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16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首次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648例,其中多灶病例168例.比较单灶组与多灶组及多灶组间的临床病理学差异.结果:本组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率为25.9%,其中双侧甲状腺多发病灶者117例(69.6%).多灶组在男性(P=0.004)、甲状腺癌家族史(P=0.031)、体检(P=0.000)及B超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P=0.001)、B超提示结节钙化灶(P=0.001)、颈淋巴结转移(P=0.008)及甲状腺外侵犯(P=0.001)发生率等方面叫显高于单灶患者.而单灶组在伴有良性甲状腺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多灶组(P=0.000).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中,男性、体检颈部淋巴结大、肿瘤位于双侧及病灶数目≥3个倾向于肿瘤较大、颈部淋巴结转移或甲状腺外侵犯的比例较高;而伴有良性甲状腺疾病的多灶性癌恶性度相对较低.本组164例(97.6%)获得随访;平均随访46.1个月(2~127个月).随访中5例死亡,1例胸部X线片怀疑肺部转移,16个月健在;6例于术后3~41个月因颈淋巴结复发再次手术;2例于术后13个月、24个月残余腺体肿瘤复发手术切除.总的1、2、5、10年生存期分别为98.2%、97.4%、96.5%、96.5%.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分期与预后相关(X<'2=168.832,P=0.000).结论:多发病灶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特征之一,其生物学恶性度更高.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可视为标准手术方式,在外侧区出现淋巴结肿大时需加行侧方清扫.AJCC分期仍是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重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经皮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Hangman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经皮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Ⅰ、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7例,术前Ⅰ型患者单纯颈围固定,Ⅱ型及ⅡA型患者经颅骨牵引复查X线复位满意后手术,手术所有操作均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完成。[结果]本纽病例中1例螺钉误入椎管后于次日行螺钉方向校正术,其余6例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8~36月,平均18月,7例患者均骨性愈合,神经功能恢复正常,颈椎活动范围接近正常。[结论]经皮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内固定简单,对患者的生理破坏少,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是治疗Ⅰ型、Ⅱ型及UA型Hangman骨折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颈椎侧块螺钉固定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国分期与TNM分期对判断手术切除肝癌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年1月至2000年12月对2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手术切除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27例患者随访3年以上。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Longrang比较生存曲线。结果全组术后1、3、5、7、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5%、30%、25%、20%及18%。新分期Ⅰa、Ⅰb、Ⅱa、Ⅱb及Ⅲ期术后1、3、5、7、10年无瘤生存期各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与TNM分期有一定相关性。TNM分期Ⅰ、Ⅱ、Ⅲ及Ⅳ期术后1、3、5、7、10年无瘤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然Ⅲ、Ⅳ期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癌中国分期由于兼顾肿瘤与宿主肝功能两方面因素,分期更加精确,在反映切除肝癌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高龄患者(〉75岁)常见的疾病之一,过去对此骨折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患者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及麻醉学的进展。现在很多学者主张手术治疗。由于高龄患者常伴有较严重的骨质疏松,内固定往往失败。本院2002年8月-2005年12月应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加碘油对MHCC97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对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受体c-met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分别用10^-6~10^-9mol/L的骨化三醇、0.5%的碘油+10^-6mol/L浓度的骨化三醇及单用0.5%的碘油处理人肝癌MHC97-H、MHC97-L细胞系,分别作用48、72、96h后,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用骨化三醇、碘油+骨化三醇处理细胞72h后,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测定细胞上清HGF浓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肝癌细胞内维生素D受体(VDR)及c-met mRNA表达。结果MHCC97-H、L两株细胞系均有维生素D受体(VDR)表达。骨化三醇对MHCC97-H、L两株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抑制作用,以10^-6mol/L骨化三醇的浓度抑制效果最好,72h效果最佳。第4天碘油加骨化三醇对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强于单用骨化三醇。MHCC97-H、L细胞均有HGF的分泌,单用骨化三醇处理细胞后,HGF水平下降不明显,而加碘油作用于MHCC97-H细胞后,HGF水平下降明显(P=0.043)。两株细胞均表达c-met mRNA,而用骨化三醇处理细胞后,c-met mRNA表达明显减弱。结论骨化三醇抑制人肝癌细胞MHCC97的增生,骨化三醇对HGF/c-met表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抗肝癌机制之一;溶于碘油中的骨化三醇能发挥更为持久、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使用垂直双钢板或平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40例C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按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垂直双钢板固定组(A组)和平行双钢板固定组(B组)。A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18~56岁,平均(37.56±9.24)岁;B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20~53岁,平均(41.35±9.03)岁;两组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无血管及神经损伤。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影像学变化、肘关节活动范围、Mayo肘关节评分、肘关节屈伸肌肌肉力量以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切口愈合良好,两组术后各出现1例骨化性肌炎;A组2例、B组1例出现肘关节僵硬,术后骨折均获骨性愈合。A组随访20~36个月,平均(25.2±7.1)个月,B组随访18~35个月,平均(24.3±6.0)个月。两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手术切口、住院天数、肌肉力量、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活动范围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Mayo肘关节评分为82.27±10.43,优6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B组为81.94±12.02,优5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垂直双钢板与平行双钢板对中青年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具体术式的选择仍需要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以及术者对术式的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加长Ⅱ代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简称加长PFNA-Ⅱ)治疗股骨中上段复杂多段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应用加长PFNA-Ⅱ治疗26例股骨中上段复杂多段骨折患者,对术后及随访后的疗效、安全性及功能恢复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手术时间40~90(58±13.6)min,术中失血量50~160(77.8±25.6)ml。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或原有合并症加重。末次随访时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7例,良6例,中3例。无髋内翻、内置物切出、断裂、周围骨折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加长PFNA-Ⅱ的设计符合亚洲人股骨近端的解剖特点,治疗股骨中上段复杂多段骨折中创伤小,生物力学特性好,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肝瘤样病变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3例肝瘤样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肝瘤样病变特点:(1)患者发病年龄轻;(2)无肝硬化背景;(3)AFP值正常;(4)与肝癌,尤其AFP阴性肝癌不容易鉴别;(5)预后大多良好。结论详细的病史和影像学检查的特征性改变是诊断肝瘤样病变的关键,如诊断困难,应力争肝穿刺细胞学检查或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0.
采用酶偶联比色法测定47例(103例次)阻塞性黄疸(阻黄)和53例(83例次)无黄疸单纯胆囊结石患者血清总胆酸(TCA)的水平,并探讨其与黄疸程度及肝细胞损害的关系。结果表明:阻黄组TCA明显高于无黄疸组(P<0.001),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均有正相关关系。说明TCA水平不仅与黄疸程度有关,而且与肝细胞受损状况有关。单项检测TCA对阻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9.9%。和71.1%,与单项检测碱性磷酸酶的敏感性(79.6%)和特异性(69.9%)相近。联合检测二者并不能提高对阻黄诊断的特异性(5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