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化系统肿瘤的形成、发展及转移受到众多细胞因子的作用。趋化因子在机体免疫功能、炎症反应及抗感染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近年来,趋化因子在肿瘤细胞生长、增殖、凋亡、血管生成及转移中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ELR+CXC是含有ELR基因列序(Glu-Leu-Arg)趋化因子分类中的一亚型,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蚀、迁移及预后有着密切的关联。文章就ELR+CXC类趋化因子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以期为今后消化系统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相应的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等,主要用药包括: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每日1次,口服;阿托伐他汀片10 mg,每日1次,睡前口服,疏血通注射液和胞二磷胆碱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活血通脉汤封包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和中医症状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经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中医症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D-L1表达在结直肠癌(CRC)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中的意义。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有关PD-L1表达与CRC预后关系的文献。检索时间截止2018年6月。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及提取数据,用Stata SE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8篇文献,共5 724例CRC患者。结果显示:肿瘤组织PD-L1表达与CRC的总生存期(OS)(HR: 1.40, 95%CI: 1.02~1.93, P=0.039)和无复发生存期(RFS)(HR: 1.67, 95%CI: 1.27~2.20, P=0.000)显著下降有关,而与无疾病生存期(DFS)(P=0.933)无显著关联;且PD-L1表达还与肿瘤分化(P=0.016)和淋巴结转移(P=0.028)显著相关,与性别、肿瘤位置、TNM分期、浸润深度、血管侵犯、化疗、MSI状态和KRAS突变无显著相关性。亚组分析中,肿瘤细胞中PD-L1表达与OS(P=0.033)和RFS(P=0.001)显著下降相关,而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中PD-L1表达与OS(P=0.991)和RFS(P=0.210)的关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肿瘤组织PD-L1表达提示结直肠癌预后不良,且肿瘤细胞中PD-L1与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中PD-L1表达对结直肠癌预后的预测意义可能不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100例纳入观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和铝碳酸镁,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大柴胡汤加减内服,两组均连续治疗30 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积分,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防治肺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3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47例和西医治疗组(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根据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内服中药、外用穴位贴敷,连续治疗1月后对比疗效,并随访1年观察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高于对照组的7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1年复发率分别为48.8%和81.3%,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防治肺心病能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后期复发率,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模式化腹腔镜下肝左外叶切除术治疗肝左外叶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9年1月—2016年6月139例肝左外叶疾病(肝癌、血管瘤、局灶性结节增生、肝内胆管结石)行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3例腹腔镜下肝左外叶切除术采用一系列有序的、可靠的步骤进行,且术中无需精细分离肝内管道(模式化组),76例腹腔镜下肝左外叶切除术采用传统方法进行(传统组)。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模式化组均完成腹腔镜下肝左外叶切除,传统组5例因大量出血中转开腹。与传统组比较,模式化组手术时间(80.4 min vs.126.6 min)、术中出血量(70.6 m L vs.150.8 m L)、术后住院时间(7.1 d vs.10.4 d)均明显减少(均P0.05);住院总费用(3.56万元vs.3.65万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9%vs.14.5%)、肝癌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率(11.1%vs.14.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模式化腹腔镜下肝左外叶切除术疗效确切,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以及操作简单、易行,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等,主要用药包括: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1次/d,口服;阿托伐他汀片10 mg,1次/d,睡前口服,疏血通注射液和胞二磷胆碱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活血通脉汤封包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经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9.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3位和第4位,且呈逐年递增趋势[1]。大肠癌早期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较为隐匿,诊断时大多已为晚期,预后不良。因而,提高大肠癌的早期筛查诊断率,使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然而,作为大肠癌诊断金标准的肠镜下组织活检由于是一种有创的侵入性检查,并不适合早期筛查,而粪便脱落细胞学检查、大便潜血实验虽为无创性检查,但其敏感性差、特异度低,早期诊断价值有限。而血清肿瘤标记物在肿瘤的诊断预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大肠癌的常见肿瘤标记物有CEA、CA19-9、CA-125等,但对早期大肠癌检出率很低,同样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效果。随着肿瘤标记物研究的深入,外周血循环游离核酸( circulating nucleic acids)被认为是与肿瘤进展预后密切相关的新型标记物。这些核酸在肿瘤的早期阶段就已入血,具有与肿瘤细胞相同的表观遗传学和肿瘤组织遗传学的异常改变。通过对外周血游离核酸的检测,可以达到对恶性肿瘤实施无创、实时、动态的监测效果,为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复发监测提供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外周血循环的核DNA( nDNA)、线粒体DNA(mtDNA)以及微小核酸(miRNA)作为近年来新型肿瘤标记物的研究热点,备受关注。本文对它们作为肿瘤标记物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62岁,因腹痛伴恶心呕吐3 d 于2015年8月21日入院。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8℃,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78 mm-Hg。全身皮肤、巩膜未见黄染,全身中度水肿。肺部听诊双肺底局部闻及细湿啰音;腹部膨隆,未见胃肠型和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剑突下及左上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胆囊未触及,Murphy 征阴性。叩诊鼓音,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肝区叩击痛阴性,未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胆囊多发结石。入院后行上腹部 CT 平扫+增强示:(1)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双肺胸膜下节段性肺实变。(2)胰腺异常符合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表现;胆囊结石,脂肪肝。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1.05×109? L -1,血红蛋白96 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9.0%;小生化全套+急查胰腺功能:总蛋白45.26 g/L,白蛋白25.46 g/L,钠130.60 mmol/L,氯102.5 mmol/L,总钙1.84 mmol/L,淀粉酶474.30 IU/L,葡萄糖11.09 mmol/L。淀粉酶测定(尿):淀粉酶2435.00 IU/L;诊断为急性重症胰腺炎、胆囊结石。入院后第35天,患者再次出现明显腹胀及双下肢水肿并较前加重,叩诊移动性浊音阳性。查患者生化指标(隔天补充白蛋白情况下)、甲状腺功能、肾功能基本正常。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超均未见异常。遂行下腔静脉及门静脉系彩超示:下腔静脉塌陷率明显减低,建议心脏超声检查,以排外心源性疾病及肺栓塞;门静脉未见明显异常。为排除肺栓塞可能,急诊行胸腹部 CTA 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伴多发假性囊肿形成趋势,邻近门脉、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受压变窄;腹盆腔大量积液局部包裹;胆囊多发结石伴胆囊炎;未见明确肺栓塞征象。此时,患者下肢难治性水肿及难治性腹腔积液、腹胀病因趋于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