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糖基化终产物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窦毓  刘乃丰 《中国微循环》2004,8(3):195-196,F003
糖尿病不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它又是多脏器疾病并累及多数脏器,已成为仅次于脑血管和肿瘤之后,第三位的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南京市城区≥60岁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变化,为制定老年人群高血压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南京市城区≥60岁老年人群2000年和2017年横断面调查的代表性数据进行分析,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主要研究变量为自报高血压患病率(调查对象中自报高血压病人的比例)、新检出高血压患病率(现场调查中检测出的高血压病人的比例)及总体高血压患病率(自报高血压患病率和新检出高血压患病率的合计)。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年代人口学分布特征、患病率及不同人口学特征间患病率的差异。结果 2000年和2017年南京市城区≥60岁老年人群高血压总体患病率粗率分别为52.9%和65.8%(P<0.05)。两个年份中总体患病率男性均显著高于女性,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自报患病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而新检出患病率则呈下降趋势(P<0.05)。两个年份中男女性自报患病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70~79岁人群自报高血压患病率较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随时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P<0.05)。结论 ...  相似文献   
3.
目的:因他汀类药物在年龄≥75岁老年人群中的心血管一级预防的应用仍然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关注他汀用药对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自2010年起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自愿参与糖尿病分阶段达标管理(China Staged Diabetes Targeting Management,SDTM)的T2DM患者。截止2017年12月对4 285例T2DM患者随访7.4年,随访期间基线年龄≥75岁患者共发生死亡事件172例。按照性别、年龄进行1∶1匹配,选择165例随访期间未死亡T2DM患者为对照。一般人口学信息、疾病史和用药史由护士采用面对面访谈的形式收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他汀用药与死亡风险的关联。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在总人群中他汀与死亡关联无统计学意义;在校正年龄、性别等影响因素后,他汀用药未降低T2DM患者总体死亡风险(OR 0.61,95%CI 0.36~1.01)。进一步按性别、冠心病疾病史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达标情况进行分层分析发现,仅在女性人群中,他汀用药与死亡风险降低有关,OR和95% CI分别为0.538和0.256~1.131,校正影响因素后OR(95%CI)为0.36(0.15~0.85),P < 0.05。结论:在老年T2DM人群中他汀药物的使用并没有明显降低死亡风险,但是可能由于女性人群激素的影响,他汀类药物的使用降低该人群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病人中实施房颤综合管理(ABC路径)对缺血性卒中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129例新发缺血性卒中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病人为病例组,匹配同期未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非瓣膜性房颤病人258例为对照组。按照性别一致、年龄±2岁进行1∶2的频数匹配。比较2组病人房颤的管理情况、基础情况、临床指标、共病及药物使用情况。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ABC路径对房颤病人缺血性卒中结局的影响。结果 2组房颤管理方式,β受体阻滞剂、他汀药物、非维生素K拮抗剂使用率,血压、LDL-C水平,冠心病及既往卒中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冠心病、既往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DL-C后,与未抗凝管理的病人相比,抗凝管理的病人缺血性卒中发生风险降低63%(OR=0.37,95%CI:0.17~0.82),而ABC路径病人的缺血性卒中发生风险降低81%(OR=0.19,95%CI:0.08~0.47)。结论 相比抗凝管理,ABC路径有进一步减少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病人缺血性卒中风险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构建新型医疗健康服务模式背景下,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区域内同质化护理服务的实践模式。方法:依托“社区高血压小屋”区域信息化标准管理项目,通过区域间护理实践,有效促进区域间护理服务的同质化。结果:区域间高血压护理服务得到有效复制、顺畅运行,探索出同质化护理服务模式与运行机制。结论:同质化护理服务可以依托互联网工具进行有效实践,并提出互联网+护理服务衍生设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兹夫定治疗75岁以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医院电子病例系统收集2022年12月—2023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应用阿兹夫定治疗的≥75岁COVID-19患者病例资料,对阿兹夫定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名称、发生时间、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关联性评价等)以及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纳入74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有28例(37.8%)。28例患者中,消化系统症状者20例(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异常10例、腹泻7例、恶心呕吐2例、淀粉酶升高1例),血液系统不良反应6例(血小板升高),泌尿系统(肌酐升高)3例,心血管系统症状(心动过速)2例,电解质紊乱1例;其中2例患者同时出现2个系统症状,分别为消化系统合并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合并心血管系统以及2例患者发生消化系统2个症状。发生1级不良反应26例(92.8%),2级1例(3.6%),严重不良反应患者1例(3.6%)。其中2例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1例为不能耐受恶心呕吐停药,1例为严重肝功能损伤停药。结论 阿兹夫定治疗75岁以上老年COVID-19患者安全性较好,主要表现为轻微的消化系统症状,以肝功能异常、腹泻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7.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的发生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60~70岁人群的房颤患病率为3.7%~4.2%,超过80岁房颤患病率可高达10%~17%[1]。因房颤可导致脑梗死、心力衰竭等,老年房颤病人的卒中死亡风险、心血管死亡风险及全因死亡风险均较非房颤者显著增加[2]。衰弱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临床症状群,通常表现为多个器官系统的生理能力下降,导致对应激的易感性增加,当发生应激事件(如急性疾病)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