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40篇
  免费   656篇
  国内免费   461篇
耳鼻咽喉   227篇
儿科学   177篇
妇产科学   47篇
基础医学   442篇
口腔科学   107篇
临床医学   1730篇
内科学   1009篇
皮肤病学   146篇
神经病学   302篇
特种医学   6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294篇
综合类   3444篇
预防医学   1599篇
眼科学   104篇
药学   1675篇
  29篇
中国医学   1336篇
肿瘤学   466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05篇
  2022年   243篇
  2021年   273篇
  2020年   293篇
  2019年   263篇
  2018年   260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553篇
  2013年   565篇
  2012年   749篇
  2011年   913篇
  2010年   820篇
  2009年   793篇
  2008年   753篇
  2007年   666篇
  2006年   612篇
  2005年   584篇
  2004年   539篇
  2003年   579篇
  2002年   478篇
  2001年   567篇
  2000年   511篇
  1999年   425篇
  1998年   302篇
  1997年   259篇
  1996年   247篇
  1995年   246篇
  1994年   184篇
  1993年   168篇
  1992年   170篇
  1991年   129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86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57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47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9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2011-2017年四川省三州地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为三州地区卫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千人卫生人力资源拥有量指标、基尼系数和卫生人力资源密度指数(HRDI)分析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其公平性。结果:三州地区千人卫生人力资源拥有量呈增长趋势;基尼系数大多超过0.4,仅护士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较小;卫生人力资源密度指数较小,需要量、缺乏量及缺乏比例均较大。结论:三州地区卫生人力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配置公平性较差,尤其按地理、经济分布很不均衡;医护人员短缺,需要重点投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1.8 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与传统同轴3.0 mm小切口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收集2015年5月至10月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8例(48眼),将患者分为微切口组和小切口组。微切口组主切口长1.8 mm,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行直径约为5.0 mm的中央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后用劈核钩劈核,扭动模式超声乳化吸出术,自动灌注系统吸出残留皮质。小切口组角膜主切口大小为3.0 mm,术中植入常规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术后行裂隙灯、眼底镜以及角膜地形图检查,电脑验光检查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结果 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间手术源性散光比较,微切口组均明显低于小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在微切口组组内术后1个月和3个月手术源性散光无明显差异(P>0.05),微切口组手术源性散光在术后1个月保持稳定。在小切口组组内术后3个月手术源性散光明显低于术后1个月 (P<0.01)。微切口组术前角膜厚度为(567±27)μm,小切口组为(564±25)μ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与3个月两组间角膜厚度变化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结论 1.8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安全可靠,术后散光恢复快,可有效减少术后角膜手术源性散光。  相似文献   
3.
4.
5.
糖尿病足溃疡(DFUs)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和截肢率高,目前具体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相关研究表明,炎症、感染和营养障碍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DFUs的转归及预后。抑制相关炎症通路和细胞因子表达,可促使坏死组织脱落促进愈合。此外,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家族蛋白(SOCS)可通过激活蛋白酪氨酸激酶(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STAT)信号通路参与细胞因子信号转导,参与DFUs创面炎症反应以及愈合过程。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具有“去腐生新”功效的单味中药及其活性成分、中药复方对DFUs具有很好的疗效,研究中药治疗DFUs的具体机制已成为近些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查阅近年文献,就SOCS通路与DFUs的关系及中医药治疗DFUs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背景 许多国家已应用HCV NAT来检出采集血液中的血清转换前窗口期(PWP)感染血液。为了同样目的,还生产出一种检测HCV核心抗原(cAg)的ELISA试剂。研究设计和方法样品来自新近HCV感染的定期血浆供者的连续样品,对52名抗  相似文献   
7.
在重症呼吸衰竭的抢救中,常需要快速建立人工气道及呼吸机辅助呼吸。我们对2002年3月2006年2月收治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经口或鼻气管插管抢救,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警惕小儿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硫仑样反应又称双硫醒样反应或戒酒硫样反应,实质是乙醛中毒反应。某些药物能抑制肝脏线粒体内的乙醛脱氢酶,使乙醇在体内氧化为乙醛后不能再继续氧化分解,导致乙醛在体内的蓄积,引起乙醛中毒反应。近年来成人应用某些药物期间饮酒发生该反应的报告已很多,但小儿发生此反应的  相似文献   
9.
10.
充气温控毯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控温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充气温控毯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控温效果。方法40例择期行平卧位脑肿瘤切除术患者,年龄16—65岁,体重41-72 kg,ASAⅠ-Ⅲ级,随机分为2组(n=20):A组,术中充气温控毯24℃风档进行降温,肿瘤切除完毕前30 min进行复温;B组,术中充气温控毯维持中心温度正常(35.2—36.60℃)。均采用气管内静吸复合麻醉,静脉注射异丙酚1.5~2 mg/kg、芬太尼4-6μg/kg、维库溴铵0.1~0.2 mg/kg诱导,吸入0.6%-1.2%异氟醚维持;吸入氧浓度40%;异丙酚1.5~2 mg·kg-1·h-1持续输注;维库溴铵1~2 mg间断静脉注射。每5分钟记录1次中心温度(鼻咽温),观察围术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A组2例患者因手术时间超过24 h剔除,共38例进行统计。A组患者降温速率(1.11±0.05)℃/h,复温速率(0.74±0.09)℃/h。A组患者89%(16/18)在硬脑膜打开前达到目标温度34℃,平台期平均中心温度(34.3±0.5)℃,距34℃最大升幅0.52℃,最大降幅为0.23℃。A组患者67%(12/18)手术结束时中心温度恢复正常。返回ICU后A组患者中心温度(返回ICU时实测温度的均值)(35.8±0.6)℃低于B组(36.6±0.4)℃(P<0.05)。A组患者4例术后出现寒颤、3例发热、1例死亡。结论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充气温控毯可较理想地降低体温,相对于降温效率其复温效率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