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焦点管理循环(FOCUS-PDCA)法降低儿科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儿科实施FOCUS-PDCA法循环前61例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为常规组,2021年7月至12月实施FOCUS-PDCA法循环后61例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为观察组。其中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FOCUS-PDCA法管理,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导管堵塞情况、静脉炎发生率、静脉炎发生原因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常规组,留置针堵管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导致患儿静脉炎发生原因少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FOCUS-PDCA法降低儿科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发生率的效果较好,不仅可降低留置针堵管率,还可以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12-2016年河南省人民医院高血压科住院高血压患者9439例中继发性高血压患者3706例病因分类及构成比较,为高血压防治提供病因学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9439例住院高血压患者中3706例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年龄、性别构成及病因分类。结果9439例住院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占60.74%(5733例),继发性高血压占39.26%(3706例)。在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心理因素性高血压例数最多(1175例,31.70%),其次例数较多的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779例,21.0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728例,19.64%)、肾血管性高血压(702例,18.94%)。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心理因素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血管性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青光眼患者年龄较大,心理因素性高血压、内分泌性继发性高血压的女性患者较多(P<0.05)。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年龄[(50.2±15.0)比(46.6±15.2)岁]较大、男性患者比例[54.6%(2024/3706)比64.5%(3695/5733)]较小(均P<0.05)。继发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女性的平均年龄高于男性(P<0.05)。结论2012-2016年高血压住院患者中继发性高血压占39.26%,高于国内外文献报道。住院的高血压患者心理因素性高血压比例居于首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比例也较高。年龄较大的高血压患者中也筛查出不少继发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药物干预在糖尿病预防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8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前期患者各40例,实验组采用药物干预方式对前期患者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生活方式干预对前期患者进行干预,随访3年后比较两组前期患者的临床结果以及餐后2 h的血糖水平。结果 3年后两种干预方式都有一定的效果,但对照组中前期糖尿病患者转为糖尿病患者的数量显著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前期患者餐后2 h血糖改善量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活方式的干预对于糖尿病的预防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依从性较弱,而药物干预对于糖尿病的预防有显著效果,而且依从性较强,安全可靠,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血浆肾素活性、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入选河南省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31例.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检测仪,测定RDW.根据RDW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四组,比较四组血浆肾素活性、baPWV...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黄精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收集黄精活性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对应靶点基因。使用GeneCards、DrugBank数据库筛选免疫抑制(IS)相关靶点基因,并通过Venny数据库获得与黄精靶点基因的交集基因。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黄精-有效成分-靶基因-免疫抑制”网络,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使用分子对接对有效成分和靶点进行验证。体外细胞试验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模型,通过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黄精提取物对细胞的毒性反应;采用Griess法检测黄精提取物对细胞中一氧化氮(NO)的影响。结果:经过筛选,ESR1、SRC、IGF1R、PTGS1、PTGS2等均参与了多个关键生物过程和关键通路。GO富集表明,细胞活化、炎症反应、细胞对应激的反应等为主要生物过程;KEGG富集表明,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AMPK、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等是关键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对接结果良好。体外试验结果显示,与LPS组比较,50,200,800 μg/mL的黄精提取物组RAW264.7细胞中NO生成量均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本研究初步预测了黄精增强免疫功能的ESR1、SRC等作用靶点和AMPK、核因子κB等信号通路,并结合Griess法表明黄精可通过调控炎症模型RAW264.7细胞NO的释放来发挥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一定浓度的阿司匹林对人肝癌HepG2细胞系的增殖抑制作用及产生抑制作用可能的原因.方法 采用MTT法和平板克隆实验研究阿司匹林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吖啶橙荧光染色法观察阿司匹林对人肝癌HepG2细胞内自噬小体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人肝癌HepG2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10 mmol/L浓度的阿司匹林能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活力,但增加HepG2细胞中自噬小体的数量,增加AMPK表达,降低 mTOR的表达,且和40 μm自噬抑制剂氯喹(CQ)联合使用时,CQ能够增强10 mmol/L浓度阿司匹林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论 联合自噬抑制剂CQ减弱浓度为10 mmol/L的阿司匹林诱导产生的自噬从而明显增强其抗HepG2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大学生血尿酸(SUA)水平与儿茶酚胺及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用R语言分层随机抽样法自参与血压调查的5185名大学生中抽取285人,根据其血尿酸水平分为两组(非高尿酸血症组177例,高尿酸血症组108例),检测血儿茶酚胺、生化等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SUA与血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考察延胡索总碱的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等理化性质,研究促透剂及穴位、非穴位贴敷对其体外经皮渗透特性的影响,为指导其经皮给药剂型设计和制备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酸性染料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对延胡索总碱、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及延胡索丑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应用饱和溶液法和经典摇瓶法检测延胡索总碱的溶解性及油水分配情况;采用Franz扩散池法考察大鼠神阙穴与非穴位皮肤体外经皮渗透性能。结果 结果显示,延胡索总碱纯度大于50%,其在10%乙醇的生理盐水中溶解性较好,可作为扩散池接收介质。当p H在5.5~7.2时,延胡索总碱的log P值控制在-1~0之间,说明延胡索总碱为强亲水性组分,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延胡索丑素的log P值均在0~3之间,体外经皮渗透性良好,神阙穴用药组的24小时体外累积透过量和滞留量优于非穴位(P<0.05)。结论 延胡索总碱具有适宜经皮渗透的理化性质及较好的经皮渗透性能,适宜制成经皮给药制剂,且经神阙穴用药具有一定优势,以上结果可为经皮给药剂型设计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血压水平、中心动脉压及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31例。以RDW四分位数为截点,将患者分为4组[A1组(n=138), A2组(n=137), A3组(n=132), A4组(n=124)]。比较4组血压水平、中心动脉压及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 4组间24小时平均收缩压(SBP),白昼平均SBP,4组间夜间SBP,4组中心动脉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全天SBP变异系数、白昼SBP变异系数和夜间SBP变异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4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DW与24小时平均SBP、白昼平均SBP、夜间平均SBP、全天SBP变异系数、白昼SBP变异系数、夜间SBP变异系数和中心动脉压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RDW与血压及血压变异性中心动脉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