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化浊通脉方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血脂水平及胸主动脉斑块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AS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及化浊通脉方大、小剂量组。采用单纯高脂饲料连续喂养22周建立AS兔模型,前14周为造模及给药期,后8周为自然消退期,在自然消退期内停喂高脂饲料,继续给药。22周末当日取胸主动脉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给药14周及22周末耳缘静脉采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兔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结果 22周后,兔胸主动脉大体形态学和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发现,模型组管壁可见明显脂质条纹形成,斑块满布,并有大量泡沫细胞堆积浸润;各给药组可不同程度抑制AS斑块形成,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重构,以化浊通脉方大剂量组和辛伐他汀组作用显著。进一步对血脂水平检测发现,给药1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C、TG、HDL-C、LDL-C、VLDL-C、ApoA1、ApoB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TC、LDL-C、ApoB水平均降低(P0.05),对TG、VLDL-C水平以及HDLC、ApoA1水平均有不同程度调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药22周: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C、TG、LDL-C、VLDL-C、ApoA1、ApoB水平均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TC、LDL-C、VLDL-C、ApoB水平均升高(P0.05或P0.01),对TG、HDL-C水平均有不同程度调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给药组ApoA1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以辛伐他汀组升高显著(P0.05)。化浊通脉方大、小剂量组在给药14周和22周时均能调节血脂水平,且与辛伐他汀作用相似。结论化浊通脉方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血脂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依托咪酯通过调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认知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院于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进行。将50只APP/PS1转基因小鼠分为模型组,依托咪酯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10只SPF级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其中依托咪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0、2.5、5.0 mg/kg依托咪酯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10 mg/kg盐酸多奈哌齐灌胃,模型组、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次/ d,灌胃30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并测定小鼠神经损伤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IL-1β、MAPK/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组内间比较用LSD-t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延长,跨平台次数、平台区停留距离、SOD活性、CAT活性、GSH-Px活性均降低,神经损伤评分、脑组织含水量、MDA含量均增加,上调TNF-α、IL-10、IL-1β蛋白表达,下调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p-p38蛋白表达(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依托咪酯低、中、高剂量组的逃避潜伏期均明显缩短,跨平台次数、平台区停留距离、SOD活性、CAT活性、GSH-Px活性均升高,神经损伤评分、脑组织含水量、MDA含量均降低,并下调TNF-α、IL-10、IL-1β蛋白表达,上调p-ERK1/2、p-p38蛋白表达(均P<0.05)。结论 依托咪酯可能通过增加MAPK/ERK信号通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认知功能,并减轻小鼠脑组织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3.
王冰艳  吕国义 《天津医药》2012,40(9):934-935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期间长时间CO2气腹下呼气末CO2分压[呼末p(CO2)]是否能精确反映p(CO2),及随气腹时间延长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泌尿外科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术前无心肺功能异常,气腹时间>3h。常规诱导气管内插管,观察并记录诱导插管后,气腹1、2、3h、气腹结束前及气腹结束后0.5h的呼末p(CO2)和p(CO2),建立回归方程,分析不同时点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点pH值和p(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诱导后、气腹后1、2h及气腹结束后0.5h,呼末p(CO2)与p(CO2)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905、0.839、0.764和0.895,均P<0.01)。但气腹后3h和气腹结束前呼末p(CO2)与p(CO2)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腹腔镜气腹时间超过3h后,呼末p(CO2)和p(CO2)差值增大,应及时行血气分析并调整呼吸参数,防止高碳酸血症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