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羟基茜草素为茜草的代表性成分,研究其作用的分子靶标对阐明茜草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HT-29细胞培养,以其高表达的GPR35受体为靶标,通过无标记细胞靶点药理学技术检测羟基茜草素对GPR35受体的激动活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羟基茜草素在HT-29细胞上能够引起DMR响应,且响应曲线类型与GPR35受体激动剂敏喘宁一致,其EC50值为6.142±0.189 μmol·L-1。此外,在HT-29细胞上,羟基茜草素对GPR35受体激动剂敏喘宁有脱敏作用,GPR35受体拮抗剂ML145对羟基茜草素有拮抗作用。结论:由此可以推断羟基茜草素为GPR35受体的激动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恶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及尿液中补体因子H(CFH)的半定量分析,探讨CFH在恶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恶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例以及同期健康查体的正常人16例(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及尿液中CFH的浓度,同时收集临床生化及尿蛋白等临床指标.结果 恶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及尿液CFH均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高血压组患者血清CFH水平与肌酐、尿液CFH、尿蛋白浓度呈正相关(r=0.786,P<0.01;r=0.508,P<0.05;r =0.705,P<0.01).结论 恶性高血压患者CFH可能参与其肾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给指握拳法在老年消瘦患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60例老年消瘦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180例,A组采用给指握拳法,B组采用传统握拳法进行静脉穿刺,穿刺部位均选取手背静脉.观察比较2组患者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和患者疼痛程度.结果 A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但疼痛程度低于B组.结论 采用给指握拳法对老年消瘦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提高了一次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4.
肿瘤患者腹腔灌注化疗药物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腹腔灌注作为化疗的又一给药途径,单纯顺铂灌注近年来已在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家被采用,国内也曾有报道。我科自1988年1月开始采用丝裂霉素、顺铂、5-氟脲嘧啶中剂量联合腹腔灌注,对肝癌以及胃癌、胰腺癌,其它恶性肿瘤腹腔及肝转移的患者,起到了缩小肿块,缓解疼痛,消除腹水,延长寿命的良好效果。现将灌注方法及灌注前后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肝癌48例,胃癌10例,胰腺癌3例,其它9例;其中男53例,女17例;年龄28~72岁;穿刺共232次,穿刺次数最少者1次,最多者12次。穿刺6~12次为一疗程。治疗结果见表。  相似文献   
6.
目的:发现游离脂肪酸受体1(FFA1)的新型激动剂,为该受体的生物学和功能研究提供工具分子.方法:①筛选实验:构建FFA1受体高表达的CHO-K1细胞(CHO-FFA1细胞).采用无标记细胞整合药理学(CLIP)技术在CHO-FFA1细胞上筛选熊果酸、白藜芦醇、黄芪甲苷、甘草酸、黄柏碱、苍术素、苍术酮等80个天然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以多系统、多器官受累为主要表现;其中假性肠梗阻(IPO)与输尿管肾盂积水、胆管扩张同时出现非常罕见,称为内脏肌肉蠕动障碍综合征(visceral muscle dysmotility syndrome,VMDS)[1].VMDS的临床表现类似急腹症,处理不当会危及生命,目前国内外鲜有此综合征报道.我院曾收治两名VMDS患者,诊断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SLE诊断标准[2],发生VMDS时均处于SLE活动期(SLE-DAI评分分别为10分、12分).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研究循环系统中经典途径补体活化及调节方式在IgA肾病(IgAN)中的致病作用及与肾损伤的关系.方法 IgA肾病组30例,10例狼疮性肾炎(LN)患者作阳性对照,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IgA肾病患者和对照组血及尿液中经典途径补体激活标志物C1q、经典途径调节因子(sCR)1,分析补体浓度与肾组织病理结果及临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将IgA肾病组患者按照病理Lee氏结果进行分组,Lee氏Ⅰ~Ⅲ级定为轻度损伤组,Lee氏Ⅳ~Ⅴ级定为重度损伤组,比较两组间的补体浓度差异.分析血C1q与sCR1间相关性.结果 IgA肾病组患者血清C1q及sCR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IgA肾病组与L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N组患者尿液C1q浓度明显高于另外2组(P<0.01).当血清肌酐> 133μmol/L时,血C1q与肌酐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尿C1q与肌酐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Lee氏Ⅳ~Ⅴ级组患者血液及尿液C1q均明显低于Lee氏Ⅰ~Ⅲ级组(P<0.05).血sCR1与血C1q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IgA肾病患者循环系统中可能存在补体经典途径激活通路,尤其是在肾损伤严重组,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IgA肾病中可溶型CR1对C1q存在介导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