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六安地区位于安徽省西部,辖6个县市、188个乡镇,人口652万。该地区为全省疟疾发病重点地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为传疟媒介,70年代初发病人数高达150万。经大力防治,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至1988年全区疟疾发病人数已降至1.2万。此后,虽然继续加大防治力度,但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区农村大批富余劳力到海南省打工,将海南抗氯奎株恶性疟带回内地。自1989年9月发现首例病人后,已连续10年对输入性恶性疟开展了综合防治和监测方法的研究,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综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198 9~ 1998年对 1140名外出海南省做工回归人员进行了调查 ,疟疾发病率为 5 4.0 4% ,原虫率为14.39% ,其中恶性疟原虫阳性率为 12 .19% ,占阳性总数的 84.8%。观察 16例恶性疟原虫无性体带虫者对氯喹均呈现抗药性 ,临床观察 18例恶性疟病人 ,以氯喹系统治疗均无效 ,调查结果表明 ,我区所发现的恶性疟为输入性抗氯喹恶性疟。 10年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开展综合防治和监测 ,经过对疫点和疫区居民进行全民抗复发治疗 ,外出回归人员进行药物根治 ,连续 2年“DDT”室内滞留喷洒和 6年溴 (氯 )氰菊酯浸帐灭蚊 ,控制了输入性恶性疟传播蔓延 ,至今未发现输入继发病例。但是 ,随着流动人口逐年增加 ,输入传染源必将增多 ,因此做好流动人口疟疾防治与监测工作是防止抗氯喹恶性疟在当地滞留传播至关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SaSa提出微丝蚴密度(MFD)呈对数正态分布。史宗俊研究证实丝虫传播强度同人、蚊的微丝蚴率(MFR)相关。笔者对大别山区一宗血检资料分析后发现:人群MFR与该地微丝蚴血症者最低年龄(MLA),最高密度(MHD)相关密切。据22个乡的MFR、MLA、MHD实际值,通过对数转换等运算,分别求出MLA与MFR、MHD与MFR的相关系数、拟合度、回归方程,计算3项数据各组段理论值。将MFR理论值自然数列化,按回  相似文献   
4.
我国丝虫病防治工作,在绝大部分病区已转入监测净化(消除)阶段。大量实践结果揭示,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多数集中在原较重病区和流动人口之人群中,限定了监测净化工作的重点。作者近年在直接参加丝虫病基本消灭考核验收工作中,发现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分布还有一个新特点,即多数集中在县际边界的行政村,国内尚未见提及,兹予报告。  相似文献   
5.
6.
皖西大别山区的霍山县,位于东经116.3°,北纬31.40°,面积2040.3km~2。近十年,气温年均15℃,相对湿度年均89%,降雨量年均1371mm。境内山区25个乡,山高坡大水面小,日照系数小,日温差大,居住分散,疟疾发病很少;余脉丘陵地带20多个乡镇,种植水稻为主,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流行,属不稳定型疟疾高发区。1972年全县平均发病率27.4%,高发村年发病率达70%以上;其中12个乡,24个行政村先后查出恶性疟55例(34例病人,21例带虫者)。1974年苏、鲁、豫、皖、鄂五省疟疾联防以来,疟疾的流行逐步得到控制。一、防治情况 (一)“两全”控制暴发流行:1971~1988  相似文献   
7.
Sonthgate在埃及开罗东北30km一村庄,用DEC全民服药法作班氏丝虫现场防治研究,MFR治前4.3%,治后一年0.9%,至13年回升至4.7%。四川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在乐山市全福乡采取普查与对象治疗,反复查治四次,观察DEC防治马来丝虫病的远期疗效,结果50%“复阳”。崔子海等认为DEC药盐防治效果明显、迅速,但不可代替普查加对象治疗。有学者一再证实DBC药盐防治丝虫病的远期效果肯定。为验证DEG药盐防治马来丝虫病有无复阳,我们作了耳垂血检追踪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霍山县位于北纬31.4°,皖西大别山东北麓。地处鄂豫苏皖四省有嗜人按蚊分布、原间日疟高发、恶性疟散发的“32°线”上,是一不稳定性间日疟高疟区和恶性疟流行区。通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基本消灭。  相似文献   
9.
大别山区太平畈乡为地方性甲状腺肿重病区,长年碘盐防治效果欠佳。现对其一半居民给予碘油防治,口服2780人,肌注122人,另一半居民仍单以碘盐防治为对照。经四年观察。口服碘油后半年患病率由32.2%降至12.8%。此后保持效果达三年以上,治愈率逐年上升,三年时达68.33%,肌注碘油者防治效果与上相似而略逊。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防治效果差别非常显著,前者远优于后者。由于当地居民尿碘正常、甲状腺吸~(131)碘率偏低,故加用碘油而奏效,可能是克服或减轻了某些因素的干扰作用。称为“淹没疗法”。  相似文献   
10.
Fierro-Benitez于1966年首先成功地将智力测验引入厄瓜多尔碘缺乏病(IDD)区,发现未投碘IDD区的“正常人”中35%轻度智力落后;孕前注射与未注射碘油妇女所生孩子的智商(IQ)分别为83.7、72.7;Dodge1969年还证明孕前注射碘油可将亚克汀控制到5%以下。之后,Trowbridge、Thilly、Laggass等在其它IDD区作出了类似结果。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