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我院自1994年8月应用病毒唑易蒙停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50例,并以常规治疗50例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文婴幼儿急性腹泻诊断标准是按照1992年4月中华儿科学会制定的《中国腹泻病诊断和治疗方案》,镜检无脓细胞和红细胞,血白细胞在4.2×10~9/L~10.8×10~9/L之间。其中男62例,女  相似文献   
2.
现将近几年诊治的胆心综合征介绍如下 ,并对该病临床特征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3 2例中男 10例 ,女 2 2例。年龄 4 1~ 62岁 ,平均年龄 5 1.2岁。曾误诊为心绞痛 10例 ,冠心病 8例 ,心脏神经官能症 3例。最后行 B超检查明确诊断。其中胆石症慢性胆囊炎10例 ,胆石症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10例 ,单纯性胆囊炎 12例。1.2 临床表现  3 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胸闷、心悸及心前区不适。表现心前区痛疼 2 0例 ,诱因主要是劳累、心情激动、脂肪餐后 ,疼痛性质为闷痛、剧痛或针刺样痛 ,具有由上腹部向心脏部位放射的特征 ,突然出现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入院24 h内外周血白蛋白(ALB)/纤维蛋白原(FIB)比值(AF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淀粉酶(AMY)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87例AP患者纳入AP组(重症38例,轻症49例),并根据患者28天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72例,死亡组15例。另选取同期性别与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AP组于入院24 h内、对照组于健康体检时取外周血,检测AFR、NLR、AMY水平,比较不同组别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FR、NLR、AMY水平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的相关性,通过ROC评估其对疾病病情程度及预后评估价值。 结果AP组、重症组、死亡组AFR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轻症组、存活组,NLR、AMY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轻症组、存活组(P<0.05)。APACHEⅡ评分与AFR水平呈负相关,与外周血NLR、AMY水平呈正相关(P<0.05)。AFR、NLR、AMY联合检测AUC值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值(P<0.05)。 结论AP患者入院24 h内外周血AFR水平降低,NLR、AMY水平升高,且3项指标水平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4.
5.
脂肪肝与非脂肪肝患者血常规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成人脂肪肝患者与非脂肪肝患者血常规的差异。方法选用沈阳地区2008年3月~2008年12月参加体检的18岁以上人群为研究对象,对肝脏彩色多普勒检查诊断的脂肪肝与非脂肪肝患者,采用问卷咨询、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查外,重点探讨脂肪肝与血常规之间的关系,数据用SPSS16.0软件分析。结果入选人群共8842名,B超共检出脂肪肝3306例,占37.39%,其中酒精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分别占15%(1326名)和22.39%(1980名),与非脂肪肝组(NAFL)相比,脂肪肝组(AFL)WBC(白细胞计数)、EO%(嗜酸性细胞比率)、RBC(红细胞计数)、HGB(血红蛋白浓度)、HCT(红细胞比积测定)、MCH(平均红细胞Hb含量)、MCHC(平均红细胞Hb浓度)、RDW(红细胞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分布宽度)显著增加(P〈0.01);LYM%(淋巴细胞比率)、MONO%(单核细胞比率)、MCV(平均细胞容积)、P-LCR(大型血小板比率)、MPV(平均血小板体积)等明显增加(P〈0.05);PLT(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P〈0.05);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NAFL)比,酒精性脂肪肝(AFL)组RBC、HGB、HCT、MCV、MCHC等显著增加(P〈0.01),LYM%明显减少(P〈0.05),MCH、MONO%(单核细胞比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中白细胞总数及分类(除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外)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红细胞系统(除MCHC外)也有类似的趋势,而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非脂肪肝组;而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相比,红细胞系统显著增加,尤其MCV更加明显,而白细胞系统(除LYM%明显减少外)和血小板系统大部分无显著变化。说明简单的血常规及分类检查对脂肪肝的临床诊断和病因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与血小板生成素(TPO)的关系.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119例,另选取与肝硬化组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晨起空腹采血、离心分离血清,检测血液常规、血液生化、血离子、肝炎病毒标志物,肝脾B超检查:用ELISA法检测血清TPO含量.结果:肝硬化患者中Child-Pugh A、B、C级分别为43例、63例和13例.与对照组相比,肝硬化患者平均TPO水平无显著性差异,A级TPO水平有升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而B级(43.44 ng/L±33.51 ng/L)和C级(45.16 ng/L±30.04 ng/L)则明显降低(P=0.001,0.048);血小板计数(PLT)在A级、B级和C级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01);TPO与PLT在对照组呈负相关(r=.0.363,P=0.048),在Child-Pugh A级和C级两者无相关性,在B级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r=0.383,P=0.002).结论:肝脏合成TPO减少是晚期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减少的重要原因:TPO和PLT可以作为反应肝脏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与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对其免疫功能及血清白蛋白(ALB)水平、血红蛋白(H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接受治疗的7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38例。常规组采用奥曲肽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乌司他丁治疗,两组疗程均为半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与血清ALB、Hb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CD4+、CD8+、CD4+/CD8+、血清ALB及Hb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8+、CD4+/CD8+、血清ALB及Hb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与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够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时能够提高血清ALB及Hb水平,对改善患者自身营养状况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