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病理诊断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获得病理组织学诊断慢性胰腺炎,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外分泌功能检查临床疑为慢性胰腺炎的47例患者,采用超声内镜引导下对胰腺行细针穿刺取得组织而进行病理学诊断。方法47例患者,男28例、女19例,年龄47~69岁,平均52.3岁,病程在3~21年之间,平均6.3年,临床疑为慢性胰腺炎、胰腺占位病变,并进行了相应的N-苯甲酰-L酪氨酰对氨苯甲酸(BT—PABA)试验、大便苏丹Ⅲ染色及胰腺CT检查的患者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EUS-FNA),取得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结果47例患者中,EUS-FNA的病理组织学诊断慢性胰腺炎为31例(31/47、69%)。结论通过EUS-FNA进行病理学诊断,解决了以往慢性胰腺炎只有临床诊断没有病理诊断难题,从而为临床提供了诊断慢性胰腺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胃食管反流病(GRED)的关系。方法将经内镜确诊的GERD患者50例及对照组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70例,均行14C呼气试验及快速尿素酶法进行Hp检测。结果50例GERD患者Hp感染率为32.7%,70例对照组Hp感染率53.6%,GERD患者Hp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RD患者各级之间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可能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日产Pentax电子胃镜,美国产Miorovasive Rigiflex贲门失弛缓扩张气囊,在内镜下行气囊括张治疗,观察治疗2年后临床症状、食管X线拍片等方面的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 29例扩张治疗时间最长的为17年,最短的2年,平均7.5年。29例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好转,体质量增加最多的为18.0kg。最少的2.5kg。平均体质量增加了3.9kg,25例(4例未复查)再次复查食管吞钡X线拍片。并与治疗前相比。食管腔直径缩小最多的2.4cm,最小的0.8cm,平均1.7cm。无1例复发。结论 气囊扩张疗效确切,操作较容易,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长效干扰素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及罕见不良反应。方法:对近3年我院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在使用长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76例患者共出现不良反应620例次,其中发热(56.8%)、肌肉酸痛(36.4%)、白细胞减少(81.8%)及流感样症状(44.3%)为长效干扰素α的常见不良反应;罕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甲状腺功能异常、抑郁或精神异常、心脏毒性及间质性肺炎等。结论:在抗病毒及免疫调节治疗的过程中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用药前有必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用药教育,督促患者定期返院进行各种相关检查,以便及时监测并发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根据病情调整剂量或停用。临床医师及药师应熟知干扰素可能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拉米夫定(LAM)是最早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核苷类似物,能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所带来的YMDD耐药变异问题也日益突出.我们采取单用或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YMDD耐药的CHB患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MR)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联合肝脾体积比值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合并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72例NAFLD患者,依据诊断结果将其分为无肝纤维化表现的NAFLD组(25例)、NAFLD轻度肝纤维化组(26例,S1~S2期)和NAFLD重度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8.
慢性胰腺炎213例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回顾性分析9 a间慢性胰腺炎(C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住院诊断CP 213例,按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漏误诊等特点进行统计.结果:CP213例,占消化科住院患者的4.38%, 男女之比1:0.84,9 a间每3 a发病增长为 38.6%,病因:胆源性36.2%,酒精性42.7%,高血脂13.6%,原因不明7.5%;临床表现:持续腹痛仅9.9%,进食后腹痛44%,两者相加为 53.5%,而慢性腹泻或脂肪泻占57%,进高脂肪餐(包括饮酒)后腹胀或腹泻81%,吸收不良 41%,糖尿病7.0%;在诊断方面:72.3%是以临床表现、大便脂肪定性或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及CT、EUS影象学特征诊断,27.7%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插通过病理诊断,在漏误诊方面:33.8%长期诊断为慢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30.5%诊断为慢性腹泻、肠炎或慢性结肠炎,11.3%诊断为胆系结石或胆囊术后综合症, 3.8%诊断为胰腺新生物或胰腺癌.结论:CP发病率在上升,临床表现腹痛不突出,而且多样性,应早期诊断,避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既往未行抗病毒治疗的HBV-DNA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予以普通干扰素治疗,观察组在普通干扰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80 mg口服,每日一次。治疗周期48周。治疗前后分别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测定TGF-β1、TIMP-1、MMP-1及α-SMA的表达及含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Ⅳ-C、LN、PIIIP)、肝纤维化分级水平及肝纤维化半定量计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肝组织中TGF-β1、TIMP-1及α-SM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MMP-1水平明显升高,以观察组变化更为显著。结论:干扰素抗病毒的同时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加用替米沙坦后抗肝纤维化作用更明显,提示替米沙坦与干扰素有协同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