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测定急性布氏菌病(布病)患者血C反应蛋白(CRP)含量。方法采用特种蛋白分析仪检测急性布病患者血CRP含量,与健康人进行比较;并对CRP升高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76例急性布病患者中有45例CRP升高(A组),31例CRP不升高(B组),两者CRP测定值分别为40.44±10.21mg/L和7.02±1.88mg/L,有显著性差异(P0.01);另有40例对照(健康人)CRP测定值为6.68±1.44mg/L,与A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患者治疗后CRP测定值为5.64±2.73mg/L,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部分急性布病患者CRP明显升高,可能与急性炎症反应有关,经有效治疗后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黄鹰虫丸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血栓前状态患者68例随机分成2组,各34例。对照组予支链氨基酸、甘利欣及还原性谷胱甘肽等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大黄鹰虫丸,每次3g,每日3次。2组均4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后血浆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D-二聚体(D-D)含量及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血浆vWF含量、D-D含量和血清FD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黄鹰虫丸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血栓前状态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清火栀麦片联合重组人白介素-2治疗慢性期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慢性期布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42例,给予利福平0.6 g,1次/d;多西环素0.1 g,2次/d;6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白介素-240万IU,皮下注射,3次/周,6周为1个疗程,同时加用清火栀麦片,4粒/次,3次/d,治疗6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治愈率为37.5%,基本治愈率为33.3%,好转率为20.8%,无效率为8.4%;而对照组患者近期治愈率为21.3%,基本治愈率为16.7%,好转率为19.5%,无效率为42.5%,前者疗效明显好于后者,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前,检测的血清IL-1β、IL-6、5-HT及TNF-α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组间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比对照组好。结论:清火栀麦片联合重组人白介素-2治疗慢性期布病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1]。NAFLD包括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及早治疗、阻断病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B超和/或CT检查无肝硬化的NAFLD患者30例,采用复方二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超声成像在评价乙肝肝纤维化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220例慢性乙肝患者在肝脏穿刺活检,根据肝脏穿刺纤维化的结果分为5组,分别为S0组(45例)、S1组(42例)、S2组(50例)、S3组(41例)、S4组(42例),同时在肝穿1周内运用瞬时弹性成像对肝硬度值(LSM)进行检测。比较5组患者肝硬度值的差异,分析肝硬度值(LSM)和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并计算瞬时弹性超声成像在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①5组患者肝硬度值的比较:5组患者肝硬度值分别为[(4.97±1.45)、(7.14±1.36)、(9.05±1.51)、(11.43±1.32)、(13.17±1.65)kPa],S0期的肝硬度值最低,S4期肝硬度值最高,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②肝硬度值(LSM)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肝硬度值随着肝纤维化分期的升高而不断升高,肝硬度值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0.668,P=0.003)。③肝硬度值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特异度和灵敏度:肝硬度值诊断S1、S2、S3、S4期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4、0.863、0.902、0.927;诊断的临界值分别为(6.24、7.61、9.06、10.46)kPa,特异度分别为81.2%、77.5%、94.3%、97.8%;灵敏度分别为71.2%、74.6%、86.2%、87.9%。结论瞬时弹性成像在评价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严重程度中有重要价值,特别是针对S3期以上的肝纤维化,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6.
石栓柱  古玉茹  田志新  张晔 《河北医药》2016,(19):2977-2979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川芎嗪治疗慢性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91例慢性淤胆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联合川芎嗪治疗,2组均治疗30 d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肝纤维化[透明质酸( HA)、层粘连蛋白( LN)、Ⅲ型前胶原( PCⅢ)、Ⅳ型胶原(ⅣC)]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 i.0%,对照组7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TBiL、DBiL、ALP、GGT、ALT均降低( P <0.05),且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 P <0.05)。2组治疗后HA、LN、PCⅢ、ⅣC均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川芎嗪治疗慢性淤胆型肝炎临床疗效显著,且能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布鲁氏菌病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型、Th1/Th2细胞含量的检测及意义。方法选取诊治的布鲁氏菌病患者50例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50例作为正常组。采用Real time-PCR测定2组Th1相关转录因子T细胞表达的T盒(T-bet)、GATA连接蛋白3(GATA-3)、维A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叉头蛋白3(Foxp3)及Th1/Th2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mR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TNF-α、IFN-γ、IL-6、IL-10蛋白表达及补体C3、C4含量。流式细胞术测定树突状细胞表型、Th1、Th2及T淋巴细胞亚群( 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含量。结果病例组外周血Th1细胞相关转录因子T-bet、RORγt、Foxp3及Th1细胞、Th1/Th2、TNF-α、IFN-γ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h2细胞及IL-6、IL-10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病例组CD8+3、CD8+0、CD8+6阳性的树突状细胞比例、CD4+T细胞、NK细胞及补体C3、C4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CD8+T细胞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TNF-α、IFN-γ含量与CD4+T细胞、NK细胞、C3、C4含量呈正相关性( r值分别为2.879、3.214、3.255和2.978, P <0.05),与CD8+T细胞含量呈负相关性( r值分别为-3.146和-3.011, P <0.05)。 IL-6、IL-10含量与CD4+T细胞、NK细胞、C3、C4含量呈负相关性( r值分别为-2.124、-2.343、-3.423、-2.789、-2.993、-2.566、-3.758, P <0.05),与CD8+T细胞含量呈正相关性( r值分别为3.465、3.129, P <0.05)。结论布鲁氏菌病患者外周血成熟树突状细胞数目减少,同时Th1/Th2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失衡,且与机体天然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有关,这可能在布鲁氏菌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缺血性肝炎(Ischemic hepatitis,IH),又称休克肝(Shock liver)、缺氧性肝炎(Hypoxic hepatitis,HH),是继发于低血压或休克而出现的肝脏急性炎症病变[1],该病预后差,病死率高,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极其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缺血性肝炎患者36例的临床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HBcAg IgM阳性慢性阳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性及其与HBV病毒学和血清学的关系。方法收集河北省张家口市传染病医院和北京地坛医院2004—2006年经Abbott EIA检测试剂证实的所有抗HBcAg IgM阳性和同期随机抽样的抗HBcAg IgM阴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生化指标、血清HBV DNA载量和血清学指标,分析抗HBcAg IgM阳性和阴性患者的疾病程度和临床转归之间的差异及抗HBcAg IgM状态与HBV DNA载量和HBeAg状态的关系。结果收集了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抗HBc IgM阳性70例,阴性130例,轻、中和重度肝脏疾病患者分别为71、83、46例。抗HBc IgM阳性患者的年龄和发病年数高于抗HBc IgM阴性患者,抗HBc IgM阳性的轻度肝脏疾病患者百分比为45.71%,中重度患者为54.29%,低于抗HBc IgM阴性患者(30.00%和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7,P=0.027)。抗HBc IgM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HBV DNA载量,血清HBeAg/抗HBe状态、住院天数和转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HBcAg IgM的状态与肝脏疾病的程度相关,但与HBV DNA载量和HBeAg/抗HBe状态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IL-23是一种促炎性细胞因子,它与其受体结合后依赖JAK/STAT信号途径发挥其生物学作用,影响T细胞和DC功能.此文就IL-23与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及HCC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