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结合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烟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7例烟雾病患者。采用Matsushima(1990)的分型标准,27例患者中6例为第3期,11例为第4期,7例为第5期,3例为第6期;以缺血首发21例,出血首发6例。27例均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与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相结合的手术治疗,其中3例行同侧颞浅动脉2个分支吻合,1例行双侧手术。术中采用多普勒超声,术后采用CTA、DSA观察吻合血管通畅情况,并采用TCD、CT灌注评价脑血流改善情况。结果①吻合口通畅情况:27例患者吻合口全部通畅。7例DSA复查显示,与间接手术相关的脑膜动脉和颞中深动脉均与皮质动脉之间形成新生血管吻合。②脑血流改善情况:26例术后1周内复查CT灌注成像,显示吻合侧血流量、血容量及血流峰值时间明显优于对侧。③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缺血患者术后TIA未再发作,原有缺血症状改善或消失;6例出血患者随访至今,未再有出血。④并发症:1例Ⅳ型患者术后第3天CT复查显示,距吻合口约3~4cm的前方左侧额叶出现新发小片梗死灶。全部患者未出现由于破坏原有自发血管吻合、颞肌占位效应及过度灌注等并发症。结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直接吻合术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对脑烟雾病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颅内多发动静脉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讨论颅内多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特征和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报告2例多发脑AVM病例,分析该病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同时探讨其治疗方法。结果:1例多发AVM采用NBCA胶1次栓塞2个病灶,达到完全栓塞;1例多发AVM应用ONYX胶完全栓塞1个病灶,另l病灶行放射治疗。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多发AVM的一种较好方法,但有时需结合手术及放射治疗手段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支架治疗颅内复杂性动脉瘤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动脉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对于复杂性(宽颈、梭形、夹层等)动脉瘤,开颅手术治疗及以往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效果均不佳。血管内支架的出现使这一现状得以改观,为颅内复杂性动脉瘤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但其安全性、有效性尚需进一步随访和检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长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100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总结研究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的长期预后。结果 100例患者中,共计104个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其中77个小动脉瘤(直径≤15mm),27个大动脉瘤(直径15mm至≤25mm)。根据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分类,36个动脉瘤属眼动脉瘤(Ⅰ型),68个动脉瘤属垂体上动脉动脉瘤(Ⅱ型)。94%患者完成临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8.89±17.63)个月],随访患者中97.8%患者远期预后良好(m RS 0~2分);82%患者完成影像学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34±7.69)个月],其中7个动脉瘤出现颈部残留,4个动脉瘤复发再通。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8.0%,血栓形成3例、弹簧圈脱出2例、血管痉挛2例、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单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动脉瘤大小(P=0.000)与动脉瘤不完全栓塞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动脉瘤不完全栓塞(P=0.038)与动脉瘤复发相关。结论 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安全有效,动脉瘤体积越大难以完全栓塞,复发率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启脾口服液中人参的提取媒介的研究,考察不同提取媒介对本品中人参皂苷转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时本品中人参皂苷进行测定。结果:醇浸提法第一次、第二次提取人参皂苷(Rgl和Re)的含量分别是19711mg、5037mg,转移率分别为65.9%、16.85%;水浸提法提取提取人参皂苷(Rg1和Re)的含量16182mg、7695mg,提取率分别为24.82%、11.84%。结论:采用醇浸提法提取两次,人参皂苷的转移率较比水浸提法明显提高,为合理利用药材资源和大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犬血管内皮细胞支架的制作方法,并在体外初步检测其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取犬颈静脉分离培养出血管内皮细胞,并进行体外鉴定。将血管内皮细胞贴附于含有肝素的高分子材料涂层的不锈钢支架表面,形成内皮化支架。采用体外模拟血流冲刷试验观察0~24 h冲刷后的细胞形态,并计每1 mm长度支架表面的黏附细胞数以检测其黏附能力。结果培养获得犬血管内皮细胞。形成具有完整细胞层的内皮化支架。体外冲刷0、12、24 h细胞计数为305.30±22.54、294.70±20.45、288.60±30.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犬血管内皮细胞可牢固贴附于含有肝素的药物高分子材料涂层的不锈钢支架表面,形成具有一定抗血流冲刷能力的内皮化细胞支架。  相似文献   
7.
在该科 1999年 3月~ 11月间收治入院的 2 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 ,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对颅脑损伤早期和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可能影响营养支持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18例病人在伤后 5~ 7天内达到 15 0 0~2 0 0 0 m l/天的鼻饲量 ;2创伤后一周内病人的消化道并发症以腹胀、呕吐、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多见 ,一周后则以腹泻和便次增多多见 ,多数情况下不必停止肠内营养支持而仅需对症处理即可缓解症状 ;35例病人在创伤早期存在不同程度的上消化道出血 ,其中 4例仍按常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均耐受良好。结论 :多数重型颅脑损伤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累及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夹层动脉瘤(VADA)Ⅱ型的治疗方法和各种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70例VADAⅡ型病例,根据临床症状分为对照组(药物随访,12例)和介入治疗组(58例)。介入治疗组依据治疗方法分为闭塞组(14例)和血管重建组(44例)。血管重建组再根据支架方向的不同分为血管重建(单纯支架)A亚组、血管重建(支架方向VA-VA)B亚组和血管重建(支架方向VA-PICA)C亚组。回顾性分析和比较各组VADAⅡ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疗效和随访(平均2年)结果,结合复习文献资料进行探讨。结果 2年随访结果:对照组、闭塞组、血管重建A亚组和血管重建B亚组+C亚组的治愈率+改善率分别为18.2%、69.2%(9/13例)、47.1%(8/17例)和80.0%(16/20例);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2%(2/11例)、15.4%(2/13例)、11.8%(2/17例)和5.0%(1/20例)。血管重建组的单支架、双/多支架和密网支架治愈率+改善率分别为57.1%(12/21例)、69.2%(9/13例)和100%(3/3例);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5%(2/21例)、7.7%(1/13例)和0。结论 VADAⅡ型介入治疗的疗效较药物随访好;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的疗效较闭塞和单纯支架治疗好,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不同数量和类型的支架,其疗效及并发症是否有差异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脑供血动脉联合重建术治疗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所致缺血性脑血管病。方法对9例有症状的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所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脑供血动脉联合重建术),分析围手术期前后及随访的症状体征和脑血流变化情况。结果全组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7例,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症状均较术前好转或消失:7例患者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总分为14分,随访时下降到3分,术前改良Rankin量表(MRS)总分为13分,随访时下降到4分。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患者中,脑供血动脉联合重建术治疗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效果基本满意。CT灌注作为一种脑血流评估方法,在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手术前病例筛选和手术后疗效评估方面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方法对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颅脑损伤早期和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可能影响营养支持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8例患者在伤后5~7d内达到1500~2000ml/d的鼻饲量;创伤后1周内消化道并发症以腹胀、呕吐、胃内容物返流和误吸多见,1周后则以腹泻和便次增多多见,多数情况仅需对症处理即可缓解症状;5例患者在创伤早期存在不同程度的上消化道出血,其中4例仍按常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均耐受良好。结论多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在伤后5~7d后经肠内营养支持获得足够的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