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利用非扩散性红外线光谱仪检测^13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小儿幽门螺杆茵感染的可靠性。方法:186例具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儿行内镜检查,胃窦部粘膜活检,经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或Hp培养,以判断是否Hp感染,并同时检测^13C-尿素呼气试验。^13C-尿素呼气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是与通过内镜捡查获取胃粘膜检测Hp的结果比较计算得到的。结果:^13C-尿素呼气试验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7.39%,阳性预测值为95.94%,阴性预测值为100%,准确率为98.39%。结论:利用非扩散性红外线光谱仪可代替价格昂贵的质谱仪来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它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对检测小儿Hp感染是一种可靠的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儿童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之一,指未发现器质性或全身性疾病的慢性持续或反复发作性的上腹部疼痛或不适,尤其是餐后加重,上腹饱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部症状群.目前有研究报道FD存在不同程度的胃电节律异常,胃电图对FD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多潘立酮(吗丁啉)治疗FD有疗效,但对儿童的研究资料较少.  相似文献   
3.
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 ic superfic ial gastritis;CSG)是儿童临床常见疾病。为了解儿童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胃动力情况,本文对镜下不同病变程度的CSG患儿进行了胃电活动观察。1材料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05年1—10月在本院消化科门诊或住院的经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儿童56例,其中男25例,女31例,年龄5~15岁,平均9·8±3·9岁。健康对照组15人,选自本院体检正常的儿童,其中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7·45岁。1·2方法:根据胃镜所见分为A(23例)、B(17例)和C组(16例)。A组:胃窦充血、水肿或见结节状、疣状隆起;B组:胃体黏膜轻度散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患儿胃黏膜的病理组织学特点、抗幽门螺杆菌(Hp)的治疗效果和DU愈合对受损胃黏膜恢复的积极影响.方法:45例(男28例,女17例)3~15岁[(9.5±3.8)岁]Hp阳性DU患儿为研究对象,另设30例单纯Hp相关慢性胃炎为对照组,均经行胃镜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形态学检查及Giemsa染色证实.DU组给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三联疗法治疗2 w,停药4~8 w后复查胃镜,检查步骤及方法同前.对DU组和单纯胃炎组胃黏膜病理改变进行比较.对DU组治疗前后胃黏膜病理进行比较.结果:DU组45例胃黏膜经病理组织学检查均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其中轻度15例、中度18例、重度12例,伴中性粒细胞浸润7例.对照组Hp相关慢性胃炎30例,其中轻度17例、中度8例、重度5例,伴中性粒细胞浸润3例.DU组胃黏膜损害更为严重(χ2=6.927,P<0.05).DU组治疗后胃黏膜炎症轻度28例、中度15例、重度2例,伴中性粒细胞浸润1例.胃黏膜损害程度明显减轻(χ2=7.346,P<0.05).DU组治疗后Hp阳性3例,根除率为93.3%;镜下观察溃疡愈合44例,愈合率达97.8%.结论:Hp感染DU患者较单纯Hp相关胃炎中存在更明显的胃黏膜损害.抗Hp治疗同时促进DU的愈合和胃黏膜损害的减轻.  相似文献   
5.
小儿上消化道异物急诊胃镜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上消化道异物时有发生,我院自1997年9月至1998年9月,应用纤维胃镜成功钳取小儿上消化道异物20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20例中,男16例,女4例.年龄16个月~7岁,其中~3岁11例,~5岁6例,~7岁3例.作者单位:温州医学...  相似文献   
6.
7.
细菌培养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幽门螺杆菌 (Hp)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病原之一 ,许多研究表明 ,Hp感染后能导致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生。如何用理想的方法诊断和治疗Hp感染 ,是儿科胃肠医师关心的课题。本文通过对 2 37例患儿进行Hp培养及体外药物敏感试验 ,以评价细菌培养在Hp感染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2 37例筛选自我院 1999年 4月~ 10月门诊及住院患儿 ,均有不同程度上消化道症状 :反复腹痛、纳差、恶心、呕吐、嗳气、反酸、呕血或黑便。男 16 6例 ,女 71例。年龄4~ 15a。病程 0 .5个月~ 4a。二、方法 均行纤维胃镜检查 ,采用日…  相似文献   
8.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广州管圆线虫第Ⅴ期幼虫寄生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的脑膜炎或脑膜脑炎.自1944年首次在人体内发现幼虫以后,世界各地有陆续报道,目前主要见于亚太地区及台湾,在大陆只有为数不多的成人病例,未见活体儿童病例报道.我院1998年12月收治1例广州管园线虫病患儿,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菌株类型与儿童胃窦黏膜炎症程度及H.pylori定植密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134例H.pylori感染患儿血清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抗体,对H.pylori进行血清学菌株分型,并行胃镜检查,取胃窦黏膜经HE及改良Giemsa染色后观察胃窦黏膜炎症程度及H.pylori定植密度。结果CagA、VacA抗体总检出率分别为85.07%(114/134)、91.04%(122/134),检出H.pyloriⅠ型菌株113例,Ⅱ型菌株11例,中间型菌株10例,各型菌株感染引起胃窦黏膜中重度炎症分别为100例(88.50%),5例(45.45%),5例(50.00%),差异有显著性(H=20.048,P=0.000);110例胃窦黏膜检有H.pylori,其中H.pylori定植密度“ ”63例(57.27%),“ ”32例(29.09%),“ ”15例(13.64%),H.pylori各型菌株患儿胃窦黏膜H.pylori定植密度无明显差异(H=1.366,P=0.505)。结论H.pylori菌株类型与儿童胃窦黏膜炎症程度有关,而与H.pylori定植密度无关,Ⅰ型菌株能引起胃窦黏膜较重的炎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口腔与胃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检测结果,证明口腔Hp可能是胃HP的一个重要储菌池。【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3C尿素呼气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97例有上消化道症状患儿行口腔和胃黏膜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结果】97例患者中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率(78.35%)明显高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58.76%);胃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其口腔亦同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口腔无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则胃内亦同时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结论】口腔Hp与胃Hp感染密切相关,它可能是胃Hp的一个重要储菌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