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BsAg无症状携带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择健康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探索乙肝病毒基因分型方法及其特点。[方法]以健康体检人员为目标人群,选取HBsAg阳性者,对HBVDNA载量大于500拷贝/ml者,采用实时定量PCR解链曲线分析法进行HBV基因分型,探讨了HBV不同感染模式、HBVDNA定量对HBV分型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出生地与HBV分型的关系。[结果]调查期间目标人群中共检出HBsAg阳性者433例,符合HBV基因分型的标本190例,分型检测率为43.88%,在性别和年龄别组间分布一致,分型样本的代表性良好。分型结果表明,B型、C型和B、C混合型分别占64.2%、27.4%和8.4%,未检出其它型别。HBV基因型别在性别和年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出生地为广东、湖北、湖南、江西和四川5省者,B型所占比例(66.6%~78.3%)均高于C型(14.3%~24.4%)。HBVDNA载量较高组、HBsAg,HBeAg,抗-HBc同时阳性组中,C型所占的比例均较高;C型感染者的HBVDNA载量的均数大于B型。[结论]HBsAg无症状携带者中约半数可进行HBV基因分型,基因型别与出生地和HBV感染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104例次慢性肺心病并发碱酸失衡患者进行血气分析,测定血钾,钠,氯和乳酸、丙酮酸含量以及阴离子空隙(AG)。结果血乳酸含量>2mmol/L 者62例(59.6%),>5mmol/L 者9例(8.6%)。丙酮酸含量>0.14者35例(33.7%)。L/P比值>21者37例(35.6%)。其中,呼酸合并代酸和呼酸合并代碱,代酸两组的 AG 值>20mmol/L,血乳酸含量均值5mmol/L,提示肺心病合并复合型酸碱失衡者,除应用预计值代偿公式和 AG 值外,测定血乳酸、丙酮酸含量是判断代酸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2例肺心病呼酸型三重酸碱失衡的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提示当疑诊有呼酸合并代酸时,血乳酸含量是一项重要指标,通常应高于5mmol/L,当呼酸合并代酸并疑诊有代碱时应测定血浆“潜在”HCO-_3含量,通常大于AB预计代偿值或高于45mmol/L,当呼酸合并代碱并疑诊有代酸时,除血浆AG值应大于20mmol/L才有诊断代酸的价值外,强调测定血乳酸含量。此外AG值在17mmol/L~20mmol/L范围时,不能完全除外有无代酸,应结合血乳酸含量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临床标本致病菌的检测结果和耐药性。方法:收集1年间临床各种送检标本,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877株致病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结果:877株致病菌中,G^-和G^ 菌分别占66.0%和34.0%,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溶血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常见致病菌。15种抗生素中,对G^-菌耐药率在50%以上的抗生素达9种,其中氨苄西林和头孢噻吩的耐药率分别为88.4%和68.8%。对G^ 菌的耐药率以氨苄西林和青霉素G最高,分别为98.0%和96.4%,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84。1%,15种抗生素中,耐药率超过50%的达10种。结论:临床标本中致病菌模式与国内相同,但G^-菌和G^ 菌的耐药率高于国内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5.
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我院微生物实验室2003~2004年分离的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进行耐药性对比分析,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选择及调整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810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菌用VITEK-32、GNS-506、GNS-120药敏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810株革兰阴性菌中,最常见的菌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变形杆菌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由2003年35.9%下降到2004年的32.0%;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由2003年的33.6%下降到2004年的23.6%。三、四代头孢菌素及氨曲南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2004年较2003年有程度不等的下降。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极强的抗菌作用。[结论]临床医生高度重视合理应用抗生素,收到可喜的效果。通过对耐药性监测研究使我们提高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认识,为抗生素使用和调控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整合子阳性不动杆菌属同源性及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方法对53株整合子阳性不动杆菌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53株整合子阳性不动杆菌菌株可分为22种不同的基因型,其中以e型(10/53)、s型(18/53)两种基因型为主,占整合子阳性菌株的52.8%;含arr3-aacA4基因盒的整合子分布于11种不同基因型的克隆株,仅在s型菌株中检测到含aacC1-orfP-orfQ-aadA1a基因盒;e型不动杆菌菌株只分布在神经外科和创伤外科病房;s型不动杆菌菌株主要分布在ICU病房和普外科病房。结论:ERIC-PCR同源性分析很难区分基因盒在菌株之间的传播,而其与暴发流行却有明确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情况、耐药现状以及外膜通道蛋白OprD2的缺失与亚胺培南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2013年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分离到的949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12种抗生素药敏试验,通过设计引物,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oprD2基因。结果共949株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前两位的科室是神经外科和ICU病房,分别占25.40%和22.76%;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中,最敏感的是阿米卡星(85.88%),其次是氨曲南(85.25%),耐药率最高的是头孢他啶(37.09%),对亚胺培南耐药的有312株,即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IRPA)的分离率为32.88%(312/949);2012年6-12月筛选的81株IRPA中,有42株oprD2基因缺失,缺失率为51.85%。结论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严重,外膜通道蛋白OprD2缺失可能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一、实验内容及目的乳酸酸中毒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酸中毒,见于多种疾病,如不及时诊治死亡率颇高。本实验的目的是确定太原地区健康人血乳酸(L)和丙酮酸(P)含量的正常值范围,以便临床检测出那些高乳酸血症及乳酸酸中毒的患者,从而达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77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其中无微血管病变者41例,伴微血管病变者36例)及3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CD62p和CD63)、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CD41、CD61和CD42b)及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TSP),同时用RIA检测血浆内皮素(ET)和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结果:NIDDM组血小板CD62p、CD63和TSP阳性的百分率(1.51±0.73%、4.93±1.06%、79.37±11.17%)和CD41、CD61的平均荧光道数值(MnX)(15.62±4.22、7.78±1.91)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49±0.26%、2.22±0.61%、63.58±9.37%、9.86±1.05、3.03±0.43)(P〈0.05~0.01),伴微血管病变组又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5~0.01)。NIDDM组血小板CD42b的阳性百分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有无微血管病变组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糖尿病患者血小板CD62p、CD63、CD61和TSP与血浆ET呈显著正相关(r=0.57、0.52、0.37和0.33,P〈0.05~0.01)。结论:活化血小板测定对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纸片扩散法和肉汤稀释法检测48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13种抗菌素药敏性的差异。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分别检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洛美沙星、环丙沙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敏感率最高,分别为91.6%、89.6%和77.1%,其次为四环素、头孢他啶,敏感率分别为60.4%和41.7%。纸片扩散法检出抗菌药物氨苄西林/舒巴坦、羧苄西林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高于肉汤稀释法,而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率肉汤稀释法均高于纸片扩散法。结论洛关沙星、环丙沙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时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