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磊  陈娜  王颖  翦凡  张在强  潘华 《武警医学》2021,32(12):1030-1032
 目的 探讨髂腰肌肌电图在诊断多发性肌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01至2019-02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就诊并确诊为多发性肌炎的28例患者(多发性肌炎组)的临床资料,以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20名(对照组),就其髂腰肌、股四头肌、三角肌肌电图自发电位和小力收缩运动单位电位(motor unit action potential, MUAP)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髂腰肌未检测出自发电位,多发性肌炎组髂腰肌自发电位阳性率为57.14%(16/2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另外其MUAP波幅显著低于对照组[(424.20±82.41)μV vs. (593.93±65.49 )μV,P<0.001],MUAP时限也显著短于对照组[(9.73±2.05)vs. (11.26±0.42) ms,P<0.01]。在肌肉病患者中,股四头肌自发电位阳性率为35.71%(10/28),三角肌自发电位阳性率为25.00%(7/28),三角肌自发电位显著低于髂腰肌(P<0.05)。结论 髂腰肌在多发性肌炎患者中有明显的肌源性损害的表现,可为临床提供更加敏感、客观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脑血管疾病后Holmes震颤的临床、影像和电生理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9年8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4例脑血管疾病 所致Holmes震颤患者,对其临床、影像及电生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4例患者中2例由高血压性脑出血引起,另外2例分别由脑动静脉畸形和脑海绵状血管瘤破裂 出血引起。Holmes震颤出现于原发病后1~24个月,表现为病灶对侧肢体震颤,以上肢多见。头颅MRI 检查显示2例患者病灶仅累及丘脑,2例同时累及丘脑和中脑。震颤分析显示静止、姿势、意向及持物 1000 g几种状态下震颤的峰频率均在2.6~3.8 Hz,意向状态震颤半宽功率高于静止状态。主动肌与 拮抗肌在静息时以同步收缩为主,姿势、意向和持物时以交替收缩为主。3例接受普拉克索治疗均有 不同程度缓解。 结论 Holmes震颤多由累及中脑、丘脑部位脑血管疾病引起,表现为2~4 Hz低频震颤,意向状态震 颤明显,部分患者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弥散张量成像(DTI)和磁共振波谱(MRS)特点,并对ALs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ALS患者38例,单纯下运动神经元受累疾病患者8例,混合型颈椎病5例和健康对照34名,行常规头颅MRI、DTI和1H-MRS测定.结果 21%(8/38)的ALS患者可见T2 FLAIR序列双侧锥体束走行异常高信号,强度高于皮质灰质.ALS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中央前回(ALS组0.492±0.059,健康对照组0.552 4-0.045,F=17.150,P<0.01)、内囊后肢(分别为0.679 ±0.048、0.727±0.031,F=19.481,P<0.01)、大脑脚(左侧0.740±0.038、0.761±0.024,F=4.290;右侧0.720±0.044、0.746±0.034,F=3.264,均P<0.01)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显著降低;ALS组上述部位的N-乙酰大冬氨酸/肌酸(NAA/Cr)值和健康对照组相比亦存在显著降低.AKS组各部位FA值降低百分率分别为10.9%、6.6%、2.8%~3.5%,以中央前回处最为显著;内囊前肢、枕叶处的FA值亦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 DTI和MRS枪测不仪有助于ALS患者:运动神经元高位受累的确认和AL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而且还可促进对ALS病理机制和病损分布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电生理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感觉运动性多发性神经病(diabetic sensorimotor polyneuropathy,DSP)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合并症,准确地诊断和定期监测病变的进展是有效治疗该病的关键。病史、查体及相关实验室血清学检查是必不可少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诊断DSP、除外其它神经系统疾病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神经电生理检查手段的日益更新和完善,使临床早期诊断DSP并监测治疗结果和病变演变情况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单纤维肌电图在30例炎性肌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单纤维肌电图(SFEMG)在炎性肌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和与其他辅助检查的关系。方法对30例(男9例,女21例)炎性肌病[其中多发性肌炎(PM)20例,皮肌炎10例)]患者进行伸指总肌SFEMG测定,并与常规肌电图(EMG)、血清肌酸激酶(CK)的测定结果及肌肉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30例患者伸指总肌SFEMG测定均异常,主要表现为纤维密度(FD)增高,部分患者伴有轻度的颤抖增宽,仅1例伴有1处阻滞。FD为1~6,平均为2.33±0.45。颤抖值为5~78μs,平均(41.7±10.8)μs;颤抖>55μs者所占百分比为0%~55%。常规EMG表现为肌源性损害21例(70%),神经源性损害2例(6.7%),正常7例(23.3%)。血清CK增高20例。肌肉病理符合PM和DM诊断者13例。结论常规EMG和CK正常及病理未见特征性改变但临床疑诊炎性肌病者,SFEMG的检查为其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PDPN)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方法严格入选32例PDPN患者,病程〉1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4,未伴有其他内科系统合并症,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记录疼痛性质。电生理检测包括:常规神经传导速度(NCV)、定量感觉检测(温度觉)(QST-t)。结果PDPN往往有客观的感觉异常,但神经系统体征不典型,NCV检测可正常,而QST—t可有异常表现,本组NCV检测13例正常,其中11例QST-t异常;本组NCV异常率为59.4%,QST异常率为87.5%,QST+NCV异常率为93.7%。VAS与QST的上下肢热痛觉(HP)呈正相关(t=0.595、P=0.009;t=0.784、P=0.004),与胫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呈负相关(t=-0.554;P=0.032);与其它电生理各项参数不相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病程及疼痛病程不相关。结论PDPN以小纤维受累为主,QST可为早期PDPN提供客观的临床依据;疼痛程度与C类纤维及下肢胫神经感觉纤维病变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症的临床和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症(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E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报道6例RPLE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结果。结果 本组病例的临床表现包括:头痛、视野缺损、癫痫发作和认知改变。病因包括:高血压病控制不良、子痫、使用免疫抑制剂和醛固酮增多症。影像学改变:对称或不对称的以后部颞顶枕为主的病变,一些病例以脑干病变为主,表现为长T1/T2信号,平扫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成像为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均为高信号,梯度回波序列(T2*-weighted gradient-echo MR image,GRE)显示广泛性微出血。结论 多种病因可引起RPLES,其病理机制主要为脑血管痉挛、微梗死、微出血和脑组织水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6例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已经发现原发肿瘤,而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5例,占31.2%;首先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为11例,占68.8%。神经系统损害中周围神经损害11例,小脑变性3例,边缘系统脑炎2例。原发肿瘤为肺癌8例,鼻咽癌2例,淋巴瘤2例,肾癌1例,胃癌1例,未找到原发肿瘤的2例。结论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漏诊、误诊,早期明确诊断、筛查原发隐匿肿瘤,对患者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Satoyoshi综合征(Satoyoshi syndrome,SS)又称进行性痛性肌痉挛-脱发-腹泻综合征,1963年由Satoyoshi等首次报道。1985~2003年我院共收治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口腔带状疱疹合并面瘫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31岁。以右面瘫3d,口腔起水疱,疼痛1d为主诉来笔者所在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于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角左斜,右眼不能完全闭合,到笔者所在医院神经科就诊,诊断为右侧周围性面瘫,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12、他巴唑口服。1d前口腔硬腭右侧起成簇绿豆大水疱,伴疼痛。查体:右眼闭合无力,右侧鼻唇沟浅,口角左偏(图1),伸舌居中,右侧硬腭、颊黏膜及舌右侧缘分布成簇绿豆大水疱,面部感觉无明显异常(图2)。外耳道未见水疱。听力测试:双耳听力正常,无差异。诊断:口腔带状疱疹合并面瘫,即Ramsay-Hunt综合征。治疗:口服无环鸟苷0.2g,每天5次,疗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