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0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人大肠息肉20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翁敬飚  刘正金 《海南医学》2010,21(18):30-31
目的探讨老年人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内镜下大肠息肉分布、病理特点和内镜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内镜电凝电切术、钳切术或套扎术治疗的200例老年人大肠息肉患者的有关资料及病理结果。结果老年人大肠息肉男女比为2.5∶1,平均66.2岁,内镜检出率23.5%。临床表现为腹痛占42.0%,便血占18.5%;息肉单发者占57.0%,多发者占43.02%;息肉形态山田Ⅰ型占71.38%;息肉直径〈0.5cm占76.5%,〉2.1cm占1.6%;息肉分布在左半结肠占61.6%,其中乙状结肠占34.4%,直肠占27.1%;腺瘤性息肉占83.29%,炎症性息肉占4.83%,增生性息肉占11.46%,大肠腺瘤性恶变率为0.48%。结论息肉的分布主要在左半结肠,以腺瘤性息肉为主,恶变者主要为腺瘤性,但发生率较低。内镜下行高频电凝电切术最好行心电监护,定期内镜检查治疗为预防其癌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内镜下125碘组织间放射治疗消化道肿瘤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低能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术治疗恶性肿瘤已广泛应用,特别是对前列腺癌能进行有效地控制。但目前尚无经消化内镜进行125碘(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消化道癌肿的文献报告。我们研制了经消化内镜活检孔道的植入器,在试用成功后,于2001年11月以后进行了10例消化道癌肿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DCMCS)外周静脉移植治疗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1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用人脐带干细胞外周静脉移植治疗,移植术后1,2,4,8,12周,观察血清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凝血酶原时间(PT)和白蛋白(ALB)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2周,各项肝功能指标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8周、12周改善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12周,腹水明显减轻8例(80%),消失2例;乏力好转8例(80%);食欲改善7例(70%).移植术中和术后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HDCMCS体外培养诱导、扩充后外周静脉移植是治疗酒精性失代偿期肝硬化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酒精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临床症状.同时提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酒精性肝硬化比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美蓝染色后用放大电子结肠镜观察结肠息肉的微细结构类型与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方法使用0.5%美蓝对电子结肠镜检查到有息肉的部位进行息肉及邻近的黏膜进行染色,然后用放大电子结肠镜观察.按Kudo's标准记录正常结肠黏膜和息肉,然后行活检或息肉电切术,以便组织病理学评价.结果本组共67人,普通电子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180颗,经美蓝染色后又发现了1-3 mm大小的息肉90颗,共计270颗息肉.放大结肠镜可明显提高腺瘤性病变的检出率,P<0.001.270颗病变的隐窝类型分为6种,呈Ⅱ型者2颗(0.7%);Ⅲs型203颗(75.2%);ⅢL型49颗(18.1%),其中伴有轻、中度非典型增生者7颗;Ⅳ型11颗(4.1%),伴有轻度非典型增生者2颗、黏膜癌1颗(9.1%),Vn共5颗(1.9%),伴有中度非典型增生者1颗,黏膜癌2颗(40%).本组息肉均进行了电切术.结论美蓝染色后用放大电子结肠镜可清晰地观察到结肠隐窝,其大小一致,呈圆形或椭圆形;诊断为腺瘤性息肉与病理组织学的符合率为96.7%,可明显提高息肉的检出率,并可鉴别电切息肉术后残留的基底部是否残留腺瘤组织或癌灶.  相似文献   
5.
病例报告:患男,50岁,因反复右上腋疼痛、畏寒、发热、伴厌食、尿黄10天入院、体检;体温382℃,血压14/10手帕,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正常、腋部平坦、版部未触及包块,胆囊区及剑突下压病(+)、莫菲氏征(+),肝右锁骨中线助下3.ocm、质轨、边缘不清,表面光、肝上界右锁骨中线第4助间,肝区叩击痛(+),脾肋下未如及,白细胞18.IX10V升,中性粒细胞0.76,淋巴0.24,血总胆红素42.ZumoL/L,间接脸红素24.ouml/L,直接胆红素18.24uml/L,谷丙转氨酶109Iu/L,白蛋白57gG/L,球蛋白28.IG/L。B超:肝右叶斜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用人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术后3 d,7 d,14 d、4周,8周,12周观察血清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凝血酶原时间(PT)和白蛋白(ALB)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术后3,7 d,各项肝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4 d、4周,除外ALT有所改善(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善,8周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P<0.05)。12周有显著的改善(P<0.01),腹水减轻75.0%(15/20),乏力好转占80%(16/20)。食欲改善者占65%(13/20),移植术中和术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HUCMSCs体外培养诱导、扩充后外周静脉移植是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对化疗药物顺铂不敏感的原因与机制.方法 观察不同浓度顺铂(0.1、0.5、1.0、5.0、10.0 μg/ml) 对HCT-116细胞凋亡及低浓度顺铂对抗凋亡基因存活素(survivin)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荧光定量PCR检测survivin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高浓度 (5.0、10 μg/ml)顺铂对HCT-116细胞有较强促进凋亡作用,而低浓度 (0.1、0.5、1.0 μg/ml)顺铂干预24 h后,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不明显;HCT-116细胞在1.0 μg/ml顺铂作用下, survivin mRNA及蛋白表达在24 h均有明显升高.结论 顺铂可诱导HCT-116细胞的凋亡,但该细胞对低浓度顺铂不敏感.survivin表达增高可能是HCT-116细胞对顺铂细胞毒性药物作用不敏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一种新的经消化内镜植入低能碘-125粒子进入胃肠癌组织方法的疗效。方法 15例病人,其中贲门癌4例、残胃癌3例及结直肠癌8例。按照UICC胃癌分期的原则,2例Ⅱ期,5例Ⅲa期,Dukes结直肠癌分期为5例B2期、3例A期。首先经内镜下切除胃肠癌的表面部分,然后通过消化内镜活检孔道的植入器将4~15粒/人,碘-125粒子植入到残留的癌组织中。每粒碘.125粒子为0.9mci。术后拍X线片或CT片以便证实粒子的位置及数量。结果 经消化内镜成功地为15名病人植入碘-125粒子到癌组织中。X片或CT片证实粒子的位置恰当。一个半衰期后,内镜可顺利地通过贲门癌的贲门处进入到胃腔内。恶性肿瘤治疗的有效率为73.3%。15例病人的平均生存期为12.2个月(5-23)这些病人未发生出血及穿孔并发症。结论 经过消化内镜可顺利地将碘-125粒子植入到腺癌组织中,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消化道腺癌组织间放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并发门静脉癌栓(PVTT)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01年至2010年300例PHC并发132例PVTT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年龄、性别、肝硬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肿瘤类型、生化指标、甲胎蛋白(AFP)、凝血酶原时间(PT)等相关因素及癌栓发生的部位与PVTT的相关性。结果 300例PVC中合并PVTT132例(44%)。其中40~60岁年龄组、弥漫型病灶、有腹水患者发病率较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HBsAg阳性、PT延长、AFP增高、清蛋白(Alb)降低,总胆红素(TBIL)>22是相关危险因素。癌栓好发部位在门静脉主干,发病率为68.9%。结论 PHC合并PVTT易发生于腹水患者、HBsAg阳性、有肝硬化基础、弥漫型病灶的中年男性,肝脏储备功能差是其危险因素,好发部位为门静脉主干。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