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构建并运行结构化护理总值班交班信息系统,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以电子病历为信息源,设计护理总值班交班信息系统,包括输入生成系统及查询统计系统,分住院病人统计、急诊情况、护理重点三大结构模块,通过标准化的数据表达模式和信息分类框架进行科学融合,并对护理总值班交班质量、交班录入时间、交班数据正确率进行比较。结果:实行结构化护理总值班交班信息系统后,交班质量评分较改进前明显提高,交班录入时间较原交班路径显著缩短。结论:结构化护理总值班交班信息系统有效提高了护理总值班交班质量和工作效率,为数据的查找和共享提供支持,协助管理者全面了解全院病人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mRNA在胃癌及胃癌前病变黏膜组织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MIC-1 mRNA在58例胃癌组织、30例对应的癌旁组织、19例胃癌前病变黏膜组织和8例胃慢性炎性反应黏膜组织的表达;对比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①MIC-1 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和相对表达量分别为91.4%和0.751±0.222,均显著高于癌旁5 cm内组织(60.0%和0.546±0.287)和癌旁10 cm外组织(43.3%和0.481±0.209),P值均<0.01.而癌旁5 cm内及癌旁10 cm外组织表达阳性率和相对表达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胃癌组织中MIC-1 mRNA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及有无远处转移有关(P值均<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无关(P值均>0.05).③MIC-1 mRNA在胃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和相对表达量为91.4%和0.751±0.222,显著高于胃癌前病变黏膜组织(52.6%和0.528±0.077,P<0.01).胃慢性炎症黏膜组织无表达.结论 MIC-1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ongenital choledochal cysts,CCC)患者癌变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14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5例CCC患者,按照癌变的发生与否,将病例分癌变组(A组)和非癌变组(B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tic回归分析与囊肿癌变有关的危险因素,同时对A组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15例CCC患者癌变12例,癌变率10.4%。单因素分析结果得出:年龄增加、病程长、合并黄疸、合并胆石症、肝功能异常[包括结合胆红素(CB)、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肽转肽酶(γ-GT)的升高]与CCC癌变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病程长、CB升高是CCC癌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组患者术后生存1~72个月,生存期(28.1±8.8)个月(95%CI 10.817~45.461)。结论 CCC是一种癌前病变,年龄增长、病程长、CB升高是CCC癌变的危险因素。CCC癌变患者预后不佳,确诊CCC患者,应尽早行囊肿切除、肝管空肠吻合术,防止癌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酒精性和乙肝肝硬化患者血微量元素变化差异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2例酒精性肝硬化(ALC)患者和32例乙肝肝硬化(HLC)患者的血微量元素及γ-GT及AST/ALT水平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LC患者血铜含量、γ-GT及AST/ALT高于HLC,血锌低于H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铜、锌、γ-GT及AST/ALT在两种肝硬化患者病因中鉴别出酒精性肝硬化的AUC均大于0.5,有诊断意义,其中铜的AUC最大,高于传统的诊断指标γ-GT和AST/ALT,但锌的诊断意义不如γ-GT和AST/ALT。结论血铜、血锌水平在酒精性硬化和乙肝肝硬化患者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发一种结构化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系统,优化护理工作流程,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做好质量持续改进,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设计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系统模块,对8类护理不良事件进行上报与跟踪管理。结果 2018年7月1日至12月31日系统试运行期间与2017年同期相比,6个月上报不良事件188例,上报率由原来的0.31%上升至0.39%(P0.05);填写上报表所需时间由(10.53±3.88)min缩短为(5.27±1.43)min(P0.001),上报及反馈表填写的甲级率由61.15%上升至93.62%(P0.001)。结论基于HIS的结构化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系统,有利于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通过精准分析,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肠炎(AIC)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升高的意义。方法:检测38例AIC患者发病72 h以内Fg水平,与36例正常对照组(N组)比较,分析AIC患者Fg水平升高的意义。AIC根据病变范围分为多结肠组(PC组)及单结肠组(SC组),根据内镜下病变程度分为溃疡组(U组)和非溃疡组(NU组),分析AIC患者Fg水平升高与病变范围及病变程度的关系。发病7~10 d后,15例AIC组患者复查Fg水平,研究Fg水平在AIC病情演变中的意义。结果:纳入研究的38例AIC患者的Fg平均水平为(4.31±1.05)g/L,显著高于36例N组的Fg平均水平(2.94±0.55)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2例PC组Fg平均水平为(4.78±0.20)g/L,显著高于16例SC组的(3.84±0.92)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U组Fg平均水平为(4.74±1.17)g/L,显著高于21例NU组的(3.94±0.79)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7~10 d后,15例AIC患者复查Fg水平为(3.41±0.35)g/L,显著低于发病72 h以内的(4.31±1.05)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检测Fg水平可以协助诊断AIC;预测其病变范围以及病变程度,Fg水平可能与AIC病情演变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