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硫酸吲哚酚(I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对慢性肾脏病心血管并发症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s,实验分为正常组、IS组、IS+丹参酮ⅡA不同浓度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DAPI法、Annexin/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IS可引起内皮细胞变性、细胞皱缩,上清LDH释放量增多及细胞凋亡明显增多。丹参酮ⅡA呈浓度依赖性抑制IS诱导内皮细胞形态学改变,明显降低细胞上清LDH释放量(P0. 05),减少内皮细胞凋亡(P0. 05)。结论丹参酮ⅡA能够抑制IS诱导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替代了传统的药物治疗,已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预先给药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黏膜上皮的影响。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n=24)和参附注射液预先给药组(S组,n=24),采用脂多糖(10 mg/kg)单次尾静脉注射建立内毒素血症模型。M组和S组大鼠分别于建模前30 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参附注射液5 ml/kg,分别在建模后2、6、12 h随机取8只收集标本。另取8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C组,n=8)。取腹主动脉血,ELISA检测血浆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和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水平变化;取远端回肠,ELISA检测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HE染色观察肠黏膜形态学改变并行Chiu氏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M组各时相点大鼠血浆i-FABP、DAO水平、肠黏膜TNF-?琢、IL-6水平升高,肠黏膜Chiu氏评分增加(P<0.05)。与M组比较,S组2 h时相点大鼠血浆i-FABP、DAO水平、肠黏膜TNF-?琢、IL-6水平降低,肠黏膜Chiu氏评分降低(P<0.05);S组6 h时相点大鼠肠黏膜TNF-?琢、IL-6水平降低(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预先给药在内毒素血症早期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炎症反应,降低大鼠血浆i-FABP和DAO水平,减少肠黏膜Chiu氏评分,减轻肠黏膜上皮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新活素对伴有胸腔积液的心衰患者短期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24例心衰伴胸腔积液的临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新活素为期7d的短期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1周后两组心功能、NT-proBNP、胸片及临床症状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衰伴有胸腔积液的患者,应用新活素进行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王玮  罗福全  张挪富  王敏 《华西医学》2010,(8):1403-1405
目的观察经皮导管介入治疗急性肺栓塞的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15例,采用经皮导管吸栓术、碎栓术及溶栓术治疗。溶栓术用局部灌注加即刻静脉注射尿激酶,总量100万U。溶栓后给予低分子肝素7~10d,口服华法林3~6个月。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并发症、平均肺动脉压(mPAP)与动脉血氧分压(PO2)的变化,以及肺动脉开通情况。结果 12例肺动脉完全开通,3例部分开通,显效率89%,有效率100%。mPAP从(41.07±6.97)mmHg降到(21.00±5.66)mmHg,PO2从(46.26±9.30)mmHg升到(79.49±8.04)mmHg,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临床症状明显改善,mPAP迅速降低11例。随访3~6个月,疗效持续,未见复发。结论介入治疗急性肺栓塞疗效显著,安全可行,对抢救危重患者、改善临床症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前加服曲关他嗪行PCI术21例为曲关他嗪组,不加服曲美他嗪行PCI术21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PCI术前、术后1h、6h、12h、24h的血清cTnI和MDA水平。结果:曲美他嗪组和对照组术后6h、12h和24h的cTnI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对照组在术后12h和24h升高幅度较曲美他嗪组更大(P均〈0.05)。两组PCI术后各时间点MDA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对照组在PCI术后12h和24h时MDA水平增加幅度较曲美他嗪组更大(P分别〈0.05和〈0.01)。结论:曲美他嗪能减少膜脂质的过氧化损伤,从而减轻PCI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为PCI患者提供心脏保护。  相似文献   
7.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目前为止分辨率最高的血管内成像技术,是继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技术之后的义一重大进步[1].OCT的图像逼真,分辨率高达10μm,比IVUS分辨率高10倍,接近观察到纽织水平,故被称作"体内的组织学显微镜"[1].目前已成为冠心病介入诊治中精准判断斑块成分、评价易损斑块,识别红白血栓、指导支架置入,评价支置入的即刻效果和随访观察的重要手段[1].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PB)下主动脉弓手术患儿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拟在CPB下行主动脉缩窄或主动脉弓离断合并心内畸形矫治术的患儿20例,性别不限,年龄1~ 24月,体重3~ 12 kg,ASA分级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10):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U组将乌司他丁2万U/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l万U/ml,麻醉诱导后颈内静脉注射1/3量,CPB开始和主动脉开放前约5 min各使用1/3量;C组以等容积生理盐水替代.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主动脉阻断10 min(T2)、主动脉开放10 min(T3)、CPB结束(T4)、CPB结束后6 h(T5)和CPB结束后24 h(T)时采集桡动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结果 两组T1时血浆S100B蛋白及NS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比较,两组T2~5时血浆S100B蛋白及NSE浓度升高(P<0.05);与C组比较,U组T2~5时血浆S100B蛋白及NSE浓度降低(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减轻CPB下主动脉弓手术患儿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参附汤预先给药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4~6月龄,体重18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8):正常对照组(C组)、内毒素血症组(E组)和参附汤预先给药组(S组).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 10mg/kg建立内毒素血症模型.建模前30 min,E组和S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参附汤5ml/kg.于建模后2h时取腹主动脉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IL-6、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D-乳酸(D-lac)浓度;取远端回肠,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肠黏膜病理学结果,并行Chiu评分.结果 与C组比较,E组和S组血浆TNF-α、IL-6、i-FABP和D-lac浓度升高,肠黏膜Chiu评分升高,肠黏膜上皮细胞间ZO-1表达下调(P<0.05).与E组比较,S组血浆TNF-α、IL-6、i-FABP和D-lac浓度降低,肠黏膜Chiu评分降低,肠黏膜上皮细胞间ZO-1表达上调(P<0.05).结论 参附汤预先给药可减轻内毒索血症大鼠肠黏膜损伤,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其机制与抑制全身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硫氮酮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变异型心绞痛患者45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使用硫氮酮治疗的观察组A组15例、给予通心络胶囊联合硫氮酮治疗的观察组B组15例和给予常规治疗的对照组15例,对3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A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7%,B组为93.3%,均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组的总有效率高于观察组A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3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NST、∑ST和24h心肌缺血总负荷无区别。观察组A、B两组用药1个月后、用药3个月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NST、∑ST和24h心肌缺血总负荷情况较对照组改善,观察B组的上述指标也较A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常规治疗基础上,硫氮酮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变异型心绞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