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肺结核(PTB)患者血清IL-17A和IL-17F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ELISA检测47例PTB患者和26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血清IL-17A和IL-17F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PTB患者血清IL-17A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TB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两组之间血清IL-17F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常规化疗药物治疗前PTB患者血清IL-17A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后。痰涂结核菌反应阳性PTB患者血清IL-17A和IL-17F含量显著高于阴性PTB患者。PTB患者血清IL-17A含量与患者性别、年龄均无关。血清IL-17F含量与患者治疗情况、患者性别及年龄均无明显相关。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17A和IL-17F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IL-17A和IL-17F均在抗结核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PPTDM)患者外周血血清白细胞介素17A(IL-17A)和白细胞介素23(IL-23)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检测30例PPTDM 患者、30例肺结核(PTB)患者、30例糖尿病(DM)患者和26例健康志愿者(HV)外周血血清IL-17A和IL-23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PPTDM组血清IL-17A均显著高于PTB组、DM组和HV组,而血清IL-23含量均显著低于PTB组、DM组和HV组(P<0.05)。 PTB组血清IL-17A含量均显著高于DM组和HV组,而血清IL-23含量均显著低于DM组和HV组(P<0.05)。 DM组和HV组血清IL-17A和IL-23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起病形式PPTDM患者中血清IL-17A和IL-23含量存在差异,DM-PTB组血清IL-17A含量显著高于PTB-DM组,而血清IL-23含量显著低于PTB-DM组(P<0.05)。 PPTDM患者组血清IL-17A含量和IL-23含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IL-17A和IL-23在PPTDM疾病进展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肺结核合并糖尿病(PPTDM)患者外周血辅助性 T 细胞17(TH17)亚群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A 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PPTDM)、肺结核患者(PTB)及糖尿病(DM)患者、健康志愿者(HV)各30例,其中 PPTDM患者又分为先患肺结核后患糖尿病(PTB -DM)和先患糖尿病后患肺结核(DM-PTB)患者两组,各15例。流式细胞术检测 Th17细胞亚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 IL-17A 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PPTDM组 Th17细胞亚群和血清 IL-17A 含量均显著高于 PTB 组、DM组和 HV 组(P <0.05)。DM-PTB 组 Th17细胞亚群和血清 IL-17A 含量均显著高于 PTB-DM组(P <0.05)。PTB 组、DM组和 HV 组之间 Th17细胞亚群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TB 组血清 IL-17A 含量显著高于 DM组和 HV 组(P <0.01)。DM组和 HV 组之间血清 IL-17A 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PTDM患者 Th17细胞亚群与血清中 IL-17A 呈正相关(P <0.05)。结论Th17细胞亚群和IL-17A在 PPTDM疾病进展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反复难治性结核病患者应用中药结核丸与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9年01月—2021年01月对本院纳入的200例反复难治性结核病患者给予随机对照干预,其中常规组100例患者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研究组100例患者给予结核丸与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结果:研究组用药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痰培养转阴率与常规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用药疗效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肝功能指标AST以及ALT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对比治疗前均改善,且观察组评分更高(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组治疗前后肺功能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反复难治性结核病患者常规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同时加用中药结核丸,能够进一步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其肝功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究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100例涂阳肺结核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住院或门诊号分组,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抗结核化疗治疗,观察组在抗结核化疗基础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病灶吸收、痰菌转阴、空洞闭合所需时间。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00%)高于对照组(70.00%),观察组患者病灶吸收、痰菌转阴、空洞闭合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病灶吸收、痰菌转阴、空洞闭合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空洞型肺结核(CPTB)患者化学治疗过程中白细胞的动态变化,监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细胞免疫状态,为寻找可评估疗效和预后的免疫学指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85例CPTB患者(CPTB组)和10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检测CPTB组治疗前和对照组各项白细胞指标比较差异,并分析CPTB患者各项指标在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前CPTB患者淋巴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低于对照组,而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单核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除淋巴细胞绝对值维持在较低水平外,其他各项指标在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或降低。结论化学治疗后,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处于抑制状态;白细胞的动态变化可反映CPTB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细胞免疫状态,对疗效和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8+CD122+T细胞亚群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0( IL-10)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肺结核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8+CD122+T细胞亚群,ELISA检测血清IL-10含量。结果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8+CD122+T细胞亚群及血清IL-10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涂Mtb阳性患者外周血CD8+CD122+T细胞亚群及血清IL-10含量显著高于痰涂Mtb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8+CD122+T细胞亚群与血清IL-10含量呈正相关( P<0.05)。结论 CD8+CD122+T细胞可能在肺结核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了解东莞市耐多药肺结核(MDR-TB)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MDR-TB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东莞市结核病防治所确诊登记的MDR-TB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东莞市结核病防治所累计登记活动性肺结核病例17 950例,其中MDR-TB患者130例,耐药率为0.72%。男性70.77%(92/130),女性29.23%(38/130),男女比例为2.42∶1,各年龄组男性多于女性。病例年龄段以26~35岁为主,占比26.15%(34/130),其次为36~45岁年龄组,占比23.08%(30/130)。全年各月均有发病,最低为4月份,占比3.08%(4/130),最高为8月份,占比13.85%(18/130)。药物试验耐多药种类组合中,异烟肼+利福平耐药者33.08%(43/130)居首位,其次是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耐药者22.31%(29/130)。初治耐多药率为0.41%(71/17 191),复治耐多药率为7.77%(59/75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718,P<0.01)。本地户籍耐多药率为0.93%(20/2 161),外地户籍耐多药率为0.70%(110/15 78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4,P>0.05)。结论 东莞市MDR-TB患者以青壮年为主,流动人员肺结核以及MDR-TB在东莞市结核病中占比较大,是疫情控制的难点和关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