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jCystatin)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脓毒症的干预效果。方法54 只 BALB/c小鼠适应性饲养1 周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BS 组,A组)、脓毒症造模组(PBS+LPS组,B组)、蛋白干预组(PBS+ LPS+SjCystatin组,C组)。A组腹腔注射PBS(100 μL),B组、C组腹腔注射含LPS(10 mg/kg)的PBS(100 μL),其中C组小鼠于 注射LPS后30 min腹腔注射含25 μg SjCystatin蛋白的PBS(100 μL)。每组随机抽取10只,造模后24 h取小鼠血清及肝、肺、肾 组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验检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全自 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AST、BUN和Cr水平;肝、肺和肾组织HE染色观察其病理损伤;每组余8只小鼠,造模后记录小鼠72 h 生存率的差别且观察小鼠状态的改变。结果3组小鼠的72 h生存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A组(100%)相比,B组(0%) 72 h生存率降低(P<0.05),经过SjCystatin蛋白治疗后,C组生存率较B组增高(36%)。与A组相比,B组肝、肺、肾组织切片病理 损伤加重,血清中ALT、AST、BUN、Cr、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B组相比,C组调节因子IL-10水平明显升高,肝、 肾、肺组织损伤明显减轻,且血清中上述肝肾功能检测指标及促炎因子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SjCystatin对LPS诱导的 脓毒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旋毛虫成虫排泄?分泌蛋白(Adult?worm excretory?secretory protein, AES)对卵清蛋白(Ovalbumin, OVA)诱导的小鼠变应性鼻炎的保护作用。方法 18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变应性鼻炎组,C组为AES治疗组。A组小鼠给予PBS;B组小鼠经腹腔注射抗原佐剂混悬液进行基础致敏,隔日1次,共7次,后以5% OVA溶液滴鼻进行局部激发,每日1次,共7次,诱导建立变应性鼻炎模型;C组小鼠在诱导变应性鼻炎基础上,于基础致敏和局部激发时分别加入25 μg AES进行干预。末次激发后观察各组小鼠30 min,并进行行为学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IL?4、IL?5、IL?10及TGF?β水平变化,HE染色后镜下观察小鼠鼻黏膜病理改变。结果 3组小鼠行为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10.12, P < 0.01);B组小鼠行为学评分显著高于A组[(7.17 ± 0.75)分和(1.33 ± 0.52)分,P < 0.01],且鼻黏膜病理损伤更为显著;经AES治疗后,C组小鼠行为学评分[(3.83 ± 0.75)分]显著下降(P < 0.01),鼻黏膜病理损伤亦显著缓解。3组小鼠血清中IFN?γ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7.50,P < 0.01),B组小鼠血清中IFN?γ水平显著低于A组(P < 0.05);经AES治疗后,C组小鼠血清中IFN?γ水平较B组显著升高(P < 0.05)。3组小鼠血清中IL?4 (F = 470.81,P < 0.01)、IL?5水平(F = 68.20,P < 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小鼠血清中IL?4、IL?5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均 < 0.01);经AES治疗后,C组小鼠血清中IL?4、IL?5水平均较B组显著降低(P均 < 0.01)。3组小鼠血清中IL?10(F = 174.91,P < 0.01)、TGF?β水平(F = 9.39,P < 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AES治疗后,C组小鼠血清中IL?10、TGF?β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P均 < 0.05)。结论 旋毛虫AES对OVA诱导的小鼠变应性鼻炎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清酸性蛋白4-二硫键核心结构域2/人附睾蛋白4(WFDC2/HE4)在肺腺癌(LUAD)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利用BioGPS数据库、 GEPIA数据库、 Oncomine数据库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WFDC2在正常肺组织与LUAD中的表达及对LUAD患者生存预后的意义;利用癌症细胞系百科全书(CCLE)分析WFDC2在癌组织T细胞与B细胞中的表达。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WFDC2相关基因及其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利用cBioPortal数据库分析WFDC2相关基因在LUAD中的共表达关系、相关性和显著性。肿瘤免疫评估资源(TIMER)数据库用于分析WFDC2在免疫浸润物中的表达及对LUAD患者生存预后的意义。结果 BioGPS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WFDC2在正常肺组织中低表达,而在人体正常组织的T细胞和B细胞中不表达。GEPI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WFDC2在LUAD组织中较正常肺组织高表达。Oncomine数据库检索出WFDC2差异表达的结果414项。其中, WFDC2表达增高19项, LUAD有4项; WFDC2表达降低15项, LUAD有1项;对符合设定条件的4项高表达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发现WFDC2在LUAD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 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WFDC2高表达组的LUAD患者总体生存(OS)较低表达组显著延长。CCLE分析结果显示WFDC2在癌组织T细胞和B细胞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显著增高。String数据库分析显示与WFDC2相关联的基因30个,参与4条信号通路, GO注释分类结果表明富集于8类细胞学组分、 4类分子功能和27类生物学过程。cBioPortal数据库分析显示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物(SLPI)与WFDC2在LUAD中相关性和差异最显著。TIMER数据库分析显示在免疫微环境中高表达WFDC2的B细胞可显著延长LUAD患者1年、 3年、 5年和10年生存预后时间。结论 WFDC2在LUAD组织中高表达,具有抗肿瘤免疫抑制作用,可显著延长LUAD患者的OS,可作为LUAD临床预后的候选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旋毛虫成虫排泄?分泌蛋白(Adult?worm excretory?secretory protein, AES)对卵清蛋白(Ovalbumin, OVA)诱导的小鼠变应性鼻炎的保护作用。方法 18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变应性鼻炎组,C组为AES治疗组。A组小鼠给予PBS;B组小鼠经腹腔注射抗原佐剂混悬液进行基础致敏,隔日1次,共7次,后以5% OVA溶液滴鼻进行局部激发,每日1次,共7次,诱导建立变应性鼻炎模型;C组小鼠在诱导变应性鼻炎基础上,于基础致敏和局部激发时分别加入25 μg AES进行干预。末次激发后观察各组小鼠30 min,并进行行为学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IL?4、IL?5、IL?10及TGF?β水平变化,HE染色后镜下观察小鼠鼻黏膜病理改变。结果 3组小鼠行为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10.12, P < 0.01);B组小鼠行为学评分显著高于A组[(7.17 ± 0.75)分和(1.33 ± 0.52)分,P < 0.01],且鼻黏膜病理损伤更为显著;经AES治疗后,C组小鼠行为学评分[(3.83 ± 0.75)分]显著下降(P < 0.01),鼻黏膜病理损伤亦显著缓解。3组小鼠血清中IFN?γ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7.50,P < 0.01),B组小鼠血清中IFN?γ水平显著低于A组(P < 0.05);经AES治疗后,C组小鼠血清中IFN?γ水平较B组显著升高(P < 0.05)。3组小鼠血清中IL?4 (F = 470.81,P < 0.01)、IL?5水平(F = 68.20,P < 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小鼠血清中IL?4、IL?5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均 < 0.01);经AES治疗后,C组小鼠血清中IL?4、IL?5水平均较B组显著降低(P均 < 0.01)。3组小鼠血清中IL?10(F = 174.91,P < 0.01)、TGF?β水平(F = 9.39,P < 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AES治疗后,C组小鼠血清中IL?10、TGF?β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P均 < 0.05)。结论 旋毛虫AES对OVA诱导的小鼠变应性鼻炎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旋毛虫及其虫源性蛋白对盲肠结扎穿孔(CLP)诱导的小鼠脓毒症的影响。方法8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 分为假手术组、CLP组、旋毛虫肌幼虫(ML)预感染组、旋毛虫肌幼虫虫体可溶性蛋白(SMP)处理组和排泄分泌蛋白(MES)处理 组。ML预感染组于术前28 d经口感染300条旋毛虫肌幼虫,其余各组分别于术后30 min腹腔注射PBS或SMP(25 μg/只)或 MES(25 μg/只)。观察小鼠术后状态和72 h生存率,检测术后12 h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 酶(AST)、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及TNF-α、IL-6、IL-1β、IL-10、TGF-β水平,观察小鼠肝和肾组织病变。结果与假手术 组相比,CLP组72 h生存率降低,血清中ALT、AST、BUN和Cr水平及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IL-10和TGF-β水平均明显 升高(P<0.05)。肝中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水肿,肾中部分血管球皱缩,肾小管细胞水肿。与CLP组相比,ML预感染组血清中 ALT、AST、Cr、TNF-α和IL-1β水平降低,IL-10和TGF-β水平升高(P<0.05);SMP处理组血清中ALT、AST、Cr、TNF-α和IL-1β水 平降低,TGF-β水平升高(P<0.05);MES处理组72 h生存率明显升高,血清中ALT、AST、BUN、Cr、TNF-α、IL-6和IL-1β水平明显 降低,IL-10和TGF-β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和肾组织结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旋毛虫及其虫源性蛋白可减少CLP诱导的 脓毒症小鼠血清中促炎因子的释放,促进免疫调节因子的释放,其中MES效果更为显著,并能减轻肝和肾结构和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角血蜱携带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情况及其基因特征,分析长角血蜱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传播中的作用。方法在SFTS严重流行区河南省信阳市采集长角血蜱,采用实时RTPCR方法检测蜱中SFTSV核酸,阳性蜱进行SFTSV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并与当地病人血液中的SFTSV序列及GenBank中公布的SFTSV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结果共检测285只长角血蜱,SFTSV携带率为20.4%(58/285)。其中,游离蜱携带率31.9%(46/144),寄生蜱携带率8.5%(12/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36,P<0.01)。基于SFTSV的L、M和S片段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信阳地区长角血蜱的SFTSV序列与来自当地病人的SFTSV序列聚在同一分支,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5%~99.7%,99.4%~99.5%和99.4%~99.5%。结论信阳地区SFTS高发病率与当地长角血蜱SFTSV高携带率有关,长角血蜱可能是SFTSV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8.
通过疑似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病例咽拭子的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检出情况,探讨SFTSV通过呼吸道传播的可能性。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中疑似病例的纳入标准,于2013年5~9月在SFTS高发区河南信阳的监测哨点医院收集72例疑似 SFTS 病例的血清和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 RT?PCR 方法和ELISA方法检测SFTSV。结果显示,在72例疑似SFTS病例中,52(72?2%)例检测是SFTSV阳性,其中46例核酸RT?PCR检测阳性,6例血清ELISA检测阳性。在52例SFTSV阳性病例中,4(7?7%)例咽拭子核酸检测SFTSV阳性;在20例SFTSV阴性病例中,咽拭子核酸均未检测到SFTSV。4例咽拭子SFTSV阳性病例均为重症,同时都伴有咳嗽症状,其病毒载量最高可达108 copies/mL。 SFTSV在患者的咽拭子中可以检测到,咽拭子核酸检测SFTSV阳性检出率远低于血清标本,其作为检测SFTSV的可行性值得商榷。咽拭子检测SFTSV阳性患者体内病毒载量高且伴有咳嗽症状,加大了SFTSV通过呼吸道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广州管圆线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AcCystatin)对卵清蛋白(OVA)诱导的变应性鼻炎小鼠的影响.方法 将24只8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OVA变应性鼻炎致敏组和AcCystatin治疗组.OVA组以OVA为变应原,氢氧化铝为佐剂进行腹腔注射,第15天后OVA滴鼻建立小鼠AR模型;A...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