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摘要] 为更好地帮助读者对《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制备技术专家共识》(简称《共识》)进行理解,该文对《共识》中的重点推荐点、难点和疑惑点作了较为系统的解释或补充说明。以期为读者更全面认识、准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共识》提供支撑,最大限度地推动该技术在输血医学领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调查广西地区患者ABO亚型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选取2021年广西地区患者经血型血清学技术鉴定为ABO亚型的25例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和聚合酶链反应-测序分型(PCR-SBT)确定其基因型,对比分析其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结果 经血型血清学确认为ABO亚型的25例标本中,经分子生物学检测确证为亚型10例,其中B亚型7例,AB亚型3例。Bw11是主要ABO亚型等位基因(8/10)。另外血清学鉴定为亚型的15例经PCR-SBT法确认为非ABO亚型,其中以A102等位基因占比最高(9/15)。结论 广西地区患者ABO亚型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结果一致率较低,宜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进行验证,以提高ABO亚型鉴定的准确性,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下肢创伤性闭合骨折患者围术期血栓弹力图(TEG)参数与凝血功能、炎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下肢创伤性闭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TEG参数(R值、K值、α角、MA值)与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炎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沉(ESR)、红细胞压积(HCT)]的相关性。结果 81例患者中MA值≥68 mm者68例,高凝状态发生率为83.95%。R值与APTT(r=0.287)、FIB(r=0.310)和ESR(r=0.300)呈显著正相关。K值与PLT(r=-0.318)呈显著负相关,与HCT(r=0.471)呈显著正相关。α角与PLT(r=0.347)、ESR(r=0.258)呈显著正相关,与HCT(r=-0.431)呈显著负相关。MA值与APTT(r=0.319)、FIB(r=0.550)、PLT(r=0.626)、CRP(r=0.351)、ESR(r=0.691)呈显著正相关,与HCT(r=-0.420)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TEG参数与凝血功能、炎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临床评估患者病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药物抗体的发生频率及其导致免疫性溶血反应的情况。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技术对临床上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治疗的患者,采集血样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并对DAT阳性者进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药物抗体检测,对药物抗体阳性者收集实验室数据及临床资料,分析其诱导免疫溶血反应的情况。结果纳入该研究的125例被检者中,DAT阳性74例(59.2%),其中检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药物抗体34例(27.2%),4例患者出现症状较轻的血管外溶血反应。结论临床上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治疗过程中,机体可产生相关药物抗体而引起药源性免疫溶血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交叉配血不合原因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以指导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血。方法对2014-01~2016-12在该院收治需行输血治疗的170例交叉配血不合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输血前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归纳处理方法。结果 170例疑难交叉配血标本中,不规则抗体88例(51.76%),自身抗体62例(36.47%),ABO亚型14例(8.24%),蛋白凝集4例(2.35%),药物原因2例(1.18%)。不规则抗体中,Rh系统32例(联合抗体3例),MNSs系统19例,Lewis系统6例,Kidd系统和Diego系统各占1例,多种抗体7例,未能检出抗体特异性16例,抗体阳性未鉴定抗体特异性6例。ABO亚型14例中有稀有血型类孟买3例。采取配合性输注各种血液成分,患者均及时得到有效救治。结论交叉配血不合主要是由同种不规则抗体,其次是自身抗体等原因引起。根据交叉配血不合的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指导临床确定输血方案,选择合适的血液进行输注,保障输血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在使用者中产生相关药物抗体的情况。方法采集499名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血样,应用微柱凝胶技术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并对DAT阳性者做相关药物抗体检测。结果本组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患者中,DAT阳性率39.88%(199/499),其中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抗体检出率32.67%(65/199),6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抗体检出率分别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94%(34/74)、头孢他啶3.70%(1/27)、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7.14%(6/35)、头孢西丁钠33.33%(1/3)、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52.50%(21/40)、美罗培南10.00%(2/29);仅有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例及亚胺培南3例的患者出现症状较轻的血管外溶血证据,使用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患者均无免疫性溶血的相关实验室检测和临床症状。结论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可产生相关药物抗体,仅有10.76%使用者因药物抗体引起药源性免疫溶血反应,多数使用者处于无溶血症状的携带药物抗体状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