗接种率上均表现出超过94%的高覆盖率现况。LCA发现,“留守”子女主要存在健康体检缺失(18.38%,186人)、外流子女存在体检卡与健康体检双重缺失(12.73%,77人),而“常驻”子女存在健康体检缺失(27.01%,222人)的情况。结论 应增加对流动人口子女的免费体检的获得率。不同流动特征子女儿童保健服务利用行为特征分类不一致,可能受户籍因素干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儿童青少年面临诸多身心健康问题。本研究基于华西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队列,整合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多组学多模态信息,采用关联分析技术,开展从基因、环境到表型的“归因”及“交互”研究,进一步开发风险及预后预测模型,期待精准探究西南部地区儿童青少年重大健康问题的发生发展机制,有效提升该人群健康。本文将从研究目标、内容、优势与不足及进一步展望等4个方面对该亚队列进行简要介绍,重点展现本研究的总体设计。  相似文献   
6.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指南: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1]指出,过量饮用高糖饮料增加摄入的总能量,可能会造成摄入更适当营养食品的降低,从而导致不健康饮食和体重增加,加剧非传染性疾病风险.国内外均已有研究发现,高糖饮料消费与儿童或成人肥胖呈正相关,增加高糖饮料摄入会增加BMI或体重的增长[2].过多的糖摄入与龋齿之间的关联也得到证实[3].部分研究还指出,经常喝碳酸饮料可能会导致儿童骨骼发育缓慢、骨密度降低,影响儿童的骨密度值[4].过量的饮用含糖饮料也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加大非酒精性脂肪肝和冠心病的发病风险[5-6].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国中老年人抑郁症状对高血压发病的影响。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5年和2018年的数据,选取11 281例基线没有高血压且有完善抑郁量表评估问卷的中老年人(年龄≥45岁)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访调查。抑郁情况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简表进行测量。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抑郁症状及其严重程度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 在平均时长为2.85年的随访中,1 045名研究对象发生高血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状评分每增加1分,高血压的发生风险增加2% (HR=1.02,95%CI:1.01~1.03)。与无抑郁症状的研究对象相比,有抑郁症状的研究对象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22%(HR=1.22,95%CI:1.07~1.39)。进一步分析抑郁症状严重程度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结果显示,与无抑郁症状的研究对象相比,轻度抑郁症状的研究对象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17%(HR=1.17,95%CI:1.01~1.34),重度抑郁症状的研究对象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53%(HR=1.53,95%CI:1.19~1.97)。结论 中国中老年人群中抑郁症状与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显著相关,且抑郁症状越严重,高血压发病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中学生含糖饮料购买行为发生时的含糖饮料饮用行为后果感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富顺县两所城区中学的在校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于2018年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调查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含糖饮料饮用的现状调查,然后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对刚完成含糖饮料购买的中学生进行生态瞬时评估,采用R version 3.6.1.进行数据清理和统计分析,采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推断。结果 317名有效样本中,有256人(80.76%)在当次购买含糖饮料时,并未考虑过含糖饮料饮用后的任何危害。Logistic回归显示含糖饮料购买时的选购时间(OR:1.00,95%CI:1.00~1.01),以及所购买的含糖饮料种类(OR:4.70,95%CI:1.39~15.94)与其是否思考含糖饮料危害有显著关联;而静态下对含糖饮料饮用后的益处感知(OR:1.05,95%CI:0.97~1.13)及危害感知(OR:0.99,95%CI:0.86~1.14)与其在购买含糖饮料时是否思考饮用后危害并无显著关联。结论 中学生在购买含糖饮料时存在对含糖饮料饮用危害感知的缺失,其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BMI(body mass index)通过体形不满、抑郁、负性情绪对进食障碍的影响路径,为不同民族大学生进食障碍筛查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的3 482名成都市5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进食相关问卷调查。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对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进行1:1匹配以平衡两组样本间基本人口学特征的差异,并采用路径模型分析方法检验各变量的中介效应。结果 进食障碍得分显示13.9%的大学生可能有进食障碍问题,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中可能患进食障碍的人群占比相近,其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968)。少数民族大学生BMI可正向预测进食障碍(β=0.12,95%CI:0.05~0.18),其中体形不满和抑郁的中介效应占33.3%。汉族大学生体形不满和抑郁在BMI与进食障碍间起完全中介作用(β=0.06,95%CI:0.04~0.09),且负性情绪可以直接影响进食障碍(β=0.07,95%CI:0.01~0.12)。结论 大学生进食障碍问题较为严峻,在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群体中,BMI均可正向预测进食障碍,且体形不满、抑郁在两者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孕早期不同膳食模式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风险的关系以及在不同营养补充剂使用情况下二者的关联。方法 采用前瞻性出生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在西南地区15所妇幼保健院建卡的7 546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信息、膳食记录信息、营养补充剂使用情况以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膳食模式,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孕早期膳食模式与GDM发生风险间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提取了3种膳食模式,发现“综合型膳食模式”(OR=0.57,95%CI:0.41~0.78)和“高植物蛋白型膳食模式”(OR=0.65,95%CI:0.50~0.85)与GDM发生风险降低有关,而“高动物蛋白型膳食模式”(OR=2.90,95%CI:2.11~4.01)与GDM发生风险增加有关。在不同孕早期营养补充剂使用情况下,高动物蛋白型膳食模式与GDM的发病风险均显著相关。结论 孕早期的膳食模式对GDM的发生产生影响。无论在孕早期是否使用营养补充剂,高动物蛋白型膳食模式均提高GDM的发病风险。应加强对孕妇的营养教育,指导其选择健康的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