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9篇
  免费   481篇
  国内免费   222篇
耳鼻咽喉   51篇
儿科学   52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195篇
口腔科学   52篇
临床医学   1048篇
内科学   495篇
皮肤病学   48篇
神经病学   153篇
特种医学   186篇
外科学   196篇
综合类   1578篇
预防医学   794篇
眼科学   89篇
药学   662篇
  21篇
中国医学   638篇
肿瘤学   157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80篇
  2022年   314篇
  2021年   276篇
  2020年   241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231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340篇
  2013年   379篇
  2012年   414篇
  2011年   424篇
  2010年   355篇
  2009年   334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4.
5.
6.
7.
先证者 男,4岁,因反复惊厥发作4个月于2000年7月11日入院。患儿3岁9个月时出现两次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无发热,就诊于外院,给予苯巴比妥治疗无效,脑电图显示全面性阵发性尖波,改用丙戊酸后发作频率增加,并出现3~9次/d的失神发作和失张力性发作,再改用苯妥英加氯硝西泮,发作无减少,每次发作持续约1~2min,转至本院。患儿2岁10个月时曾出现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1次,伴高热,未予处理。  相似文献   
8.
论王清任中风气虚血瘀论的理论渊源及其对后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名医王清任以《医林改错》一书享誉杏林。王氏在书中对瘀血学说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创造了许多活血化瘀的有效方剂,并在此基础上鲜明地提出了中风病“气虚血瘀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之为“治瘀专家”[1]。其气虚血瘀论是渊源于《内经》,兼取于后世诸贤,并经自己的实践验证正确后提出的。1渊源于《内经》,兼取于后世诸贤1.1渊源于《内经》气血理论《内经》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素问》指出了人之根本乃气血;同时提出了“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认为疾病的产生是源于气血的病变;在治法上应“谨守病机……疏其气血”;又曰:“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明确指出了临床上应根据病机而运用攻邪和扶正两种基本治法,初步建立了气血理论。又云:“气之盛衰,左右倾斜,以上调下,以左调右”,认为随着人体之气的盛衰变化,气可在左右上下相互流动、调济。1.2受仲景正气引邪启发《灵枢.邪气藏府病形》首提中风一词。东汉张仲景提出是“正气引邪,口呙僻不遂”。而《金匮要略心典》云:“受邪之处,筋脉不用而缓;无邪之处,正气独治而急。”医家认为中风发病是正虚邪实,正急牵引而致半身不遂,其中邪实主要指外邪,指出了中风的基本病机是正虚邪实,为后...  相似文献   
9.
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1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9年5月至2006年4月我们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IE)19例.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本组19例中男16例,女3例;年龄4~50岁。先天性心脏病12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例,室间隔缺损(VSD)并动脉导管未闭(PDA)修补术后1例、右心室起搏导线折断1例,无原发心脏病3例。  相似文献   
10.
罗健  李倩 《抗癌之窗》2010,(3):18-19
阿片类药物最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便秘、恶心和呕吐、镇静、谵妄及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大多出现于用药的初期,少数病人甚至在用药剂量尚未达到止痛治疗作用的时候即出现呕吐、嗜睡、头晕等不良反应。不过,除便秘外,不良反应大多是暂时性或可耐受的。对不良反应进行积极的预防性治疗,可以减轻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防治不良反应与癌症疼痛治疗本身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