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3月接受入院的285例单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A、B、C 3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口服苯巴比妥,B组口服茵栀黄,C组茵栀黄联合苯巴比妥。入院时测血清胆红素水平,随后每日在额部两眉心间经皮测血清总胆红素,观察3组的胆红素消退情况,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胆红素日均下降水平(μmol·L-1):A组27.98±14.71,B组27.52±17.97,C组34.32±14.69;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A组6.70±1.30d,B组6.73±1.67d,C组4.83±1.60d。3组在日均水平及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黄疸消退时间较单用苯巴比妥或茵栀黄明显缩短,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临床药师干预前后,我院中药注射剂溶媒选择的合理性。方法对我院心内科、神经内科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病例每月随机抽取40份,对中药注射剂溶媒的选择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临床药师将调查结果反馈给临床医生并对其进行中药注射剂溶媒如何选择的培训。结果 11月至次年2月,心内科、神经内科中药注射剂溶媒选择不当的病历份数分别高达10%30%和37.5%30%和37.5%47.5%,临床药师干预后,3月和4月未再出现溶媒选择不当的问题。结论临床药师在规范中药注射剂溶媒的选择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院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3.
我院10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2011年收集的106例ADR报告,按患者疾病信息、药物制剂、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积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106例ADR报告共涉及药品70个品种,以抗感染药物为首,占43.40%;静脉滴注给药引发ADR比例最高,为69.81%;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系统,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潮红、红斑为主。结论应重视ADR,加强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上报意识,进一步推动我院ADR监测与上报工作。  相似文献   
4.
超滤离心法测定连翘酯苷脂质体包封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连翘酯苷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通过逆相蒸发法制备连翘酯苷脂质体,运用超滤离心法测定其包封率。结果:超滤离心法能快速有效的对脂质体与游离药物进行分离,游离药物平均回收率在98.75%~101.71%之间,超滤加样回收率在95.67%~98.76%之间;此法测定3批样品,所得包封率为72.77%~74.07%,RSD为0.56%~1.77%。结论:超滤离心法操作简单、快速,可用于连翘酯苷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闵慧  李琼阁  王惠川  胡斌 《中国药房》2016,(8):1027-1029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成效,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参照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规定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标,对西安地区36家二级医院2015年第2季度的抗菌药物应用指标和抗菌药物种类、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DDC)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西安地区36家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应用主要指标均达标的仅有3家(占8.3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达标率为91.6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达标率为55.56%,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达标率为50.00%,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达标率为77.78%,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13.89%。抗菌药物利用方面,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比48.53%,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DDDs占比75.31%。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12 771 265.34元)和DDDs(291 542.31)均排名第1,其中以第二代头孢菌素为主(销售金额占比35.22%,DDDs占比42.98%)。销售金额排名前10位的药品均为注射剂,无特殊使用级品种,但包含有部分价格高、疗效一般的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DDDs排名前10位的药品均为价格相对较低、疗效较好的非限制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其中6种为口服剂型。结论:西安地区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应用指标距国家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还应继续加强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管理,重点监控价格较高、疗效一般的抗菌药物品种的临床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我院进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为急诊PCI联合观察组(观察组)和单纯急诊PCI组(对照组)。观察组于PCI术后加用替罗非班,起始注射剂量为5μg/kg,在3 min内注射完毕,而后以0.075μg/kg/min持续微量泵静脉泵入48h;2组患者其他用药相同。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1 h ST段回落情况及住院期间和术后30 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并记录各例患者术前和使用替罗非班后6 h的血红蛋白值(HGB)和血小板计数(PLT),记录有无发生出血情况。结果:2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介入治疗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1 h 12导联心电图的ST段回落值(∑STR)比对照组显著增加,分别为(0.46±0.09)、(0.39±0.12)mV(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MACE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术后30 d,观察组再梗死发生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分别为3.4%、25.0%,P〈0.05)。观察组患者总出血并发症、严重出血及轻度出血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未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HGB、PLT值基线及每组术前和使用替罗非班后6 h HGB、PL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HGB、PLT下降值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替罗非班可能对STEMI患者PCI术后具有较好的改善预后作用,并且不会引起明显的出血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定利伐沙班在临床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应用的合理性评价标准和用药建议,为规范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汇总国内外利伐沙班相关指南、专家共识和文献,形成利伐沙班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应用的合理性评价标准,回顾性调查某院2018年下半年非瓣膜性房颤住院患者中使用利伐沙班病例,通过纳入标准,将符合要求的病例按照评价标准进行合理性分析;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汇总医生和患者在使用利伐沙班过程中的关注点,针对性制定合理化用药建议。结果:2018年下半年,利伐沙班在非瓣膜性房颤住院患者中使用例数共计217例,实际统计分析病例106例,利伐沙班使用不合理率为19.81%(21/106),以低剂量人群和特殊病理状态患者给药剂量和围手术期用药时机错误为主要原因,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0%(7/106),均为出血性不良反应;医生和患者在使用利伐沙班中的关注点多集中在监护指标、出血事件处理和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结论:利伐沙班在临床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应用较广泛,其疗效良好,但仍然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特别是在给药剂量和围手术期用药方面,临床药师应密切关注利伐沙班临床应用指南等的更新,制定合理性评价标准和用药建议,积极与医生和患者沟通,促进利伐沙班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
将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按不同成熟时间进行分组处理,并进行克隆胚胎的生产,实验表明,成熟时间为20-22h并在23-25h完成融合及激活的重构胚其融合率,卵裂率及体外培养到达桑葚胚/囊胚的比例分别为76.2%(176/231)、51.1%(118/231)和21.7%(23/106),而成熟时间为16~18h及24h以上的卵母细胞进行核移植胚胎的生产,其重构胚各种相应的数据分别为44.9%(84/187)、20.9%(39/187)、10.8%(4/37)以及71.1%(263/367)、48.0%(176/367)、和8.5%(14/176)。  相似文献   
9.
中西药结合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260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索中西药结合治疗中晚期肿瘤的有效途径。方法 :采用岩舒注射液和化疗药物经动脉灌注治疗本病 2 60例 ,并配合中药扶正培本 ,清热解毒等治则 ,其中肝癌 1 0 6例 ,肺癌 98例 ,贲门癌 31例 ,卵巢癌 4例 ,胃癌 1 5例 ,直肠癌 6例 ,结果 :总缓解率肝癌 71 .7% ,肺癌 70 %、贲门癌 5 8%、卵巢癌 75 %、胃癌 60 %、直肠癌 5 0 % ,说明中西药联合灌注结合中药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效果优于单纯西药化疗灌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茵陈大黄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以薄层色谱法鉴别处方中的茵陈、醋大黄和甘草,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茵陈大黄颗粒中茵陈、醋大黄、甘草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黄芩苷在0.12-1.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16758.63X-3532.15,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6%,RSD=1.4%。结论:茵陈大黄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准确、分离度好,可控制该制剂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