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st adenocarcinoma,PDAC)术后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建立Nomogram预后模型。方法:收集SEER数据库2004年至2015年PDAC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数据。应用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均衡放疗、化疗基线数据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的差异;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PDAC术后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并建立Nomogram预后模型,其性能通过一致性指数值及决策曲线分析法(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进行验证。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 442例PDAC术后患者。经PSM后生存分析显示化疗(P<0.001)与放疗(P=0.003 7)可改善患者的预后。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态、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大小、化疗及放疗为PDAC术后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建立的Nomogram预后模型在预测1年、3年及5年总生存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准确性,内部验证的一致性指数为0.722,较TNM系统一致性指数高(C-index=0.656)。DCA显示Nomogram预后模型较TNM模型具有更高的临床获益。结论:年龄、婚姻状态、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大小、化疗及放疗均为PDAC术后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P<0.05),依此建立的Nomogram较传统的AJCC TNM系统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及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病情判断中的价值,比较NLR、PLR及临床常用炎症指标评估UC患者病情的效能。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UC患者148例,另选取同期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依据病史、改良Mayo活动指数及蒙特利尔分级对所有UC患者临床类型、活动性及病变范围进行分组。回顾性分析NLR及PLR在不同临床类型、活动性及病变范围的研究对象中的差异,同时与常用指标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血小板(platelet,PLT)进行比较。结果 NLR及PLR在UC患者外周血水平均高于对照组,NLR在不同的临床类型、活动性、病变范围的UC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LR仅在不同活动性UC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用于评估UC活动性的cut-off值为2.25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21%、61.70%,诊断价值(AUC=0.721,95%CI:0.630~0.812);PLR评估UC活动性的cut-off值为171.2,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51.49%、78.72%,诊断价值(AUC=0.665,95%CI:0.577~0.754),二者均优于WBC(AUC=0.628,95%CI:0.531~0.725)、N(AUC=0.657,95%CI:0.559~0.754)及CRP(AUC=0.662,95%CI:0.572~0.753),NLR诊断价值优于ESR(AUC=0.705,95%CI:0.613~0.798),而PLR逊于ESR。结论 NLR及PLR在活动期UC患者中升高。外周血NLR及PLR可以反映疾病活动情况,可以用作估计UC患者肠道炎症简易的额外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气囊小肠镜(DBE)及多层螺旋CT小肠成像(MDCTE)在不同年龄患者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疑诊小肠疾病且行DBE及MDCTE的患者病例资料,应用McNemar检验对两种诊断方法在不同年龄患者中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纳入106例患者,中老年组(≥45岁)62例,青少年组(<45岁)44例。中老年患者中,MDCTE及DBE的总检出率分别为46.8%和66.1%,青少年患者中为56.8%及84.1%。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各年龄组DBE的检出率均高于MDCT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慢性腹痛患者,各年龄组DBE检出率高于MDCTE,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对主要适应证各年龄段两种检查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老年组最常见的小肠疾病依次为血管畸形、肿瘤;青少年组则以炎性疾病居多。DBE对各常见疾病的检出率均高于MDCTE,在炎性疾病(P=0.039)和肿瘤(P=0.039)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血管畸形的检出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DCTE及DBE均为小肠有效且安全的检查方式,需根据二者优缺点以及不同年龄患者的小肠疾病特点确定诊断方案。对于中老年患者,以血管畸形及肿瘤性病变多见,行MDCTE联合DBE检查可进行较全面的评估;对于青少年患者,根据病情怀疑炎性病变时可直接行DBE检查,必要时行MDCTE检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