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确诊139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并随访生存时间。运用Kaplan-Meier法对每个临床因素的不同水平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法进行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方法来筛选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139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1.2个月,对症支持组、全脑放疗组、靶向治疗组、全脑放疗+靶向治疗组、全脑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组分别为8.1个月、10.1个月、14.6个月、16.7个月、23.4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发生脑转移的时间、EGFR突变的状态、RPA分级以及治疗方式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发生有显著影响作用。多因素分析表明KPS评分、RPA分级、治疗方法、发生脑转移的时间及EGFR突变状态是影响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经积极治疗(化疗+全脑放疗+靶向治疗)脑转移瘤患者可以获得更长生存期,高KPS评分、RPA I级、异时性脑转移及EGFR敏感突变型是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预后良好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灶大小、进针深度、穿刺针在胸腔内停留时间及灶周有无肺气肿,并按照病灶大小及进针深度、穿刺针在胸腔内停留时间及灶周有无肺气肿进行分组,分析术后并发气胸和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主要并发症为气胸和出血:并发气胸19例(14.07%),其中17例患者为少量气胸、2例患者为中量气胸;并发出血23例(17.04%),其中大部分为痰中带血或少量咯血,无中等量咯血、大咯血及穿刺相关死亡病例.术后并发气胸、出血与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与病灶大小、进针深度、灶周肺气肿和留置时间有关(P<0.05):病灶越小、进针越深、灶周有肺气肿、穿刺针在胸腔内停留时间越长,气胸和出血的发生率越高.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气胸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与病灶大小、进针深度、灶周有无肺气肿、穿刺针在胸腔内的停留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4.
脑转移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原发灶多来源于肺。肺癌患者一旦发生脑转移,预后差,病死率高。自然生存期约1~2个月,如经积极治疗,其中位生存期也仅有4~12个月。目前研究显示,脑转移肺癌患者的预后与影像学技术、放疗技术、手术方式等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放疗技术的提高、手术方式的改进、以及靶向药物的不断开发利用,患者的生存时间有了很大延长,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本文从肺癌脑转移的放疗、化疗、手术治疗及小分子靶向治疗4个方面系统阐释肺癌脑转移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至2018年12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3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 ROC 曲线计算SII最佳截点值,并根据最佳截点值分为高SII组(SII≥767.24×109,n=168)和低SII组(SII<767.24×109,n=13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总生存期,并采用Cox回归分析SII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SII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分期、KPS评分有关(P<0.05)。低 SII 组中位生存期高于高 SII 组(21个月 vs 13个月,χ2=16.824,P<0.001)。单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吸烟情况、KPS评分、SII、血红蛋白水平和治疗方案均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显示,SII≥767.24×109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HR=1.416,95%CI:1.039~1.930,P=0.028)。结论 高SII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SII可作为预后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