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在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同时一次性肌肉注射维生素D37.5 mg治疗前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哮喘门诊就诊的哮喘急性发作初治患儿6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3例。两组均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每次一吸(50μg/100μg),2次/天;观察组仅第1天加用维生素D330万IU肌肉注射一次。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取静脉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25(OH)D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25(OH)D水平升高,虽未达到理想水平,但可纠正哮喘患儿存在的25(OH)D不足或缺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哮喘患儿给予一次性维生素D330万IU肌肉注射可以纠正其存在的25(OH)D不足或缺乏,可能是改善哮喘患儿临床预后的积极补充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李敏  王次林等 《医学科技》2002,(1):60-62,46
目的:为配合全国第二次0-14岁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掌握成都市儿童哮喘的患经,发病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随机分层,整群,不等比抽样方法,选择成都市区的二个区代表居民区和工业区,分别抽取其中的二个街道办事处的全部0-14岁儿童,选向家长发放问卷初筛表,然后筛选 关疾病的可疑患者,再经呼吸专科医师统一问诊和查体,所有数据经SPSS/PC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实际调查人数的10221人,确诊婴幼儿哮喘,儿童哮喘及过敏性咳嗽患儿共443例,累计患病率为4.33%,除去两年以上不发作病例,现患率为3.36%,患儿的性别,年龄,首次发作年龄,呼吸道感染,摄入或吸入过敏原,遗传因素等均与哮喘发病显著相关,哮喘好发季节为秋冬季或换季时,夜间哮喘占39.5%,早期明确诊断及接受正规吸入激素治疗的比例较低。结论:本次调查证实儿童哮喘的患病患率明显升高,且早发于婴幼儿期,哮喘发作受诸多因素影响,有关资料为今后群防群治和相关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成都市城区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调查2000年成都市城区儿童0-14岁哮喘现患病率及相关因素,为儿童哮喘防治提供依据。以随机、分层、整群、不等比例抽样调查方法,抽样调查分布于工业区、居民区四个街道办事处10260人,受检10221人。结果:成都市城区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4.15%,较十年前四川省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1.95%明显升高。其中高发年龄2-9岁。工业区患病率略高于居民区,但无统计学意义。呼吸道感染98.58%、食物过敏(鱼虾)16.97%、气候变化45.99%为明显诱因;有过敏性鼻炎38.21%,有哮喘家庭史56.6%。结论:本次调查反映成都地区0-14岁儿童哮喘流行情况并获得儿童哮喘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可供今后儿童哮喘群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对哮喘儿童肺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采用德国Jaeger公司的MasterscreenIOS测定仪,对61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前后进行通气肺功能(F-V)和脉冲振荡(IOS)检测。观察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速(PEF)、呼出25%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FEF25)、呼出50%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FEF50)、呼出75%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FEF75);呼吸阻抗(Zrs)、气道总阻力(R5)、中心气道阻力(R20)、响应频率(Fres)。结果: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后FVC、FEV1、PEF均明显升高(P<0.001),而Zrs、R5、R20、Fres均明显降低(P<0.05),两者检查结果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能改善哮喘儿童的肺通气功能,降低气道阻力,是治疗儿童哮喘的理想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于初治的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儿规范吸入ICS+ LABA治疗同时,给予一次性肌注维生素D3 (7.5 mg)干预,观察其对完全控制率及其肺通气功能,尤其是小气道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哮喘门诊就诊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采用随机表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3例);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检测肺功能.结果 2组治疗的1、2和3个月完全控制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287、0.77、0.004,P值均>0.05);2组治疗前后大、小气道功能指标(%预计值)的比值均有提高,观察组的FVC% pred、FEV1/FVC%、FEF75% pred、FEF25% pred、MMEF% pre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反映小气道的指标改善尤其明显;2组治疗后大小气道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比较:2组的FEW1%pred、FEV1/FVC%、FEF50% pred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FEF25%pred [28 (84.8%)]、FEF50%pred [26 (78.8%)]、FEF75%pred[31 (93.9%)]和MMEF%pred[29(87.7%)]比较对照组FEF25%pred [20 (55.6%)]、FEF50%pred [20 (55.6%)]、FEF75%pred [22 (61.1%)]和MMEF%pred [23 (63.9%)]的恢复正常率都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78、4.182、10.418、5.337,P值均<0.05).结论 一次性肌注维生素D3 (7.5 mg),可以更好地改善在规范化吸入治疗的儿童哮喘患儿进入缓解期后小气道功能指标,该剂量对于儿童哮喘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哮喘儿童系统管理教育和规范治疗跟踪随访观察结果。方法 320例患儿分管理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不同治疗与观察。结果 管理组有效率98.9%。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和学龄儿童缺课天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 通过哮喘管理教育可以提高哮喘患儿疾病认识水平。改善用药依从性,减轻症状,改善肺功能和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诱导痰中白细胞介素-5(IL -5)水平变化及其与哮喘发作期病情分度的关系,探讨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在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按随机分层设计,65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被分为 轻、中、重度发作组,34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高渗盐水诱导痰液,以酶联 免疫法(ELISA)测定诱导痰中IL5水平,同时进行诱导痰中嗜酸细胞(EOS)计数,测定用力 呼气比值(FEV-1)。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诱导痰中EOS计数、IL-5 水平均高于健康儿童组,FEV-1则低于健康儿童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5);而IL-5水平随发作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升高,轻、中、重度发作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重度哮喘患儿FEV-1低于轻、中度哮喘(P<0.05) 。痰液中IL-5水平与EOS计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82,P<0.05),与F EV-1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647,P<0.01)。结论:诱导痰中IL-5水平可能较EOS计数更能准确反映哮喘患儿气道炎症和哮喘发作时的病情程度,可以作为临床评价哮喘病情和药物疗效的准确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患者是否存在Th2细胞过度分化以及转录因子T bet和GATA 3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 32例哮喘患者 (A组 )和 2 0名健康对照者 (B组 )纳入研究。A组中儿童型 (A1组 )和成人型 (A2 组 )分别为 12、2 0例 ,变应原皮试阳性 (AⅠ 组 )和阴性 (AⅡ 组 )者分别为 18、1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法检测哮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 4 (IL 4 )和γ干扰素 (INF γ)浓度 ,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测定淋巴细胞中CCR3 和CCR5 阳性细胞率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流式细胞术 (FCM)测定淋巴细胞中T bet、GATA 3mRNA表达水平。结果 A组和B组患者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 4、INF γ浓度分别为 (118± 2 5 ) μg/L、(75± 12 ) μg/L、(6 5 1± 85 ) μg/L、(1179± 332 ) μg/L ,A、B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0 1) ;A1组和A2 组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 4浓度分别为 (12 1± 2 5 ) μg/L、(118± 2 5 ) μg/L ;INF γ浓度分别为 (6 39±132 ) μg/L、(6 6 1± 84 ) μg/L ,A1和A2 组分别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1) ,但A1组与A2 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AⅠ 组与AⅡ 组IL 4浓度分别为 (12 6± 2 3) μg/L、(10 7± 2 6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哮喘发作时支气管舒张试验中大小气道功能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哮喘初次发作患儿51例,采用Master Screen肺功能仪,在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前、后进行肺功能检测;比较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PEF)、1秒用力肺活量(FEV1)、1秒率(FEV1/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用力呼气流速(FEF)25、FEF50、FEF75的变化.结果 51例患儿的平均年龄(7.30±2.33)岁.患儿哮喘发作时支气管舒张试验总阳性率58.8%,并有随病情加重而升高的趋势;与舒张试验前比较,舒张试验后大小气道各指标的绝对值、占预计值百分比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以代表大气道指标的FEV1改善率≥12%判定为舒张试验阳性,阳性率58.8%;以代表小气道指标的MMEF改善率≥25%判定为舒张试验阳性,阳性率70.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4).结论 哮喘发作患儿FEV1基础值>70%亦可行支气管舒张实验,同时结合大、小气道指标以判断气道可逆性可以更全面反映哮喘的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我国2008年0~14岁患儿细菌感染病原菌构成以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89家成员单位医院的儿科和成都市儿童医院上报的0~14岁患儿的临床分离菌株,按CL SI推荐的常规鉴定和纸片扩散法(Kirlby-Bauer,K-B),测定菌株对指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按CLSI 2008年版判断药敏试验结果,采用WHONET 5.4分析.结果 共收集5191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326株,占64.07%:革兰阳性菌1788株,占34.44%.分离细菌在前五位的为大肠埃希菌12.02%、流感嗜血菌10.94%、肺炎克雷伯菌9.86%、金黄色葡萄球菌7.84%、肺炎链球菌6.88%.肠杆菌科细菌对氨苄西林明显耐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黏质沙雷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耐药率在30%以下,出现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现象.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比例分别为46.96%和47.66%.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达85.7%,草绿色链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1.7%,对红霉素耐药分别为84%和91.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比例分别为32.7%和69%.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5.1%和19.7%.结论 各分离细菌耐药率的增加,尤其是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的增加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的出现,在儿童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