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血浆脑利钠肽的测定在评价原发性高血压伴舒张功能不全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将118例临床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按是否存在单纯舒张功能不全,分为舒张功能不全组(n=60)和心功能正常组(n=58),另选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三组的BNP浓度进行对比.结果 舒张功能不全组的BNP浓度显著高于心功能正常组和对照组,而心功能正常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以105ng/L为标准,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舒张功能不全的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86.2%.结论 血浆BNP水平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伴舒张功能不全的敏感指标,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炎症因子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72例ACS患者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入院后立即均按照ACS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瑞舒伐他汀组在对照组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瑞舒伐他汀片10mg/d,每晚睡前口服,连用6个月。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血浆炎症细胞因子TNF-α、MMP-9和IL-6的检测,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TNF-α、MMP-9和IL-6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血浆TNF-α、MMP-9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且瑞舒伐他汀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和IM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瑞舒伐他汀组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和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和IMT虽有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具有抗炎作用,能改善血管内斑块的炎症反应,从而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少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大小和厚度,稳定动脉粥样斑块,改善心肌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静息心率(RHR)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病情的关系.方法 对10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HD的患者进行RHR测定,并与140例同期入院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HD全组RHR 81.3±5.2次/min.其中急性心肌梗死(86.4±4.8次/min)和不稳定型心绞痛(78.8±7.2次/min)患者的RH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71.6±6.8次/min),差异有显著意义(均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RHR高于不稳定型及稳定型心绞痛组(72.3 6.7次/min),差异有显著意义(均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RHR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结论 RHR与CHD的病情及预后有一定关系,可作为病情及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早期运动康复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急性发作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11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早期运动康复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周、出院3月后心功能指标、血B型脑钠肽(BNP)、去甲肾上腺素(NE)、运动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他汀类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预防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的作用。方法选择事先无心房颤动的549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队列研究,分成治疗组(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和对照组,随访5年,主要观察两组房颤发生率。结果75例(13.7%)发生了心房颤动。治疗组发生房颤29例(10.1%)明显低于对照组46例(17.9%)。男性与女性房颤发生率分别为17例(10.24%)和12例(1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左房大小及心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使用他汀类的患者心房颤动发生明显减少,可能涉及阻止冠状动脉疾病进展效应和其他多种效应如他汀类对CRP、炎症或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造影剂肾病( CIN)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100例年龄>60岁的行冠脉介入治疗的CH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在全部采用水化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术前、术后测定血清肌酐(Scr)、血β2-微球蛋白(β2-MG)、肝功能等指标,按Cochcroft-Gault公式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记录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30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及肝毒性和肌毒性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第1、3天观察组Ccr显著高于对照组[(73.12±16.89)ml/min比(63.89±18.42)ml/min,P=0.036]、[(65.32±13.46) ml/min比(55.63±15.47) ml/min,P=0.021];术后第1、2、3d观察组β2-MG显著低于对照组[( 2.44±0.42) ml/min比(2.69±0.63) ml/min,P=0.009]、[(2.52±0.46) ml/min比(2.81±0.63) ml/min,P=0.011]、[(2.37±0.43) ml/min比(2.54±0.65) ml/min,P=0.021];观察组CIN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和24%,P=0.012);随访30 d内,共14例(14%)患者发生MACE,其中观察组3例(6%),对照组11例(22%)(x2=5.316,P=0.021);两组均无肌毒性和肝毒性发生.结论 PCI术前服用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患者CIN的发生可能有更好的预防作用,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剂量在对比剂肾病(CIN)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将200例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断与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强化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各100例,在全部采用水化治疗基础上,强化剂量组给予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口服,常规剂量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口服,分析术前24h及术后第1、2、3天血清肌酐、尿素氮、血2-微球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及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情况,并分析发生C1N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内及两组间术前与术后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强化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CIN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生CIN的危险因素为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高龄。结论使用强化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术后炎症水平,减少对比剂对肾功能损害和预防CIN的发生;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高龄是CIN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关键词】肾病:阿托伐他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