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04篇
基础医学   5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0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8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Objective: To further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congenital pyrimidine 5'-nucleotidase I deficiency. Methods; Th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family members of a patient with P5'N- I deficiency. The enzyme activities were measured by UMP method and the enzyme proteins were quantified by ELISA while the morphology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s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enzyme contents reduced as their enzyme activities decreased in the family especially in four member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r =0. 955) between the activity and the content of P 5'N- I . The count of the stippling cell was varied in the family. Conclusion.- One of the reasons for congenital P5' N- I deficiency might be the deficiency in the enzyme content. The morphology of peripheral blood erythrocyte may be an assistant diagnotic index. The P5'N- I activities and contents were measured simultaneously may be a effective method in clinic diagnosis.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成纤维细胞介导IL2和IL3的基因疗法对骨髓移植(BMT)后荷瘤小鼠抗肿瘤作用的效果及机理。方法:将分别转染IL2基因及IL3基因的NIH3T3细胞以单独或联合方式移植至BMT的荷瘤小鼠腹腔内8d后,取出小鼠骨髓细胞检测杀伤活性的变化以及IL2受体的表达,并观察荷瘤小鼠的存活期。结果:IL3基因治疗虽然可加速BMT后造血重建过程,但对骨髓细胞的NK、LAK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L2基因治疗可明显提高骨髓细胞的杀伤活性;联合应用基因治疗后荷瘤小鼠骨髓NK、LAK活性及骨髓细胞CD25表达升高,明显延长大剂量化疗后接受BMT的荷瘤小鼠的存活期。结论:联合应用IL2和IL3的基因疗法能协同提高骨髓细胞IL2受体表达水平,提高骨髓细胞毒活性,增强BMT后的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3.
4.
ANTITUMOREFFECTOF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MCSF)GENEENCODEDVACCINIAMELANOMAONCOLYSATEANDITSIMMUNOLOGI...  相似文献   
5.
IMMUN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THELEUKEMIACELLSTRANSFECTEDWITHONCOSTATINMGENEBYRECOMBINANTADENOVIRUS1WangQuanxing王全兴CaoXuetao2...  相似文献   
6.
“自杀基因”疗法一般在治疗之初都疗效显著,随着治疗进程的推移,治疗效果就明显减弱.联合一个辅助性的治疗方法以增强“自杀基因”疗法所介入的某些环节的作用或许会提高“自杀基因”疗法的疗效.本实验着重探讨了从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入手,为提高“自杀基因”疗法疗效而进行联合基因治疗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结果发现在以“自杀基因”疗法治疗肿瘤的同时转染mGM-CSF或/和mSCF基因后,并未明显提高其疗效.为了探讨是否可以通过提高抗原提呈功能来增强“自杀基因”疗法的疗效,小鼠在荷瘤前1周,先低剂量地转染mGM-CSF或/和mSCF基因重组腺病毒,而后再进行“自杀基因”的疗法的治疗,结果是预力转染mGM-CSF和mSCF基因能提高“自杀基因”疗法的疗效,mM-CSF的作用要强于mSCF,两者还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以同样的方法转染mGM-CSF和mSCF基因并给小鼠荷瘤,而不给予“自杀基因”疗法的治疗,各组小鼠的肿瘤均呈进行性生长,组间无差别.可见实验中所用的低剂量mGM-CSF和mSCF重组腺病毒的预转染并不能产生直接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细胞因子基因修饰瘤苗的研究表明,IL-2、IL-4、IFN-γ、GM-CSF等一系列细胞因子基因以不同载体转入肿瘤细胞制成瘤苗后皮下免疫小鼠,均可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力,其机制可能是由于瘤苗分泌的细胞因子促进了免疫细胞对肿瘤抗原的识别、提呈及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有文献报道,逆转录病毒介导的GM-CSF和IL-4共同转染瘤苗可以有效激发机体抗肿瘤免疫力,为探讨不同途径瘤苗免疫后机体的免疫反应,我们采用皮下、腹腔、脾内、静脉四种途径接种GM-CSF、IL-4基因双重转染的小鼠红白血病细胞FBL-3瘤苗,发现免疫途径不同,所激发的免疫应答类型不同,诱导机体生成的免疫力不同,提示某些瘤苗应用时应选择适当的免疫途径.  相似文献   
8.
成纤维细胞作为基因治疗载体细胞是肿瘤基因治疗的一项重要途径,但以往的研究仅仅将成纤维细胞作为载体而忽略了其自身的免疫学功能的发挥。本文采用本室构建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将IL-2基因转入人原代成纤维细胞,再用IFN-7诱导。结果表明,IFN-7诱导后,IL-2基因修饰的成纤维细胞MHC-Ⅰ、MHC-Ⅱ、CD40等分子表达具有一定程度的增高,并且表达IL-2、IL-1、IL-6等,由于这些免疫分子及细胞因子的表达与肿瘤抗原的递呈、效应细胞的激活密切相关,提示这种经IFN-7诱导后的IL-2基因修饰的成纤维细胞可能作为抗原递呈细胞而参与肿瘤抗原的递呈及效应细胞的激活。  相似文献   
9.
本室以往的研究表明,用腺病毒作为载体将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与小鼠淋巴细胞趋化因子(Itn)基因联合体内转染,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应.本文对其免疫机理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发现CT26结肠腺癌细胞体外经过CD/Ltn基因转染并给予前体药物5-FC后,CT26结肠腺癌细胞表达CD80和CD54分子明显增加,提示经CD自杀基因和Ltn基因联转移后,肿瘤细胞免疫原性增加.荷瘤小鼠体内经联合治疗后,小鼠脾细胞分泌IL-2和IFN-γ明显增加.体内用抗CD4、CD8抗体阻断实验研究结果的表明,联合应用自杀基因和Ltn基因治疗主要通过诱导CD8~ T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和优化体外大量扩增白血病特异性CTL的方法。 方法: 用1×107FBL3细胞冻融产物(FBL3LY)冲击的DC每10天1次对C57BL/6小鼠反复接种,在第3次接种5 d后处死小鼠制备脾T细胞,每周用FBL3LY冲击的DC刺激,体外培养10 d后加入小剂量的IL2。 结果: 共培养至21 d, T细胞可扩增100倍以上,其中CD8+细胞比率明显增高。乳酸脱氢酶释放试验证实扩增所得CTL对FBL3细胞具有高效的杀伤作用(81.84±8.68%),而对K562细胞无特异性杀伤作用。 结论: FBL3LY冲击的DC联合小剂量IL2可大量扩增FBL3白血病特异性CTL,该方法的建立对提高白血病特异性CTL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