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急性冠脉综合征后室性心律失常性电风暴,是指心室颤动(VF)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室性心动过速(VT)在24 h内反复发作≥20次或≥4次/h,通常需要电除颤或电复律中止VF或VT,绝大多数ACS后电风暴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多见于前降支或右冠近端闭塞后,可在血运重建后发生。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闭塞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具有挑战性。随着PCI器材和操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冠状动脉闭塞病变行介入治疗的技术逐渐成熟。现报道我院近3年来冠状动脉闭塞病变行PCI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syndrome,OSAS)是继发性高血压的第一位原因。OSAS可使血压的昼夜节律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清晨醒后血压高于临睡前。本文选取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合并不同程度OSAS对其昼夜血压影响的情况,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轻中度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昼夜血压变化的特点。方法入选心功能(NHYA)Ⅰ级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77例,经多导睡眠呼吸监测后,按睡眠呼吸暂停指数分为4组,单纯高血压组(A组)42例,高血压合并轻度OSAS组(B组)66例,高血压合并中度OSAS组(C组)25例和高血压合并重度OSAS组(D组)44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D组患者昼间和夜间血压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P<0.01),与A组比较,B、C和D组夜间舒张压显著升高(P<0.05,P<0.01)。夜间低血氧水平与醒时、醒后舒张压、昼间、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呈负相关(P<0.05)。结论轻中度高血压合并OSAS患者的夜间舒张压更高,合并重度OSAS的高血压患者全天血压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幅度与夜间低氧血症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将急诊收治的106例行冠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经桡动脉组54例(A组)、经股动脉组52例(B组),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持续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A,B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4.4%;96.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后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为1.85%;明显低于B组(13.46%)。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AMI临床疗效好,且安全可靠,是一种更为可行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7.
探讨80岁以上的高龄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4例平均年龄(84.0±3.7)岁的急性心梗患者进行PCI,观察手术即刻效果及近远期疗效。结果:22例取得即刻成功(成功率91.7%),共对32支靶病变血管行PCI,共植入支架41(平均1.7±0.8)枚。15支IRA为完全闭塞病变,即刻开通14支,院内死亡4例。平均随访(18.5±14.8)月,14例未再出现心绞痛,1例术后8月死:亍二肺癌。结论:急诊PCI对80岁以上的高龄AMI患者来说,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科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患者116例进行急诊PCI,其中急性前壁、前间壁心梗68例,急性下壁心梗46例,急性前壁并下壁心梗2例;合并严重低血压或心源性休克12例,依Grenuzig’s法行PCI,必要时置入冠脉内支架。结果:本组急诊冠脉造影显示多支病变者66例,单支病变50例。73支前降支、44支右冠及8支回旋支靶血管行PCI;38例二处以上同时行PCI。成功109例,失败7例;94例患者同时植入支架117枚。1例未能通过病变。术后院内死亡4人,其中3例死于心衰、休克,1例死于室颤。随访2-93月大多数临床症状改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是一项恢复冠脉血流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对高危的心梗患者尤应加强围手术期的观察、处理,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冠状动脉心肌桥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对心肌桥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意义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我院心导管室自2008-01 - 2011-09完成的冠脉造影3 436例,其中男2 453例,女983例,年龄35-94(54±11)岁。共检出心肌桥223例。  相似文献   
10.
<正>复方樟柳碱(compound anisodine,CA)注射液作为眼科常用的药物,由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宋琛教授研制[1-2],由0.2 mg氢溴酸樟柳碱和20 mg盐酸普鲁卡因组成的2 mL复方制剂[3]。自20世纪60年代面世至今,广泛用于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疾病、视神经萎缩、眼外肌麻痹、眼睑痉挛、视网膜动静脉阻塞等眼科疾病[4]。然而,随着临床应用的扩大,本药的特殊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报道日渐增多,笔者就临床中因使用CA注射液,引起的罕见的ADR,而且查阅了近几年来公开发表的国内外文献,也未曾发现类似报道,现报道如下,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