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低分化型黏膜内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从而对低分化型黏膜内胃癌患者, 制定合理腹腔镜术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低分化型黏膜内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 按照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通过多因素分析, 多发肿瘤, 肿瘤大小≥2 cm和淋巴管癌栓阳性对淋巴结转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无危险因素的患者, 淋巴结转移率为0;三个危险因素均有者, 淋巴结转移率高达66.7%。  结论  多发肿瘤, 肿瘤大小≥2 cm和淋巴管癌栓阳性是低分化型分化型黏膜内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无危险因素的患者, 行腹腔镜下胃局部切除术是可行的; 对于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 可以实施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1病例报告女,48岁。主因右下腹部不适3个月。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钝痛不适,曾口服消炎药物治疗,疗效欠佳。症状逐渐加重。遂来我院检查,做腹部B超:于右肾下极可探及一大小约7.2 cm×6.0 cm低回声团块,边界清,形态不规则,内回声不均匀,深呼吸时与肾呈同步运动。印象:右肾下极低回声团块与右肾关系密切。门诊以右肾下极肿物收住院。患者否认有外伤史、放射治疗史。入院查体:T、P、R、BP均正常,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右侧中腹部轻压痛,并触及肿物,硬,面光,界欠清,约有6 cm×5 cm大小,活动差。肝脾未触及,腹水征…  相似文献   
3.
穆炳阁 《山东医药》2007,47(12):22-22
为防止开胸术后出现胸腔渗液,临床上常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但传统的置管方法,引流多不充分.且存在诸多弊端。2004年4月-2005年7月,我们对160例开胸术患者,将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放管位置及引流方法作了适当改进,降低了胸腔积液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低分化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从而对早期低分化型胃癌患者, 行腹腔镜下局部切除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早期低分化型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 按照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通过多因素分析, 肿瘤大小≥2cn, 黏膜下癌和淋巴管癌栓阳性对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无危险因素的患者, 淋巴结转移率为0;三个危险因素都具有者, 淋巴结转移率高达42.9%。  结论  肿瘤大小≥2 cm, 黏膜下癌和淋巴管癌栓阳性是早期低分化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早期低分化型胃癌患者, 行腹腔镜下局部切除术, 这三项危险因素是判断是否进行附加手术的简单标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