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石台县历史上是较严重的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累计有螺面积1883.5万m~2,累计患病人数15330人。全县15个乡镇,131个行政村中,有13个乡、镇90个村流行血吸虫病。1994年,全县境内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  相似文献   
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每天需要清洗大量医用螺纹管,其中不耐热的雾化管,只能手工清洗,常规清洗,费时费力。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科设计制作了一种清洗医用螺纹管篮筐,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青阳县位于皖南,兼有山丘与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八五”期间实施综合治理,科学防治血吸虫病4年,为考核防治效果,我们于1995年10月对该县的螺病情及其资料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内容与方法一、调查点抽样采取分层随机抽样,在全县110个流行村中,按阻断传播的时间,即按实现无螺的年限分层,10年以上为Ⅰ层,4  相似文献   
4.
<正> 伤筋及慢性关节疾患引起的疼痛,中医称为痹证。我们用东方制药厂生产的东方活血膏治疗各种痹证221例,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 221例中,男168例,女53例。年龄最小的15岁,最大的82岁,其中45岁以下的60例,46岁~60岁的135例,61岁以上的26例。疾病类型:软组织挫伤15例,伤筋(四肢关节损伤、肩周炎、腰扭伤、腰肌劳损及椎间盘脱出)99例,关节  相似文献   
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超微结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目前尚缺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诱导分化后成骨细胞超微结构特点的观察.目的:采用全骨髓培养-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其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利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诱导和未诱导分化细胞的细微和超微结构特点.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实验,于2007-03/2008-04在河北医科大学人体解剖教研室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骨科完成.材料:成年新西兰大白兔由自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Hitachi S-3500N型扫描电镜和Hitachi-7500型透射电镜.方法:从新西兰大白兔骼后上嵴处抽取骨髓.经原代及传代培养后,取部分第3代细胞加入诱导剂,诱导剂为10 mmol/Lβ-甘油磷酸钠,10-8 mmol/L地塞米松,50 mg/L维生素C.培养2周后,诱导和未加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骨形态发生蛋白和钙化结节检测.主要观察指标:光镜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诱导分化后成骨细胞的一般形态学特征;电镜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成骨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结果:培养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其碱性磷酸酶染色呈强阳性反应;钙化结节染色和骨形态发生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均呈现阴性结果.经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后,其碱性磷酸酶染色,钙化结节染色和骨形态发生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均呈现阳性反应.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大部分呈长梭形,少量呈星形;经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后,细胞体积增大,更加饱满,似鱼群样排列.透射电镜观察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器较丰富,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后,其线粒体明显增多,出现较多的基质小泡、髓样体和空泡状结构.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后细胞的超微结构表现为胞浆中出现增多的基质小泡、髓样体和空泡状结构.  相似文献   
6.
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中类赫氏反应的观察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9~11月,先后收治了31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在吡喹酮治疗过程中,7例发生典型的类赫氏反应。现将观察与处理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31例病人的诊断依据国家标准确诊[1],性别均为男性,年龄 18~40岁,平均 25. 9岁,其中解放军战士 14例,干部5例,工人 12例。发病前 30~40 d曾参加长江大堤抗洪抢险,有明显的疫水接触史。主要症状有畏寒、发热、末梢血液中嗜酸性细胞明显增高,粪便Kato-Katz法检查找到虫卵,虫卵计数每克虫卵数(EPG)最高552,最低48,平均()210.1…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尚缺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诱导分化后成骨细胞超微结构特点的观察。 目的:采用全骨髓培养-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其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利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诱导和未诱导分化细胞的细微和超微结构特点。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实验,于2007-03/2008-04在河北医科大学人体解剖教研室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骨科完成。 材料:成年新西兰大白兔由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Hitachi S-3500N型扫描电镜和Hitachi-7500型透射电镜。 方法:从新西兰大白兔髂后上嵴处抽取骨髓。经原代及传代培养后,取部分第3代细胞加入诱导剂,诱导剂为10 mmol/L β-甘油磷酸钠,10-8 mmol/L地塞米松,50 mg/L维生素C。培养2周后,诱导和未加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骨形态发生蛋白和钙化结节检测。 主要观察指标:光镜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诱导分化后成骨细胞的一般形态学特征;电镜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成骨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 结果:培养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其碱性磷酸酶染色呈强阳性反应;钙化结节染色和骨形态发生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均呈现阴性结果。经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后,其碱性磷酸酶染色,钙化结节染色和骨形态发生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均呈现阳性反应。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大部分呈长梭形,少量呈星形;经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后,细胞体积增大,更加饱满,似鱼群样排列。透射电镜观察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器较丰富,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后,其线粒体明显增多,出现较多的基质小泡、髓样体和空泡状结构。 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后细胞的超微结构表现为胞浆中出现增多的基质小泡、髓样体和空泡状结构。  相似文献   
8.
石台县原是皖南山区血吸虫病重流行区之一 ,1 994年达到了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自 1 997年起 ,发现螺情回升 ,并相继出现阳性螺螺点。 1 998年全县发生 1 0例急性血吸虫病人 (其中 7例为临床诊断 ,简称急血 )。为查清内陆山区血吸虫病疫情 ,我们于 1 999年 4月选择了该县黄盆河源头象石村为现场 ,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概况象石村位于张田水库下游 ,属黄盆河水系的源头。从 1 953年开始防治血吸虫病 ,历史累计有螺面积 35741 8m2 ,病人 32 3例 ,到 1 986年尚有钉螺面积 59969m2。经过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3年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及其成骨诱导后移植,对实验性家兔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24只成年家兔,随机分为BMSCs移植组(A组)与BMSCs诱导分化的成骨细胞移植组(B组),将细胞移植于坏死股骨头的钻孔区内.对术后2、4、6、8周的股骨头标本,进行X线、组织学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genetic protein,BMP)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和图像分析.结果 ①X线观察显示,随着时间的进展,A、B 2组钻孔区密度逐渐增高,6周时出现骨小梁结构,8周呈现正常的骨小梁结构.②组织学观察表明,在A、B 2组钻孔区内,术后2周时有大量的成骨细胞;4周时充满骨小梁;8周时骨小梁趋于成熟,2组间骨小梁面积的图像分析,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显示,在A、B 2组术后2周时,移植的BMSCs呈现BMP免疫阳性反应;然而,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BMSCs移植后,只有部分细胞出现BMP免疫阳性反应.结论 BMSCs及其成骨诱导后移植,对实验性家兔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呈现相似的结果;股骨头内部的微环境,对BMSCs具有明显的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