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5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频发室性早搏所致的心肌收缩不同步可引起心脏扩大,甚至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恰当的药物或导管消融等治疗能消除或减少室性早搏,可改善心功能.该文对频发室性早搏所致心肌病的发生机制、临床电生理特征和处理策略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快速心室起搏建立犬心力衰竭(HF)模型,观察伊布利特对HF犬的心室不应期及不应期恢复性的影响,探讨其抗心室颤动(VF)的潜在电生理机制。方法选取6只健康成年比格犬,通过右室心尖部快速起搏4周制作犬慢性HF模型,开胸后应用心外膜电极片(共12×12个单极电极,每个电极间的距离为2 mm)标测左室心外膜心肌电激动。应用伊布利特前后[负荷剂量:以10μg/kg静脉推注,并以0.1 mg/(kg·h-1)的速度静脉维持],通过S1S2刺激测定心室有效不应期(VERP),采用连续刺激法诱发VF并同时测定激动恢复间期(ARI),进而通过ARI来评估不应期恢复曲线的最大斜率,并测定除颤阈值(DFT)。结果与基础状态相比,伊布利特可明显延长HF犬的VERP[(208.0±18.9)ms vs(178.0±9.6)ms,P0.05]和ARI[(171±11)ms vs(165±14)ms,P0.01]。同时,伊布利特显著降低不应期恢复性曲线的最大斜率达41%(0.83±0.07 vs 1.40±0.09,P0.01)。伊布利特可显著降低DFT[(13.0±2.7)J vs(18.0±2.0)J,P0.01]。结论伊布利特可显著降低HF犬的除颤阈值,其潜在机制可能为延长心室不应期和降低不应期恢复性曲线的最大斜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单用磁导航(remote magnetic navigation, RMN)导管和联合环形标测电极(circular mapping catheter, CMC)在RMN指导下行心房颤动(房颤)消融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手术相关参数。方法:入选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期间阵发性房颤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RMN导管法(RMN组)和联合Lasso法(CMC组)行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pulmonary vein antrum isolation, PVAI)。主要研究终点为急性双侧PVAI成功率和空白期后手术成功率;次要研究终点为手术相关参数,包括X线暴露时间、消融时间、左心房操作时间和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复发患者再次手术均采用联合Lasso法。术后3个月、6个月、1年随访动态心电图,观察房颤复发情况。结果:RMN组和CMC组急性PVAI成功率分别为97.3%和9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MN组相比,CMC组X线暴露时间明显延长[(6.4±1.5) min比(8.8±1.5) min,P0.05)。术后平均随访(9.7±4.4)个月,2组房颤消融成功率RMN组比CMC组为76.7%比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MN指导的阵发性房颤行PVAI时,RMN法和联合Lasso法均安全、有效;同时,RMN法有助于减少X线暴露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犬短QT综合征模型易发致命性心室颤动的电生理机制.方法:应用吡那地尔建立比格犬短QT综合征模型,利用篮状电极标测左室心内膜心肌电位.比较静脉推注吡那地尔(负荷剂量0.5 mg/kg,维持剂量每小时0.5 mg/kg)前后,QT间期、T波峰末间期(Tp-Te)、心肌细胞复极90%的动作电位(APD90)及激动恢复时间(ARI)、心室颤动周长(VF-CL)等参数的变化. 结果:与基础状态相比,吡那地尔显著缩短窦性心律和300 ms起搏时的QT间期,分别为(264±17) ms对(240±15) ms,P<0.01;(247±7)ms对(229±10) ms,P<0.01.应用吡那地尔后,APD90、ARI和VF-CL均较基础值显著降低,分别为(175±11) ms对(164±11) ms,P<0.01;(156±11) ms对(147±10) ms,P<0.01;(104±9) ms对(95±7)ms,P<0.01.同时,Tp-Te间距较基础状态延长19%,即(35.8±3.4) ms对(44.1±1.4) ms,P<0.01. 结论:不应期缩短和不应期心室跨壁离散度增加可能是吡那地尔诱导短QT综合征并发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应用一代冷冻球囊消融(cryoballon ablation,CBA)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的长期临床结果 ,同时探讨AF术后远期复发的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行CBA术的PAF患者146例,首选28 mm一代冷冻球囊,如反复消融未达到术中肺静脉隔离(pulmonary vein isolation,PVI),则选择23 mm球囊再次进行消融。随访复发情况,主要终点是空白期(手术后90 d)后发生的AF事件,同时分析AF远期复发的预测因素。结果:PVI成功率达97.3%,平均手术时间(99.7±23.8)min,随访(30.3±6.1)个月后手术成功率为63.0%(92/146)。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期间,发生动静脉瘘1例,急性脑梗死1例,膈神经麻痹3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心包填塞、左心房食管瘘及症状性肺静脉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左心房容积[比值比(OR):1.014,95%可信区间(CI):1.001~1.028,P=0.039]和尿酸水平(OR:1.009,95%CI:1.001~1.016,P=0.025)是远期AF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运用一代冷冻球囊治疗PAF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远期有效性,同时术前患者左心房容积和血清尿酸水平是CBA术后晚期AF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