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评价环丙沙星在机械通气的下呼吸道重症感染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和肺组织渗透性研究。方法入选用有创通气治疗的下呼吸道重症感染患者12例,静脉滴注环丙沙星0.2 g或0.4 g,给药间隔为12 h或24 h,给药后3 h进行支气管镜和肺泡灌洗,治疗72 h后开始留取血清标本,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血清和肺泡灌洗的药品浓度。结果共检测环丙沙星血清药品浓度84份,肺泡灌洗药品浓度12份。环丙沙星0.2 g患者Cmax和给药3 h的肺泡上皮衬液浓度分别为(4233.4±1165.9)和(1202.5±291.5)ng·m L-1,肺组织渗透率为(0.72±0.54)。环丙沙星0.4 g患者Cmax和给药3 h的肺泡上皮衬液浓度分别为(5342.7±1210.2)和(2219.4±612.7)ng·m L-1,肺渗透率为(0.90±0.67)。环丙沙星0.4 g的肺组织渗透率显著高于0.2 g(P<0.05)。结论环丙沙星在有创机械通气的下呼吸道重症感染患者有较好的肺组织渗透性,且提高单次使用剂量可明显增强感染患者肺组织渗透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不同气道炎症类型(嗜酸粒细胞炎症与非嗜酸粒细胞炎症)对吸人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的反应性。方法选择近3个月内未接受激素治疗的慢性持续性哮喘患者42例,根据诱导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将患者分为嗜酸粒细胞增高组(嗜酸粒细胞〉3%,23例)与非嗜酸粒细胞增高组(嗜酸粒细胞〈3%,19例),进行哮喘症状评分、肺功能检查、诱导痰细胞分类计数。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痰液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浓度。吸人激素治疗1、3个月时进行随访,重复上述哮喘疗效的评价指标。结果嗜酸粒细胞增高组痰嗜酸粒细胞比值、ECP水平基线值分别为0.080(0.063~0.178)、(324±149)μg/L,非嗜酸粒细胞增高组分别为0.017(0.006~0.021)、(152±68)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0、3.33,P均〈0、01)。嗜酸粒细胞增高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症状评分的基线值分别为(1.98±0.67)L、(65±20)%、7.0(5.0~10.0)分,非嗜酸粒细胞增高组分别为(2.07±1.05)L、(66±27)%、5.0(2.0~9.0)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62、-0.09、1.32,P均〉0.05)。吸入激素治疗1、3个月后嗜酸粒细胞增高组的嗜酸粒细胞比值、ECP水平、症状评分、FEV1和FEV1占预计值%分别为[0.019(0.010~0.060)、[0.036(0.006~0.070)、(173±153)μg/L、(173±122)μg/L、3.0(1.0~6.0)分、3.0(1.0~5.0)分、(2.42±0.64)L、(2.43±0.76)L、(77±13)%、(77±18)%,与基线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73、6.71、5.93、7.38、5.78,P均〈0.05)。非嗜酸粒细胞增高组分别为0.013(0.000~0.025)、0.012(0.004~0.031)、(111±50)μg/L、(117±50)μg/L、3.0(0.0~6.0)分、3.0(1.0~7.3)分、(2.22±0.86)L、(2.21±0.24)L、(71±20)%、(65±21)%,与基线值比较,嗜酸粒细胞比值、FEV1和FEV1占预计值%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98、0.80、1.37,P均〉0.05),而ECP水平和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78、3.59,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情严重度、基线FEV1和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与FEV1改善程度相关(r值分别为-0.27、-0.02、0.03,P均〈0.05)。痰嗜酸粒细胞比值的基线值对激素治疗反应的阴性预测值最高(89.5%)。结论对于痰嗜酸粒细胞增高的哮喘患者,吸人激素治疗能够抑制嗜酸粒细胞炎症,改善肺功能和症状评分。非嗜酸粒细胞增高哮喘患者对激素治疗反应性差,FEV1无改善。痰嗜酸粒细胞比值不高是激素治疗反应性差的最佳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气道炎症指标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病情监测及治疗的意义.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近半年来未使用口服或吸入激素治疗的哮喘患者87例.进行哮喘症状评分、肺功能检查、诱导痰上清液检测白介素-8(IL-8)浓度及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浓度,对所有患者病情分级状况和气道炎症指标进行分析,探讨病情严重程度与气道炎症之间的关系;分析急性发作与气道炎症之间的关系.结果 (1)重度哮喘患者中性粒细胞、IL-8水平较轻中度患者明显增高;(2)急性发作期患者嗜酸性粒细胞(EOS)、ECP较缓解期明显增高;(3)中性粒细胞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呈负相关(r=-0.522,P<0.05);中性粒细胞与IL-8呈正相关(r=0.832,P<0.05);(4)ECP、EOS与FEV1、症状评分均无相关性(r=-0.209,r=-0.189,P均>0.05;r=-0.289,r=-0.229,P均>0.05);ECP与EOS呈正相关(r=0.852,P<0.01);(5)中性粒细胞对重度哮喘的阳性预测值为91%,EOS对哮喘急性发作的阳性预测值为92.5%,ECP对哮喘急性发作的阳性预测值98.5%.结论 (1)中性粒细胞、IL-8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重度哮喘患者中性粒细胞、IL-8明显增高;(2)ECP、EOS与哮喘的急性发作有关,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ECP、EOS明显增高;(3)气道炎症指标可用于监测哮喘病情和调整哮喘治疗.  相似文献   
4.
5.
本研究探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采用情景教学法,将教师标准化病人(teacher standardized patient,TSP)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由教师扮演标准化病人,模拟临床真实情景,将实际临床问题准确表现在物理诊断学课程中,并进行线上教学效果评估.结果显示,应用TSP结合案例教学法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医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表型分布,分析中性粒细胞哮喘表型的炎症标志物和临床特征,以及肺小血管和小气道重构指标。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内科2015年1月至12月完成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的患者63例,收集一般资料,记录哮喘控制测试(ACT)结果和肺功能,分析患者的诱导痰细胞计数及分类、诱导痰活化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水平,血清瘦素、IgE、骨膜素及TGF-β1水平,分析肺CT肺小血管横截面积及小气道横截面积。结果: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表型分布为嗜酸粒细胞型22例(34.9%),中性粒细胞型22例(34.9%), 混合细胞型15例(23.8%),寡细胞型4例(6.3%)。中性粒细胞型哮喘与嗜酸性粒细胞型相比,痰活化MMP-9水平显著增高[179.1(74.3,395.5) vs. 50.5(9.7,225.8),P<0.05]。痰中性粒细胞计数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测值百分比(predicted percentage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1st second, FEV1%pred)呈显著负相关(r=-0.304,P<0.05), 与痰活化MMP-9水平成显著正相关(r=0.469, P<0.05),与小气道校正壁厚呈相关趋势(r=0.533, P=0.06)。痰活化MMP 9水平与FEV1%pred呈负相关(r=-0.281, P<0.05),与小气道校正壁厚呈相关趋势(r=0.612, P=0.06),与校正管径面积呈正相关(r=0.636, P<0.05)。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痰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355, P<0.05),与痰MMP 9水平呈正相关(r=0.330, P<0.05)。结论:哮喘患者气道中性粒细胞数量与肺功能相关,中性粒细胞可能通过释放MMP 9加重小气道重构;痰中性粒细胞计数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相关,有可能作为判断炎症亚型的替代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特征及其可能机制,并进一步观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气道炎性细胞分类计数、炎症介质等的影响.方法 分别选择轻度(轻度组)、中度(中度组)和重度(重度组)持续哮喘患者15例、14例和19例,正常对照组15名,分别行哮喘症状控制评分、肺功能测定、诱导痰炎性细胞分类计数、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细胞因子(RANTES)、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白介素8(IL-8)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浓度检测,然后规范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4周,随访复查上述指标.结果 诱导痰NEU%、IL-8及MPO重度组明显升高,分别为(62.40±22.05)%、594.53±85.11、39.25±10.67与轻度组[(47.23±15.12)%、183.63±120.98、12.47±4.15]、中度组[(46.13±19.23)%、352.76±71.72、22.93±7.35]、正常对照组[(31.44±13.31)%、103.26±36.33、10.22±4.1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ANTES、嗜酸粒细胞百分比(EOS%)和ECP浓度在各哮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OS%与RANTES、ECP水平呈正相关(r=0.557,P<0.05;r=0.852,P<0.01);NEU%与IL-8、MPO水平呈正相关(r=0.732,P<0.05;r=0.806,P<0.05);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对轻、中、重度哮喘患者合并进行分析表明,治疗后症状评分由(9.8±5.4)分下降至(4.0±3.5)分和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由(62.2±23.3)%升高至(75.9±17.5)%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后,RANTES、EOS%和ECP水平均显著降低.另外MPO水平也显著降低(P<0.01);但治疗后在重度组仍显著高于轻、中度组(P<0.01).但IL-8、NEU%治疗后无明显降低(P>0.05),而且治疗后IL-8、NEU%在重度组仍显著高于轻、中度组(P<0.01).结论 中性粒细胞增多是重度哮喘的气道炎症特征之一,EOS与病情严重程度无关.EOS哮喘的发生可能与RANTES的趋化、EOS的活化、ECP的释放有关,激素可以抑制EOS气道炎症.而中性粒细胞哮喘的发生可能与IL-8的趋化、NEU的活化、MPO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特征及其可能机制,并进一步观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气道炎性细胞分类计数、炎症介质等的影响。方法分别选择轻度(轻度组)、中度(中度组)和重度(重度组)持续哮喘患者15例、14例和19例,正常对照组15名,分别行哮喘症状控制评分、肺功能测定、诱导痰炎性细胞分类计数、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细胞因子(RANTES)、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白介素8(IL~8)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浓度检测,然后规范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4周,随访复查上述指标。结果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及MPO重度组明显升高,分别为(62.40±22.05)%、594.53±85.11、39.25±10.67与轻度组[(47.23±15.12)%、183.63±120.98、12.47±4.15]、中度组[(46.13±19.23)%、352.76±71.72、22.93±7.353、正常对照组[(31.44±13.31)%、103.26±36.33、10.22±4.1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RANTES、嗜酸粒细胞百分比(EOS%)和ECP浓度在各哮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OS%与RANTES、ECP水平呈正相关(r=0.557,P〈0.05;r=0.852,P〈0.0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IL-8、MPO水平呈正相关(r=0.732,P〈0.05;r=0.806,P〈0.05);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对轻、中、重度哮喘患者合并进行分析表明,治疗后症状评分由(9.8±5.4)分下降至(4.0±3.5)分和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由(62.2±23.3)%升高至(75.9±17.5)%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后,RANTES、EOSO和ECP水平均显著降低。另外MPO水平也显著降低(P〈0.01);但治疗后在重度组仍显著高于轻、中度组(P〈0.01)。但IL-8、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治疗后?  相似文献   
10.
重度持续性哮喘诱导痰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重度持续性哮喘患者通过吸入高渗盐水进行诱导痰检查的安全性。方法选择37例持续性哮喘患者,其中重度哮喘21例,轻中度哮喘16例。诱导痰采用4%高渗盐水,按常规方法进行,但诱导痰前未给予β2受体激动剂。诱导痰前、后检测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全程经皮检测血氧饱和度(SaO2),记录不良反应。上述指标在重度哮喘与轻中度哮喘患者之间以及检查前、后进行比较。结果重度组诱导痰前、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分别为(60.8±15.8)%和(53.6±15.9)%,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诱导痰前、后SaO2分别为(96.0±1.2)%和(93.5±1.9)%,无显著性差异(P>0.05)。轻中度组诱导痰前、后FEV1%pred分别为(83.3±12.1)%和(72.5±15.0)%,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诱导痰前、后SaO2分别为(98.0±1.0)%和(96.3±2.5)%,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组和轻中度组诱导痰前、后FEV1%pred和SaO2的变化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组5例(23.8%)出现明显胸闷,FEV1下降>15%,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后缓解。轻中度组6例出现轻微胸闷(37.5%),均自行缓解。恶心、咽干、咽痛等其他不适症状较轻,未影响诱导痰操作。37例患者全部完成诱导痰过程,获取合格痰标本34份(91.9%)。结论在密切观察下对重度持续性哮喘患者进行高渗盐水诱导痰检查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