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9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10例Percheron动脉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期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0月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ercheron动脉梗死患者10例,回顾性分析其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影像学特征、治疗策略、预后及后遗症等。结果(1)首发症状及临床表现:4例以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其中1例伴有应激性溃疡及反复呕吐,1例发病前出现黑蒙,1例伴有头晕、复视;6例表现为肢体偏瘫,2例表现为反应下降,2例表现为人事不知,1例表现为眼睑下垂。(2)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7例合并高血压,4例合并2型糖尿病,3例合并血脂异常,4例吸烟;5例为小动脉闭塞性病变,2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1例为心源性栓塞(心房颤动),2例发病机制不明。(3)影像学特征:10例患者颅脑CT检查均未见丘脑病变,行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双侧丘脑旁正中区域呈对称或不对称蝶形长T1、长T2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示双侧丘脑旁正中区域、中脑高信号,1例见中脑“V”字征。(4)治疗策略、预后及后遗症:10例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专科治疗,其中1例采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意识障碍很快缓解;随访3个月,4例患者预后良好,6例患者预后不良,其中3例放弃治疗而死亡;5例患者遗留肢体偏瘫,2例患者遗留眼球运动障碍。结论Percheron动脉梗死“三联症”为意识障碍、记忆障碍、双侧垂直注视性麻痹,但临床表现为典型“三联症”的Percheron动脉梗死患者可能很少;Percheron动脉梗死的发病机制尚存在争议,而不同丘脑核受累在Percheron动脉梗死患者中的阶段性作用尚不完全清楚;Percheron动脉梗死患者病情进展较快,预后多不良,静脉溶栓及动脉介入治疗可能有利于改善Percheron动脉梗死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更昔洛韦治疗贝尔麻痹的疗效.方法 选择贝尔麻痹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2例和更昔洛韦组31例.常规治疗组予以激素、维生素治疗;更昔洛韦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更昔洛韦.结果 治疗2周后,更昔洛韦组总有效率为94%,常规治疗组为7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更昔洛韦是治疗贝尔麻痹的有效药物,而且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 患者,男,70岁,因左侧肢体活动无力逐渐加重1天,于2003年9月3日入院.患者1天前晨起行走时,突然出现视物模糊,左侧上下肢活动无力,行走不稳,但尚能独立行走.即去当地诊所就诊.血压180/110 mm Hg(1 mm Hg=0.133kPa).予以静脉输液,症状渐加重.下午患者不能独立行走.体检:血压160/90mm Hg,轻度嗜睡,左侧同向偏盲,左侧中枢性面瘫,左侧中枢性舌下瘫,左侧上下肢肌力1级,左侧肢体肌张力低,四肢肌腱反射( ),左侧巴彬斯基征阳性,实验室检查:血糖7.1 mmol/L,凝血酶原时间11.9 s,纤维蛋白原2.5g/L头颅CT示"右侧枕叶密度减低,边缘模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患者头颅CT血管造影(CTA)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患者32例,收集患者病史和一般因素资料,并对入选患者进行头颅CTA检测,分析各种CTA特征表现.治疗后对患者进行至少6个月随访,统计并分析各种CTA特征表现患者的预后情况及病情转归情况.统计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CTA因素,以及CTA因素与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6个月患者回访率100%.32例患者中6例患者预后不良,基底动脉分叉对鞍上池的高度、基底动脉位置偏离程度、基底动脉管径、扩张血管压迫区域和斑块性质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Spearman法分析发现基底动脉分叉对鞍上池的高度分级、基底动脉位置偏离程度分级、基底动脉管径、扩张血管压迫区域和斑块性质与患者预后不良存在显著线性关系(P<0.05).结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患者预后不良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TA检测特征对患者预后的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1 病例报告患者,男,50岁,因突然左侧肢体活动失灵10小时而入院。检查:躁动不安,小便失禁,运动性失语,双侧瞳孔直径约1mm,对光反射存在,左上肢扬鞭征,左下肢倒膝征。头颅CT发现右侧基底节区出血,多田氏公式计算出血量约60mL,给予降颅压、活化脑细胞等治疗。因患者躁动不安并因此受凉,给予先锋霉素V静滴(病史中提供10余年前曾用青霉素后出现全身大疱性损害,后痊愈,此次用先锋霉素前皮试正常)。在先锋霉素V静滴数分钟后输液侧肢体出现2个直径约1cm红斑,遂改用洁霉素治疗。2天后出现胸腹部大片状红斑及会阴、四肢等处水疱样皮疹,水疱大小约7c…  相似文献   
6.
更昔洛韦联合强的松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强的松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发病3d内的急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更昔洛韦联合强的松加基础治疗)及对照组31例(基础治疗),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改良Portmann简易评分法,以治疗第14天分值的改变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更昔洛韦联合强的松能有效改善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预后,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支架植入手术对颈动脉狭窄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术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01—2014-12收治的30例颈动脉狭窄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支架植入手术,手术前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评估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估量表(MoCA)评价认知功能,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前MMSE和MoCA评分显著低于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rCBF与rTTP低于术前,其他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血液流变参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植入手术有利于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也提高了患者的认知功能,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表现为癫痫持续状态的桥本脑病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宏江 《安徽医学》2010,31(1):74-74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44岁,因“突然意识丧失、全身抽搐后半小时”入院。该患者既往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1年余,一直服用他巴唑,每天4片。此次来我院复诊,在门诊大厅候诊时无任何先兆的情况下突然头向后仰,随即意识丧失、全身抽搐,家人呼之不应,在门诊急诊室给予紧急救治后,抽搐停止,其间患者不能醒来,  相似文献   
9.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采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 ,观察两组病情转归情况及分析失败原因。结果 手术组 5 6例病死 9例 (16 .1%) ,总有效率 83.9%,其病死者多因手术时机及适应症等选择不足 ;对照组 5 0例病死 17例 (34.0 %) ,总有效率 6 6 .0 %。随访观察手术治疗组 40例 ,有 35例日常生活能力 (ADL)达 0~4级 ,对照组 33例中仅有 2 6例达 0~ 4级。结论 本疗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病死率低 ,可提高生活质量 ,应尽量选择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脑小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脑小血管病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7月在六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磁共振检查对病例进行脑小血管病变评估,分为有小血管病组和非小血管病组,对两组患者的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发病90天后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分析脑小血管病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结果 小血管病组和非小血管病组年龄、高血糖比率、高血压比率、高同型半胱氨酸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糖、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为脑小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合并脑小血管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天后神经功能残疾程度较对照组严重.绪论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为脑小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合并脑小血管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