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患者,男,63岁.反复胸痛20余天就诊.20d前出现心前区疼痛,近2d发作频繁.既往体健.查体:T36.5℃,P100次/min,R20 次/min,BP 150/70 mm Hig(1mm Hg=0.133 kPa),神清语利,无贫血貌,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颈静脉无怒张,心肺腹查体无异常.辅助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正常;乳酸脱氢酶(LDH) 272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NI)正常.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段下移0.05 mV,V4-6导联ST段下移0.1 mv.心脏彩超及腹部CT无异常.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并拟行冠状动脉造影.但入院后心前区疼痛频繁发作,药物缓解不明显,并出现烦躁不安,于第6天出现酱油色尿伴重度贫血貌,巩膜及周身皮肤黏膜黄染,体温37.5℃,复查HB 69 g/L,PLT13×109 L-1;尿蛋白+3,尿潜血+3;尿素氮15.4 mmol/L,肌酐103 μmol/L;CK-MB 153 U/L,LDH2257 U/L,TNI12.15 μg/L.第7天出现谵妄状态,双侧巴氏征阳性,随之右侧肢体活动不灵.依据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症状、肾功损害和发热(五联征),诊断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明确.给予甲泼尼松龙500mg/d静点,并输注血浆.第8天呈现深昏迷,继之呼吸、血压下降死亡.  相似文献   
2.
1病历资料患者男,74岁。因"周身淋巴结肿大20 d"于2009-03-13收住我院血液科。体检患者呈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右耳前、枕后、颏下、双侧颌下、颈部、右锁骨上、双侧腋窝及腹股沟均可及肿大的淋巴结,最大直径2.5 cm,质硬、活动可、无触痛,心肺(-),无腹痛,肝肋下未及,脾脏甲乙线12 cm,甲丙线13 cm,丁戊线-3 cm,无压痛。血常规: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免疫表型及核型特征,并分析其在初诊CLL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初诊CLL流式细胞术(FCM)免疫表型及其染色体核型特点,结合临床和实验室结果再分析误诊病例。结果 70例初诊CLL免疫表型均表达CD19,其他成熟B细胞相关抗原CD20、CD22阳性率依次为88.5 %(54/61)及 51.9 %(27/52),T系相关抗原CD5的阳性率77.1 %(54/70),CD5 CD19非双阳性表达[CD+5 CD+19(-)]CLL共16例(22.9 %)。34例行CD23检测,阳性率为67.6 %(23/34)。 59例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CC)显示异常核型13例(22.0 %),最常见为-Y、+12、-20、17号染色体异常,复杂核型5例(8.5 %),无分裂象2例,正常39例;10例行CLL组合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查,异常检出率为60 %,以GIP D13S25异常检出率最高,为66.6 %。CD+5 CD+19(-)CLL与CD5 CD19双阳性表达[CD+5 CD+19(+)]CLL核型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7)。对部分临床过程不符合CLL惰性病程再分析,70例初诊CLL中6例误诊,其中CD+5 CD+19(+)误诊2例,经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t(11;14)及CyclinD1确诊为套细胞淋巴瘤(MCL);CD+5 CD+19(-)CLL误诊4例,分别为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1例、B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B-LPD)1例和毛细胞白血病(HCL)2例,误诊率为25.0 %,显著高于CD+5 CD+19(+)CLL(P=0.030),而CD23的表达显著低于CD+5 CD+19(+)CLL(P=0.016)。结论 CD+5 CD+19(-)CLL误诊率高;CLL的典型免疫表型特征为CD5、CD19、CD23的共表达,联合CD20、CD22表达强弱及核型分析有助于CLL与其他B-LPD鉴别; CC联合FISH检查可提高异常染色体的识别能力。免疫表型联合染色体分析能提高误诊CLL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临床技能竞赛反映了临床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增强了各方对临床技能培训的重视度,培养了一支优秀的临床教师队伍,提高了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了临床教学质量,并将不断推动医学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巨核系病态造血及免疫表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巨核系病态造血和白血病相关表型特征。在显微镜下分析147例初发非M3-AML患者骨髓巨核系病态造血,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白血病细胞跨系列及跨阶段表达特征,结合外周血白细胞数、染色体核型及诱导完全缓解率等因素,用Logistie回归方法分析年龄≥60岁的老年AML与中青年患者的不同?结果表明:在147例患者中124例患者完成了标准方案治疗,其中70例达到完全缓解,包括老年组18例和对照组52例,经统计学处理P=0.008;并且共有32例(21.8%)存在巨核系病态造血;CD33与CD19/CD7共表达(跨系列表达)者55例(37.4%),CD34与CD11b共表达(跨阶段表达)者65例(44.2%);发病时外周血白细胞数〉25×10^9/L的患者52例(35.4%)。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在巨核系病态造血、CD34与CD11b共表达及CD33与CD7/CD19共表达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OR=4.315,2.761,0.397;P:0.001,0.006,0.020),而染色体核型及发病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无统计学意义差异(OR=0.802,1.096;P=0.646,0.813)。结论:老年患者巨核系病态造血、抗原跨阶段表达和抗原跨系列表达情况明显多于中青年组。  相似文献   
6.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套细胞淋巴瘤(MCL)、脾边缘区淋巴瘤(SMCL)均为发病率低的小B淋巴细胞肿瘤,以外周血和骨髓浸润首发时难以鉴别,往往造成误诊。但三者的生物学特性和预后截然不同。此2例为典型少见病例中的疑难病例,对加深疾病认识有重要意义。1临床资料例1男,75岁,因乏力、消瘦2009  相似文献   
7.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诸多预后不良因素中,年龄≥60岁是一个重要的不良预后指标。原因除了与老年患者本身的生理特点有关,更重要的是由于其白血病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与青年患者显著不同。现就老年AML患者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及在此基础上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