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35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膝关节后外侧结构的解剖与MRI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改进膝关节后外侧结构MRI定位方法,提高后外侧结构损伤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解剖膝关节标本,辨认后外侧各结构起止点及走行,明确它们之间的解剖关系。以注水的输液器缝合标记各结构进行MRI扫描,测量各结构在矢状面和冠状面上与腓骨颈长轴之间的夹角。按照这些角度定位扫描正常膝关节,观察各结构在MRI中完整显示的情况。结果 (1)测得矢状面上腓侧副韧带和胴肌腱关节囊内部分与腓骨颈长轴的夹角分别为(11.5±1.7)°和(39.5±6,4)°冠状面上胴肌腱关节囊外部分和胴腓韧带与腓骨颈长轴夹角为(39.5±3.9)°和(31.9±3.9)°。(2)腓侧副韧带在11°后斜冠状位1个层面上完整显示占90%,胴肌腱关节囊内部分在40°后斜冠状位1个层面上完整显示占80%,胭肌腱关节囊外部分在内斜40°矢状位1个层面上完整显示占90%,胭腓韧带在外斜30°矢状位1个层面上完整显示占90%。此外,胴腓韧带在11°后斜冠状位1个层面上完整显示的占75%,股二头肌腱和髂胫束在常规冠状面均能够很好显示.结论 选择完整显示腓骨茎突和腓骨颈的冠状面和矢状面为基准面,按照后外侧各结构与腓骨颈长轴所呈角度进行定位,层厚2mm的MR扫描能很好地显示膝关节后外侧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 X线照射对脊髓神经元突起的影响。方法 :应用大鼠 E18脊髓细胞 ,在培养第 2天进行 4Gy定量照射。结果 :培养 1、2、3、4周时 ,神经元突起的长度分别为 (30 .16± 0 .71)、(37.0 3± 0 .2 9)、 (45 .2 2± 0 .36 )、(5 0 .83± 0 .72 )μm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X线照射有维持 NBN存活及促进神经突起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 X线对受损脊髓髓鞘和轴索作用。方法 :实验组行脊髓胸腰段半横断 ,术后次日行 X线照射 ,剂量是 35 Gy。对照组行同样手术 ,但不照射。2 4周时行 SP(streptavidin peroxidase conjugataed method,链霉素抗生素蛋白 -过氧化酶连接法 )免疫组化染色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实验组脊髓损伤平面上、下段 MBP(myelin basicprotein,髓磷脂基蛋白 )阳性髓鞘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组损伤平面上段 NF(neuron filament,神经纤维丝 )阳性神经纤维数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 ,实验组损伤平面下段 NF阳性神经纤维数量高于对照组。电镜下实验组脊髓出现明显脱髓鞘改变 ,损伤平面下段可见新生的细小神经纤维束。结论 :35 Gy的 X线照射可以使脊髓出现较多的脱髓鞘变化 ,有促进损伤平面下段 NF阳性纤维增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5.
<正>膝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是治疗单间室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1]。1982年首次使用牛津单髁假体进行了膝关节单间室置换术。固定平台UKA与活动平台UKA在临床结果、影像学结果、翻修率和生存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但是与固定平台UKA相比,活动平台UKA用于膝关节外侧间室置换时翻修的风险高4倍~[3]。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组织工程学技术为基础,制备壳聚糖-明胶/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多孔复合支架,讨论壳聚糖与明胶的不同配比及向复合材料中加入BMP-2对支架的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不同配比的壳聚糖和明胶制备复合支架,并向1组配比中加入BMP-2.以扫描电镜观察支架的表面特征,测定支架的孔径值、材料的吸水率及表观密度.结果 壳聚糖-明胶多孔复合支架比表面积大,内孔结构多形性高、且大量连通;壳聚糖与明胶配比为4∶1时的复合支架孔径最小,孔壁最厚;配比为1∶4时孔径最大,孔壁最薄;壳聚糖与明胶配比为1∶1时吸水率及表观密度达到最大,分别为(318±75)%和(0.085±0.013)g/cm3;向复合支架中加入BMP-2对支架的微观结构、吸水率及表现密度无明显影响.结论应用冷冻干燥法可以成功制备壳聚糖-明胶多孔复合支架,支架的微观结构与理化性能与壳聚糖与明胶的配比密切相关,向支架中加入BMP-2对材料的理化性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以往的影像学研究对异常的情况,如疾病、创伤等研究较多,而对正常的膝关节骨性结构在X线成像中的检查及识别研究较少。本试验拟通过对16例尸体的膝关节在不同角度投摄X线相片,找出如何拍出纯正位、侧位X线片;并用可显影物标记出膝关节骨性结构轮廓,研究其与X线的对应关系。方法首先,取16个新鲜或福尔马林固定的膝关节,保留关节囊和囊外韧带,筛选出能显示纯正位和侧位时的投照角度。其次,用不同粗细的钢丝标记出胫骨平台内外骨缘,内外侧髁间隆起及胫骨后缘。分别拍纯正、侧位X线片。然后对各膝关节骨性结构轮廓予以纪录。结果本试验共筛选出30余张X线片,找到了膝关节骨性结构轮廓在X线中的对应识别方法。结论本研究为膝关节外科的相应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B-PT-B)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术后股骨和胫骨的骨隧道的改变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4年1月~2005年12月对30例ACL断裂患者在关节镜监视下应用同种异体B-PT-B单束重建ACL.术后膝关节功能锻炼采用保守的康复训练方案.分别于术后1周和12个月应用磁共振测量股骨和胫骨骨隧道关节面内口的直径.术后12个月以Lysholm评分观测膝关节功能,应用KT-1000测量膝关节屈30°时的胫骨相对活动度. 结果本组30例ACL重建患者术后33%(10/30)的患者出现股骨和(或)胫骨骨隧道扩大,其中69%(11/16)的骨隧道扩大范围在2~6 mm;骨隧道扩大各级别之间的Lysholn疗效评分、术后K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种异体B-PT-B移植重建ACL术后骨隧道可有不同程度的扩大;骨隧道扩大小于6 mm时,对膝关节的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评价髋臼骨折术后内固定物是否取出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术后其内固定物的取出与否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总结自1998年1月~2006年12月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经验,对内固定取出组(48例)和内固定未取出组(27例)进行3~8年的临床疗效随访观察.结果 内固定取出组Matta临床标准优良率77%,X线标准优良率75%.内固定未取出组Matta临床标准优良率81%,X线标准优良率85%(P>0.105),显示两组间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髋臼骨折术后内固定不应作为常规取出,其内固定取出后不能改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行设计可调自锬式栓桩螺钉在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中胫骨端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并与常用的一般栓桩螺钉和U型钉进行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4个成人新鲜膝关节标本,其中18个制作成ACL断裂模型,随机分三组,分别采用可调自锁式栓桩螺钉(Z组),一般栓桩螺钉(Y组)和U型钉(U组)固定,6个正常膝关节作对照(D组).测试各组固定装置力学变化、负荷位移变化和韧带纤维的应变及最大牵拉负荷,以测定固定装置的稳定性、强度和刚度.结果 ACL固定后力学变化中,Z组基本保持原固定力没有丢失,且经过运动后骨隧道口几乎没有扩大;其他两组均有力的丢失和骨隧道口增大,有显著差异,P<0.05.测定负荷位移变化和韧带纤维的应变中,D、Z组和Y、U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最大牵拉负荷方面,Z组固定强度和破坏负荷与其他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胫骨端固定中,可调自锁式栓桩螺钉的断裂负荷和强度及其稳定性比一般栓桩螺钉和U型钉有明显优势,生物力学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