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析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PCI)中发生心室颤动的原因及如何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2003年9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361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中发生心室颤动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18例患者中发生心室颤动33例(发生率0.91%),5例发生于冠状动脉造影术中,28例发生于PCI术中(27例发生于右冠状动脉PCI术中).全部患者均及时发现经积极抢救后好转.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及PCI中发生心室颤动与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操作技术、右冠状动脉特点等多种因素相关.了解病情、提高操作技术、提高警觉、及时发现与积极处理是防治心室颤动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术中出血是剖宫产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剖宫产率明显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随之增加,严重威胁产妇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统计我院2006年剖宫产1200例,出血7500ml者46例,产后出血率3.83%。经阴道分娩3106例,出血7500ml者9例,产后出血率0.17%,二者有明显差异。现将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原因及防治分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家族性结缔组织病3例报告王庆茹赵力艳(附属第一医院)目前,随着免疫遗传学的不断发展,研究表明,在风湿病病人的家族中,风湿性结缔组织病的发病率较高,说明此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但姐妹先后发病的病史,临床少见。下面介绍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姐妹3人的病例。例1,...  相似文献   
4.
缬沙坦 (商品名 :代文 ,北京诺华有限公司产品 )作为新一代长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已应用于临床 ,但有关此药的报道尚少 ,现通过对 65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服用缬沙坦 4周对其疗效作一观察和分析。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按WHO标准确诊的高血压病患者 65例 ,其中男 4 3例、女 2 2例 ,年龄 39~ 75岁 ,平均年龄(60 2± 5 0 )岁 ,65例中属于高血压病Ⅰ级者 35例 ,高血压病Ⅱ级者 30例。高血压病史最短 1年 ,最长 2 0年 ,除外继发性高血压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 ,除外合并明显心衰及不稳定心绞痛者。1 2 治疗方法治疗前至少停用抗高血压…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血管母细胞瘤的病理形态变化特点及其间质细胞的组织来源 。对68例 血管母细胞瘤进行了组织形态学观察,并对33例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52例(76.6%)病程 在2月至1年之间,60例(88.2%)发生于小脑,50例(73.5%)呈囊性包块。从组织形态上可 将该瘤分为三型:经典型30例,富于细胞型21例,网状型17例。33例血管母细胞瘤的间质细 胞均对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阳性,而对八因子(F-Ⅷ)、荆豆凝集素1(UEA-1)、 神 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上皮膜抗原(EMA)均阴性。结论:血管母细胞瘤的病理形态改 变有三种基本类型;该肿瘤中的间质细胞对NSE阳性,但对F-Ⅷ、UEA-1、GFAP、EMA阴性 ,很可能具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7.
8.
为了研究P53蛋白异常表达在结直肠腺癌患者承后中的意义,应用P53单克隆抗体,ABC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微波炉抗原修复法研究40例结直肠腺癌的P53蛋白的异常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65%的结直肠腺癌为P53蛋白异常表达阳性。阳生病例的五年存活率为50%,而阴性病例为85.7%,提示P53蛋白异常表达与结直肠腺癌预后关系密切 ,可能成为一个新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普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载脂蛋白A1和B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白B的影响。方法98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分为基线apoB升高组(H组)和基线apoB正常组(N组)两组,应用普伐他汀治疗8周,比较两组apoB和apoA1/apoB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apoB有明显降低(P〈0.01),apoA1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apoA1/apoB值均有显著上升(P〈0.01),治疗后H组apoB下降明显,apoA1/apoB升高明显,与N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普伐他汀能显著降低apoB及升高apoA1/apoB值,对基础apoB升高患者较apoB正常者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