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作为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有以下特点:各种心力衰竭的症状,如静息或运动时出现呼吸困难、疲乏等;液体潴留的体征,如肺淤血和/或下肢、踝部水肿;静息状态下存在心脏结构与功能异常。这些症状体征及功能异常严重影响患者劳动能力、生活质量和寿命。心力衰竭的患病率日益增高,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多中心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不同年龄组成年人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为0.9%。随着年龄增高,心力衰竭的患病率显著上升。近年来关于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免疫组化和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结核病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约1/3艾滋病患者死于结核病。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吡嗪酰胺是目前一线抗结核药物,两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联合一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或蛋白酶抑制剂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则是抗艾滋病的重要武器。  相似文献   
3.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作为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有以下特点:各种心力衰竭的症状,如静息或运动时出现呼吸困难、疲乏等;液体潴留的体征,如肺淤血和/或下肢、踝部水肿;静息状态下存在心脏结构与功能异常.这些症状体征及功能异常严重影响患者劳动能力、生活质量和寿命.心力衰竭的患病率日益增高,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多中心研究调查结果显示[1]:我国不同年龄组成年人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为0.9%.随着年龄增高,心力衰竭的患病率显著上升[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丙型肝炎病毒(HBV、HCV)的泛嗜性.方法:选择慢性乙、丙型肝炎(慢肝组)28例、肝炎肝硬化(肝硬化组)44例,共72例作为研究对象.受检者常规胃镜检查,取胃窦幽门周围3cm以内活体组织两块,除普通病理检查外,分别做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丙型肝炎病毒抗原(HCVAg)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慢肝组有不同程度的胃黏膜慢性炎症者达92.9%(26/28)、肝硬化组达95.5%(42/44),排除年龄影响因素外,慢肝组以单纯慢性炎症为多,而肝硬化组以伴萎缩和肠化者为多.慢肝组与肝硬化组患者分别有53.6%(15/28)、81.8%(36/44)胃黏膜HBVAg阳性,其中HBsAg、HBcAg双阳性31例.在51例患者胃黏膜HCVAg检测中有33例(占64.7%)阳性表达、66.7%(22/33)与HBcAg同时表达.肝硬化组HBVAg及HBsAg、HBcAg双阳性者均高于慢肝组(P值均<0.05).结论:HBV、HCV在慢性及肝硬化患者胃黏膜表达明显,应重视其在胃黏膜病变发病中的作用,并加强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难治性高血压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引起难治性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2008年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共收治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38例,分析其降压失败原因,针对性提出引导健康生活方式,除外继发性高血压及白大衣高血压,根据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结果降压失败原因有不健康生活方式、个人依从性差、治疗不恰当、继发性高血压及白大衣高血压。经合理治疗可使血压控制在目标值的有效率达78.94%。结论难治性高血压应从病因上仔细分析,认真研究,制定全面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可提高其控制率。  相似文献   
6.
心力衰竭是临床极为常见的危重症,见于所有不同病因器质性心脏病的主要并发症。现对我院2006年2月—2008年2月住院心力衰竭病人病因进行总结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对心力衰竭的认识和理解。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心力衰竭病人75例,男41例,女34例;年龄25岁~83岁,中位年龄54岁;多  相似文献   
7.
8.
9.
10.
目的探讨急诊中青年昏迷患者的病因构成。方法对170例急诊中青年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青年昏迷患者的主要病因为各种外源性中毒,其次为严重创伤、急性脑血管意外、糖代谢异常。结论急诊中青年昏迷患者,病因复杂,常涉及多学科、多病种,尽早明确病因,及时针对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