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绝经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病变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绝经女性患者10 746例,分为A组(绝经时间>5年,n=5 573)与B组(绝经时间≤5年,n=5 173)。记录随访期间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死亡、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出血事件等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A组随访30 d及1年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死亡发生率均高于B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血管支数、肾小球滤过率是影响A组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绝经时间>5年的女性患者行PCI治疗冠心病预后差于绝经时间≤5年的女性,病变血管支数、肾小球滤过率是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服用左旋甲状腺激素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357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23例未遵医嘱用药为A组,234例严格遵医嘱服用左旋甲状腺激素片做甲状腺替代治疗为B组,对患者进行1年的电话随访并建议患者出院后9~12个月来院复查冠脉造影,记录死亡、心肌梗死、出血及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TVR)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并行冠脉造影发现,B组的MACE发生率为4.3%(10/234),低于A组的8.9%(11/123);B组的心肌梗死为0例,发生率低于A组的1.6%(2/1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病死率、TVR、出血学术研究会(BARC)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服用左旋甲状腺激素片做甲状腺替代治疗安全、有效,可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2个月缺血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其性别差异。方法本研究对1 423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I LOVE IT 2的老年亚组分析,其中老年女性患者583例,老年男性患者840例。主要终点为靶血管失败(TLF),定义为心性死亡、心肌梗死或靶病变血运重建。结果 12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TLF发生率分别为老年女性组6.35%,老年男性组6.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老年女性患者发生BARC出血(bleeding academic research consortium,BARC)(1~5级)的风险较老年男性患者显著增高(7.72%vs 4.52%;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老年女性是PCI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R=1.84,95%CI:1.19~2.84,P=0.006)。结论 老年女性与老年男性相比,PCI术后TLF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出血风险显著高于老年男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后长期预后的差异。方法 I-LOVE-IT 2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全国32家中心共同参与,共入选2 737例患者。本研究为I-LOVE-IT 2研究的性别亚组分析,其中,男性1 879例(68.7%),女性858例(31.3%)。主要终点:12个月靶病变失败率(TLF),包括心源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及缺血性靶病变血运重建。比较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12个月TLF、心源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明确/可能支架内血栓等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后12个月长期靶病变失败率结果类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我国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对既往合并缺血事件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优选方案(OPT-CAD)研究自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纳入的851例有缺血事件病史,已接受1年DAPT的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抗血小板药物服用情况,将患者分为DAPT组(n=584)与单药抗血小板治疗(SAPT)组(n=267)。本研究的主要终点为12~24个月随访期间发生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结果 DAPT组心源性死亡发生率低于SAPT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全因死亡、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全部出血、BARC3-5型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长DAPT并不增加全部出血及BARC3-5型出血的风险。结论对于既往合并缺血事件且耐受1年DAPT的ACS患者,延长疗程至2年可进一步降低其心源性死亡风险,且不会增加全部出血及BARC3-5型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置入新型药物洗脱支架(BP-SES)术后,应用6个月与12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I-LOVE-IT 2研究中置入BP-SES老年患者(≥65岁)627例,其中接受6个月DAPT治疗319例(6个月DAPT组),12个月DAPT治疗308例(12个月DAPT组)。本研究的主要终点为12个月的靶病变失败(TLF,包含心源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和临床驱动的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12个月净不良临床事件(NACE,包含全因死亡、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或全部出血的复合终点)以及12个月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线SYNTAX评分、靶病变个数、靶血管位置等基线造影特征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2个月Kaplan-Meier累积事件,6个月DAPT组主要终点TLF发生率(7.2%比7.1%,P=0.980),次要终点NACE发生率(14.1%比13.0%,P=0.726),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2.8%比1.0%,P=0.101)与12个月DAPT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明确或极可能的支架内血栓形成共5例,其中6个月和12个月DAPT组分别有3例和2例(0.9%比0.6%,P=0.6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界标分析结果显示,在6至12个月随访期间,6个月DAPT组TLF(2.3%比1.7%,P=0.593),NACE事件发生率(4.2%比2.9%,P=0.392),出血发生率(1.0%比1.0%,P=0.961)与12个月DAP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接受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置入的老年患者中,术后接受6个月DAPT治疗者,有效性和安全性与接受12个月DAPT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UA危险评分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NSTEMI行PCI的患者3 218例,随访3 126例(97.1%),失访92例(2.9%)。根据UA危险评分将患者分为高危组(8~10分)508例(15.8%),中危组(4~6分)1 685例(52.3%),低危组(0~2分)933例(29.0%)。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并行PCI,记录患者出院后30 d与1年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情况,分析不同组间预后与UA危险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UA危险评分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出院后30 d的MACCE发生率分别为4.6%(23/508)、1.2%(20/1 685)、0.3%(3/933),1年的MACCE发生率分别为8.6%(43/508)、3.8%(64/1 685)、1.9%(18/933),高危组MACCE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危组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A危险评分对NSTEMI患者PCI预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心功能情况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年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4年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治疗并行PCI术的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Ⅲ级及心功能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选患者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最终筛选出4 145对(8 290例)患者。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症状组(NYHA分级Ⅱ~Ⅲ级,n=4 145)及对照组(心功能正常及NYHA分级Ⅰ级患者,n=4 145)。所有患者均行PCI治疗,随访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出院1年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造影结果及介入手术资料、全部出血事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2~5级、BARC 3~5级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中心资料表明,心功能严重程度不影响PCI术后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多支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收治的发病时间在12 h以内行完全血运重建的131例STEMI多支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完全血运重建时机(非梗死相关血管重建时机)将研究对象进一步分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干预梗死相关血管后同台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组(MV-PCI,n=21)、7 d内择期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组(7 d stagedPCI,n=82)以及8~60 d择期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组(60 d staged-PCI,n=28)。比较3组的主要研究终点,包括首次或二次PCI术后3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定义为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缺血驱动血运重建及心力衰竭的复合终点;次要研究终点,包括主要终点中各独立组份以及全因死亡、顽固性心绞痛及全部出血事件(BARC 1~5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3年的随访,MV-PCI组、7 d staged-PCI组与60 d staged-PCI组MACE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60 d staged-PCI组的MACE(7.1%比19.0%、20.7%)、缺血驱动血运重建(7.1%比19.0%、15.9%)及全部出血事件(BARC 1~5型)(0比4.8%、4.9%)的发生率在数值上显著低于MV-PCI组和7 d staged-PCI组,且60 d staged-PCI组MACE出现的时间明显晚于其他两组。结论对STEMI多支病变患者在急诊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8~60 d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的完全血运重建策略有使MACE、缺血驱动血运重建及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s)对服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净临床不良事件(NACE)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大规模注册登记研究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优选方案(OPT-CAD)入选的服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满1年的5 228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服用了PPIs,将所有患者分为联用PPIs组(n=1 816)与未联用PPIs组(n=3 412)。以12个月内的净临床不良事件(NACE,包括全部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和全部的出血事件的复合终点)为主要终点,以12个月内的NACE事件的组成成分以及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定义的出血事件(BARC 2~5型)为次要终点。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出院后用药情况及临床结局。结果联用PPIs组患者年龄、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左室射血分数及消化系统病史、消化道溃疡比例要高于未联用PPIs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PPIs组的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的使用比例要高于未联用PPIs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2个月NACE事件发生率、12个月缺血事件、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全部出血、BARC 2~5型出血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Is对服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ACS患者NACE发生风险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