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蓝莓联合益生菌减少CXCL10/CXCR3的表达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清洁级SD大鼠30只分为正常组(normal group,N组)、模型组(model group,M组)、蓝莓组(blueberry group,B组)、益生菌组(probiotics group,P组)和蓝莓益生菌组(blueberry+ probiotics group,BP组).除N组(100%普通饮食)外,其余大鼠均采用复合高脂饲料(88.2%普通饲料+10%猪油+1.5%胆固醇+0.2%胆酸钠)制备NAFLD模型共12周.确认造模成功后再将剩余M组大鼠随机分为B组(蓝莓原浆1.5 mL/(100 g·d)灌胃)、P组(益生菌溶液1.5 mL/d灌胃)及BP组(蓝莓益生菌原液1.5 mL/100 g体重灌胃),并给普通饮食,共观察8周.结果 BP组与M组、B组、P组比较:肝脏指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BP组的CXCL10/CXCR3表达较M组、B组、P组减少(P<0.01).RT-PCR:BP组的CXCL10/CXCR3表达与M组、B组、P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Western blot:BP组的CXCL10/CXCR3表达较M组、B组、P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蓝莓联合益生菌对比单独使用蓝莓或益生菌能有效改善NAFLD的病理组织结构,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其机制可能是蓝莓与益生菌联合可减轻CXCL-10诱发的炎症反应,下调三酰甘油相关基因的表达,减少脂质沉积,是改善NAFLD的一个辅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建立体外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探讨白介素-22(IL-22)调控的磷酸化酪氨酸蛋白激酶-1(p-JAK1)/磷酸化信号转导激活转录因子-3(p-STAT3)信号通路在蓝莓益生菌血清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实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蓝莓益生菌原液,并制备大鼠10%蓝莓益生菌低、中、高剂量血清及生理盐水血清。建立游离脂肪酸(FFA)诱导的正常肝细胞株L-02细胞脂肪变性模型,设立正常组,模型组,蓝莓益生菌低、中、高剂量血清组。定量检测细胞内三酰甘油(TG)含量;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的脂质沉积; 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IL-22、p-JAK1、p-STAT3、 胆固醇调节元件蛋白-1c(SREBP-1c )的基因表达;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IL-22、p-JAK1、p-STAT3、SREBP-1c的蛋白表达。结果 FFA诱导刺激24 h后,模型组细胞TG含量高于正常组(P IL-22、p-JAK1、p-STAT3 基因表达及蛋白表达均较正常组减弱(P 均SREBP-1c 基因及蛋白表达较正常组升高(P 均P 均IL-22、p-JAK1、p-STAT3 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较模型组、低剂量血清组、中剂量血清组增强(P 均P <0.01)。结论 蓝莓益生菌通过对p-JAK1/p-STAT3信号通路的调节,参与拮抗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祝娟娟  程明亮 《贵州医药》2010,34(6):489-492
目的研究苹果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辅助治疗作用及疗效机理。方法雄性SD大鼠42只分为正常组、CCL4肝纤维化模型组、自然恢复组、丹芍化纤治疗组、丹芍化纤+苹果试验组。除正常组以外,其余大鼠采用CCL4[皮下注射40%CCL4+花生油溶液混合液0.3mL/100g首次用纯CCL4 0.5mL/100g,2次/周]、饮酒(隔日以30%乙醇为饮料)、高脂低蛋白饮食(79.5%玉米粉,20%猪油,0.5%胆固醇)等复合因素刺激制备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共8周。8周末随机处死模型组大鼠8只,确认造模成功后将剩余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丹芍化纤[给予丹芍化纤粉末加蒸馏水混合溶液:药物浓度为0.1g/100g大鼠体质量配比,以0.2mL/(10g·d)灌胃1次]+苹果试验组(新鲜苹果切碎组织匀浆机匀浆后过滤取汁为4mL/100g大鼠体质量灌胃,同时苹果渣做饲料喂养大鼠),丹芍化纤治疗组及自然恢复组(给予生理盐水等量灌胃),共观察8周。实验结束后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脏中COL—I,TIMP-1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中丹芍化纤+苹果试验组肝组织中I型胶原(collagen—I,COL-I),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_1)的表达与模型组、自然恢复组、丹芍化纤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Pd0.05)。结论苹果在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中起到了有效的作用,其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在丹芍化纤的治疗基础上进一步抑制了TIMP—I、COL-I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这可能是苹果辅助逆转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双环醇治疗药物性肝病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9例药物性肝病患者,分别使用双环醇片和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治疗。观察两种药物治疗前后ALT、AST、γ-GGT和TBiL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间比较,ALT、AST、γ-GGT和TBiL4项生化指标都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ALT和γ-GGT下降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双环醇治疗药物性肝病,能加快病情的恢复,疗效较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蓝莓益生菌血清通过对IL-22表达的影响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大鼠10%蓝莓益生菌低、中、高剂量血清。建立游离脂肪酸(FFA)诱导的正常肝细胞株L-02细胞脂肪变性模型,设立正常组、模型组、蓝莓益生菌低、中、高剂量血清组。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的脂质沉积;定量检测细胞内三酰甘油(TG)含量;RT-PCR检测各组IL-22基因表达;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IL-22蛋白表达。结果 FFA诱导刺激24 h后,模型组细胞内可见大量脂质沉积,且TG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0),IL-22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均较正常组明显减弱(P=0.000);与模型组相比,蓝莓益生菌低、中、高剂量血清组的TG逐渐降低(P=0.000),细胞内的脂肪沉积逐渐减轻;高剂量血清组IL-22的基因和蛋白表达较模型组、低剂量血清组、中剂量血清组显著增强(P=0.000),但蓝莓益生菌低、中剂量血清组之间IL-22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莓益生菌血清能上调IL-22的表达,参与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蓝莓益生菌通过对白细胞介素-22 (IL-22)调控的酪氨酸蛋白激酶-1(JAK1)/信号转导激活转录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进一步探明其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 清洁级SD大鼠4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G)、观察组(MG)、蓝莓组(BG)、益生菌组(PG)和蓝莓+益生菌组(BPG).除NG(100%普通饮食)外,其余大鼠均采用复合高脂饲料制备脂肪肝模型共12周.确认造模成功后再将剩余MG大鼠分为BG、PG及BPG,共观察8周.结果 BPG与MG、BG及PG比较:肝脏指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显著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显著升高(P<0.0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22:BPG的蛋白水平较MG、BG、PG增高(P<0.01);定量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qRT-PCR):BPG的JAK1、STAT3的表达较MG、BG、PG显著升高(P<0.01),胆固醇调节元件蛋白-1c(SREBP-1c)表达显著降低(P<0.01);Western blot:BPG的IL-22、JAK1、STAT3的表达较MG、BG、PG显著升高(P<0.01),SREBP-1c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 蓝莓益生菌能有效改善NAFLD的病理组织结构,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其机制可能是蓝莓益生菌可增加肝脏IL-22的表达,激活下游的JAK1/STAT 3信号通路,下调SREBP-1c的基因表达,抑制SREBP-1c的作用,增强胆固醇代谢,减少脂质沉积,是NAFLD的一个辅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黄芩茎叶粗提物为原料,制备野黄芩苷。方法运用单因素试验考察碱提pH、酸沉pH、固液比等提取条件对黄芩茎叶总黄酮含有量和浸膏得率的影响。结果碱提pH为7.5,酸沉pH为0.5,固液比为1∶12,所得沉淀中总黄酮质量分数为80%以上。同时,以甲醇为溶剂进行重结晶从总黄酮中分离得到野黄芩苷,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野黄芩苷质量分数为93.7%。结论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操作简单,得到的野黄芩苷纯度较高,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丹芍化纤胶囊(DSHX)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肝纤维化大鼠肝脏骨形态发生蛋白Ⅰ型受体(BMPR-Ⅰ)中的激活素受体样激酶2(ALK2)、磷酸化Smad1/5/8(p-Smad1/5/8)与DNA结合(分化)抑制因子2(Id2)表达的影响,探讨该药治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50只分为对照组(A组)、肝纤维化模型组(B组)、自然恢复组(C组)、DSHX低剂量治疗组(D组)、DSHX高剂量治疗组(E),每组10只.除A组外,其余各组用CC14复合因素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共8周.D、E组分别用0.5、1.0 g/kg DSHX灌胃8周,1次/日.实验结束后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大鼠肝匀浆透明质酸(HA)、羟脯氨酸(Hyp)水平,Masson染色法观察肝组织内胶原纤维沉积程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肝组织ALK2、Id2 mRNA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分析肝组织ALK2、Id2及p-Smad1/5/8蛋白的表达.结果 B组肝匀浆HA、Hyp水平高于A组(P<0.01),肝组织ALK2、Id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p-Smad1/5/8蛋白表达均低于A组(P<0.01);D、E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较B组和C组明显改善,肝匀浆HA、Hyp水平均低于B组和C组(P<0.01),肝组织ALK2 mR-NA和蛋白及p-Smad1/5/8蛋白表达均高于B组和C组(P<0.01),肝组织Id2 mRNA的表达高于B组和C组(P<0.01),但Id2蛋白表达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HX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ALK2、p-Smad1/5/8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蓝莓联合益生菌通过对IL-22调控的JAK1/STAT3/BAX信号通路的影响,进一步探明其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SD大鼠4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CG)、IL-22siRNA阴性对照组(IL-22SI-NC)、IL-22siRNA组(IL-22SI)、IL-22siRNA阴性对照+蓝莓益生菌组(IL-22SI-NC+BPG)、IL-22siRNA+蓝莓益生菌组(IL-22SI+BPG)。正常对照组予100%普通饮食,其余大鼠均采用复合高脂饲料制备脂肪肝模型,同时予IL-22siRNA阴性对照慢病毒及IL-22siRNA慢病毒腹部肝区注射(盲穿),隔日1次,共12周,取肝脏确认造模及siRNA封闭效果后予蓝莓益生菌原液灌胃,同时按上述分组后给予正常饮食,予蓝莓益生菌原液灌胃,共观察8周。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比较方差齐时采用SNK法(q检验),方差不齐时用Tamhane法(q'检验)。结果 IL-22SI组与IL-22SI-NC组比较,ALT、AST、TC、TG、LDL均显著升高(P值均0.01),HDL显著降低(P0.01),IL-22、JAK1、STAT3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弱(P值均0.01)、BAX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IL-22SI-NC相比,IL-22SI-NC+BPG的ALT、AST、TC、TG、LDL均明显降低(P值均0.01),HDL明显升高(P0.01),IL-22、JAK1、STAT3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值均0.01),BAX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IL-22SI+BPG较IL-22SI组ALT、AST、TC、TG、LDL均略有降低(P值均0.05),HDL略有升高(P0.05),IL-22、JAK1、STAT3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有所增加(P值均0.05),BAX的表达略有减少(P0.05)。结论蓝莓联合益生菌能一定程度拮抗IL-22siRNA所加剧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并可以增强IL-22的表达,提示IL-22可能为蓝莓联合益生菌影响NAFLD的关键作用因子。推测蓝莓联合益生菌能增强IL-22表达,激活JAK1/STAT3信号通路,抑制其下游凋亡因子BAX的表达,减少肝细胞凋亡,增强胆固醇代谢,减少脂质沉积,达到改善NAFLD的目的,是NAFLD的一个辅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